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Karel Capek在科幻小说《罗素姆万能机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提出“Robot”的这一词,人们对机器人技术的探索与发展从未停止。
今天,随着人工智能、赛博技术和控制论的成熟与发展,机器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样,它们逐渐从艺术设计界横跨至科学技术领域。从硬核式的电子战士,到科幻故事中的赛博朋克,再到漫威里性感妖娆的机械姬,创意实践者们以天马行空的想象为机械未来赋能。
机器人们也从呆头呆脑的矮萌玩偶演变成各种前卫先锋另类的形象,甚至衍生出了全球性的机器人大赛。近日,“中国国际机器人竞技大赛”成为了一项全新的国家级赛事。这项把机器人实体与人工智能科技结合的体育竞技,成为了继赛车、电竞后的又一国家级赛事。
机器人学术活动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1992年加拿大一位教授首先提出了“机器人踢足球”的想法。日本首先对此进行了实践,在1993年首次举办了Robot World Cup,这项比赛此后成为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机器人赛事,机器人世界杯应运而生。
同一时期的,还有美国的FIRST机器人大赛,目的是激发青少年对科技、工程和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乐高是这系列学术活动里的指定比赛用具。上世纪90年代成了机器人学术活动的集中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的机器人赛事都由美国和日本发起。
而机器人学术活动在中国真正兴起的时间,还不到二十年。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科技领域内迅速发展,并被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中。目前比较主流的机器人学术活动主要包括STEAM教育类、对抗竞技类和学术研究类。
STEAM教育理念最早是美国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议,为加强美国K12关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的教育。
STEAM教育在美国的重要性不亚于中国的素质教育。在STEAM教育的号召下,机器人、3D打印机进入了学校;奥巴马也加入了全民学编程的队伍,写下了自己的第一条代码。对抗竞技类机器人大赛是以机器人对抗赛和机器人技术挑战赛为主。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是国内首个激战类机器人竞技比赛,在其诞生伊始就凭借其颠覆传统的比赛方式、激烈硬朗的竞技风格,吸引到很多高校、科技企业以及科技爱好者的关注。
参赛队员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打造出先进的智能机器人。去年的机器人格斗综艺《这,就是铁甲!》也是受到人们青睐,打开了很多小白对于机器人世界的大门。
同时,还有机器人格斗真人秀《铁甲雄心》制播,作为国内首档以机器人格斗竞技为题材的综艺节目,它既是全球机器人爱好者的狂欢,也是科技进军娱乐的一次全新尝试。学术研究类机器人学术活动主要体现在机器人“智慧化”方面。
比如在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脑控打字记录挑战赛上,选手们用大脑控制电脑,用“意念打字”。最终魏斯文以每分钟691.55比特的信息传输率获得冠军,这也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通俗来说,这种脑控技术就是脑电波越过手和脚,直接控制终端、机器设备。脑-机接口是指通过对神经系统电活动和特征信号的收集、识别及转化,使人脑发出的指令能够直接传递给指定的机器终端,从而使人对机器人的控制和操作更为高效便捷。
这项技术在人与机器人的交流沟通领域有重大意义,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复、国防救援等领域。
机器人、人工智能与体育运动高度结合,机器人竞技应该是真正属于未来的竞技。从虚幻的文学作品到实体的智能机器人,在科技面前,永远不要限制自己的想象力!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