随着留学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高校对于申请者的背景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小留学生们的竞争压力也是逐年在增加。而此时,只是一味地“刷高GPA,死磕标准化成绩”也已经完全不足够体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打动心仪学校的招生官了。如果同学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的小伙伴们也同样察觉到竞争压力的变大,纷纷在各种补充除了分数(硬条件)以外的海外经历(软实力)了,去提升自己的申请竞争力了。 相信此时的你,不管是刚刚高一的小萌新,还是正在努力备战考试,背景提升这个词应该已经不陌生了。然而,面对如此多不同属性,又不同方向的海外经历,你一定非常困惑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真有帮助的呢?各自的含金量如何呢?而如果统一参加学校组织的海外活动,是否也会造成大家的背景趋同,并无独特性和亮点呢?如果从高一入学时开始计算,离提交海外本科的申请只有两年的时间准备(针对应届申请),我们又该如何根据自己的定位,合理地安排背景提升呢?
别着急! 今天,我们搜集整理了几类常见的海外经历,并分别从时长、属性、适用群体以及推荐度四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简单地分析和介绍。
1、国际志愿者/义工
如:海外支教,野生动物保育,环保,公共卫生宣传,弱势群体关爱等。
这类经历应该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了,随着国际旅游行业的发展以及现代交通的发达,去海外做志愿者显得相对容易且轻松,进而这一类项目也成为了很多同学考虑补充海外经历时的第一站。但是,对于申请美国本科来说,这段经历的含金量有多大呢?从内容上来看,参加这类项目所能体现出来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往往与申请的学科联系不那么紧密,而更多涉及到的是生活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对于申请来说,这类经历的含金量相对不高,不具备较强的排他性和较高的专业要求,所以对于申请本科的加分比较有限。
时长:一周至一个月及以上
属性:社会实践活动
适合:对公益事业有热情,未来希望从事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或者希望锻炼自己的海外生活能力,英语沟通能力的同学
缺点:各类海外志愿者项目繁多,参与门槛较低,专业针对性较弱,且项目质量良莠不齐,收费较高
推荐度:**
这类项目虽然面向不同年龄层次的高中生,但是学术活动难度并不低,专业要求非常高。例如: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学术活动(全球最顶尖的数学学术活动之一),最终会将成绩在全美公布,甚至将学生参赛记录存档作为未来招生参考。而国际学术活动所涉及到的学科范围较广,不仅仅有大家熟悉的数学类和科学类学术活动,还有基础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类,艺术类(摄影,设计)以及人文社科(语言学/演讲与辩论)类学术活动;同时也有很多与应用学科(计算机/机器人)紧密结合的比赛面向高中生,供大家结合自身的优势学科和兴趣进行选择。所以,这类项目经历可以非常直接地体现学生对于某学科的掌握或者在某专业领域的能力。若考虑本科申请对口专业就读,那该类经历会有明显加分。
时长:因项目而异
属性:学科类学术活动,体现学生的专业学科掌握及应用能力
适合:有非常明确的学科优势,或者明确专业兴趣的同学
缺点:个别学术活动项目需组队参加;且每年报名时间固定
推荐值:****
这里小编主要针对在国内读体制内高中的同学,分析一下去海外交换对于申请的含金量。首先,海外交换的本质是以全日制学生的身份,进入到国外的高中念为期一年的高中课程,且此类交换项目需要通过美国国务院官方授权的机构进行申请。
实际上,在入学前,学校都会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综合测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插入的年级和课程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考虑到国内外教育体制的差异,以及个人的适应程度不同,交换期间同学们可能面临着环境改变等带来的生活和学习上的不小压力。所以,小编建议有想去海外交换的同学们可以尽早规划。初三毕业,则去美国读10年级,交换结束若考虑继续回国完成高中学业,大概率需要重新读高一;若考虑在美国读高中,则需要非常优秀的标化成绩,否则私立高中很难愿意录取国际学生,而公立高中录取国际学生的名额非常有限,若考虑转学到公立高中,也建议提前准备;若高一毕业,则去美国交换读11年级,如果想继续回国读完高中课程,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考虑重新读一年,或者有计划留在美国读高中,则同样需要提前准备转学的事宜。若高二毕业,则申请去美国交换读12年级。考虑到美国公立高中给国际学生发毕业证的情况非常少,建议大家与国内学校协商,能够顺利毕业,这样则可以在美国准备标化考试以及本科的申请工作啦。
