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出国留学到底什么时候准备才不算晚?
在前期,家长最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便是“我们的孩子还不急,先把成绩考出来再说”,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往往当学生把成绩考出来之后,才发现自己除了成绩其他什么都没有:
含金量十足的课外活动做了吗?
文书素材挖掘和准备好了吗?
面试培训做了几次了,预约上了吗?
当我们的顾问老师向家长问出以上几个问题时,得到的往往是后悔莫及的感叹“早知道就早点来找你们了!”
我们见过太多的案例,明明学生的潜力是可以上更好的学校的,但由于除了标化成绩,其他都未准备,而最终与梦校失之交臂。
所以每当有家长来问我,出国留学要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我的回答都是:it’s never too early,越早开始进行规划,对于结果就越有优势。
什么是早规划?早规划就是提前3-5年准备申请美国大学需要的所有申请成绩和材料。这里说的“早”,并不是让大家从小学幼儿园就开始准备(事实上很多家长真的从这个时候就开始焦虑)。当然,这也不代表你只能到等到9年级(初三)才可以开始准备。
其实早规划需要准备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标化成绩、学术能力和独特亮点。
大家都知道作为硬性标准,标化成绩有多重要,所以学姐今天就不赘述了。我们主要来说说学术能力和独特亮点。要知道,学术能力和独特亮点在申请时的占比和重要性,与标化成绩不相上下。因此,不管是9年级、10年级甚至更早的学生,及时的去规划自己的课外活动来体现自己的学术能力,提升自己的背景,挖掘自己的独特亮点才是明智之举。
这里小编又有一个灵魂拷问了:课外活动,必须规划的高大上么?如果孩子本身没什么特点,能设计什么活动去让孩子看上去高大上一点呢?很多家长很容易会为一些看上去高大上的付费课外活动买单,结果孩子去参加了,却发现这些活动并没有描绘的那么高端,就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招生官也不见得买账,而那些花钱就能买到的活动,也很少能成为让孩子脱颖而出的高含金量活动。
但凡专业的留学机构,从来不会给学生制式化大同小异的课外活动的列表,而是不断和学生沟通,发掘学生的passion所在,从已有的兴趣中去挖深度,让学生将自己的特色优势发挥到极致,并且在一定范围的社群内造成足够的影响力。做到以上这点并不简单,而越早规划,越容易达到。
1. 高含金量的学术活动-学术能力
什么是高含金量呢?小编总结了几个特征:
活动中涉及实实在在的科创过程;
能够体现孩子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术热情的;
有教授推荐信,证明学习经历和学习能力;
有独立写作的高水平论文,用高质量学术成果来体现孩子的学术素养和在该领域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当然,在某学科非常擅长并有大概率能取得奖项的学生,我们的顾问也会推荐一些含金量高的国际国内大赛。比如英特尔杯,IGEM,丘成桐等。
2. 长期有效的公益活动-社会责任感
这里说的,肯定不是一窝蜂的去某个动物保护协会,或者贫困地区,看一看,捐助一下,就算是完成任务。长期有效的公益活动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长期,是指对这项活动持之以恒的坚持;
有思考有创新有扩大影响力的对待这项活动;
即使自己撤出活动本身,也会让其能持续发展。
而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如何去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体现学生的影响力,才是能打动招生官的敲门砖。
3. 独家个性化活动-真实个性
申请准备过程就像雕刻一座雕塑,不断精雕细琢的完善自己的人设,如果没有一个与众不同打动招生官的真实形象,凭什么录你呢?所以,我们拒绝千篇一律的模板化活动,而要求学生:
正确的自我定位;
广泛探索真实的兴趣爱好,并找准其中一个真正感兴趣又适合自己的方向,对其进行深度研究或挖掘,并成为这个领域的Top或者“专家”;
只有真正展示自己真实个性的活动,才能给学生的申请加分,甚至带来破格录取。
完成上述三大块实属不易,首先时间成本就非常高,所以更应早早规划,按照留学导师的设计安排持续推进,学生和家长相互配合。千万不要到了申请季,面对数不尽的文书和面试,才来感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最后想说的是,这两年出国留学的竞争越发激烈,如何在申请中占得先机至关重要。留学申请绝不是许多“外行”所认为的,只要钱多就可以轻松出国镀个金的小事。而早规划,其实是要尽早发掘孩子的兴趣方向,引导其进行广泛探索,并在最心仪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学习,这不一定是某个具体专业,却是孩子发自内心有驱动力,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方向。在申请这条路上,家长们也许更应该回归初心,问问孩子,问问自己最初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并肩作战,冲向梦校。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