属性:海外学习经历
时长:为期一年
适合:初三毕业,或者高二在读(15-18岁),学习能力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同学
缺点:学生压力相对更大,时间较久,机会成本/时间成本较大,相对风险也较大
推荐值:***
严格意义上来说,一段有含金量的科研项目经历指的是:同学们自己参与到某一个科研项目中,合作或独立完成该项目中的一部分/全部工作。海外科研则是指在国外教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工作。至于参与的这个项目最后是否有成果,或者是否有文章发表并不直接决定学生科研工作的含金量。最重要的是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参与该科研项目的方式(简单的执行者,还是课题的提出者,亦或者作为整个项目的负责人),来体现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科研潜力。简单来说,同学们在科研项目中所担任的角色以及所做的工作和贡献才是最重要的。众所周知,申请美国本科需要推荐信,若此时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优异的工作表现,获得一份海外老师的推荐信,且老师能用非常详实的例子(与你的交集)去证明你的能力,那这样一封推荐信就直接拉开了你和国内其他同学的差距了。
实际上,这类经历在申请海外研究生的同学们中,认可度已经非常高,且十分普遍,特别是对于未来有志申请理工科类专业的同学。实际上,做科研并不是本科生的专项,国内外已经有不少优秀的高中生在尝试积累科研经验。而考虑到科研项目的周期通常较久,小编建议对科研感兴趣,或者未来有兴趣从事理工类职业的同学们,可以在高中就尝试接触科研,体会一下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乐趣,培养的不仅仅是科研思维,更多的是积累科研工作所需要的经验,培养做研究的基本素养!
属性:科研属性(有别于市面上有些机构包装成科研,实际是上课的收费项目)
时长:2-3个月起(远程科研不受具体时间限制)
适合:明确对某门学科有浓厚的兴趣,能静下心做研究的同学
缺点:需掌握一定的套磁技巧,联系到海外教授,难度较大!
推荐值:*****
顾名思议,这类经历多半是利用暑假的时间,去到海外的进行短期的学习和生活。相对来说,暑期学校(summer school)会涉及到一部分学习的安排,大家也可以灵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给自己一个了解不同学科和发掘自己兴趣的机会;而夏令营(summer camp)则更多地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一些恰当的方式实践并寻找一些生活中的乐趣。这类经历更侧重从自理能力的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去提升同学们的背景。同时也可以通过在与住宿家庭的相处中,锻炼自己的英语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同样的,与国际志愿者项目类似,此类经历没有过多的背景要求,门槛较低,对申请的助力非常小。
属性:海外生活经历
时长:1个月左右
适合:有一定的英语沟通能力,年级较低的同学
缺点:主要是从生活层面去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涉及到学术、专业能力的打造,且费用不低,时间较短,效果并不明显
推荐值:**
所谓的游学,本质上来说与"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确实就是在"游"。之所以叫做“游学”是因为行程中会有一部分是涉及到参观和游览大学校园,感受海外高校里的校园气息和学习的氛围。实际上,这样也并无法改变其本质。所以,如果大家的如果把这趟行程的预期定位成一个短途的海外旅行,那它应该不会让你失望。但确实会与同学们想以此实现提升竞争力,为以后的本科申请加分的预期还是相差甚远的。
属性:短期海外旅游
时长:几周不等
适合:想去海外的高校参观感受的同学
缺点:行程短,与背景提升没有任何关系
推荐值:*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