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美国大学时,申请者们一般都在会选校清单上列下三类:reach(冲刺学校),fit(适合学校)还有safety school(保底学校)。
然而,从近年来的趋势来看,不只是冲刺学校,就连保底学校也越来越捉摸不透,很多保底校的热门专业申请难度直逼TOP30。如果,我们还按过去的申请思路去确定名单,很可能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申请置于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所以,今天就针对近年来的申请趋势,给出一些2019年申请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各位申请者科学抉择。
有这么一批大型的公立学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威斯康星麦迪逊、宾州州立、俄亥俄州立和普渡大学,这些学校排名和综合评价都很不错,因为它们传统上来说对中国学生很友好,几年前是被视为保底学校的存在(近年来地位也同样水涨船高,不能完全算是保底了)。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它们的工程和计算机专业都还是名列前茅的,而客观说这些专业也很有利于国际学生直接在美国本土就业。快报君的一个UIUC学习CS专业的同学暑假在美国很轻松的找到了一个实习工作,大概2000刀(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可能更高~)。所以,综合这些因素,它们虽然未必是每个大陆申请者的最优解,但是作为一个大众的选择是很顺其自然的。
以伊利诺伊大学香槟举例,这所学校在2015-2016申请季用优先申请(priority filing)取代早申(early action)之后,发现学生还是被其他大学掐了尖,因此在2016-2017申请季再度重启了早申,而且严格要求所有分数必须在截止日期前送到。但是在递交申请之后,很多硬件条件上稍有短板的孩子失望的在十二月中旬发现,不单是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就连好几个带上计算机的交叉学科以及工程都直接给出了拒绝的结果。
不管是因为由于申请者人数的增加,还是因为学校自身录取政策的变化,这种现象发出了一个非常不好的讯号。那么从博弈的角度来讲,之后的威斯康星等校跟进这种策略而不是做接盘侠,客观来看也是很自然的选择。虽然这种录取政策的后果可能需要等到下一个申请季才能反馈回来,但对于我们来说别无选择,只能把这些「热门项目」视为实际上等同于前三十难度的存在。
大学出于对入学率yielding rate的考虑,更加在乎申请者在录取后是否真正考虑入学。一个学校对于申请者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是没有疑问、完全“应该被录取”的,也不再稳妥。
不少大学特别是不那么知名的学校、甚至是知名大学但恰巧处在某些分水岭的学校,在前些年吃了不少他们认为非常“合适”且优秀的申请者的苦,录取了不少,来得却不多,达不到正常入学率,使得大学最终手忙脚乱,不得不从waitlist中再大量录取。所以这些大学在录取学生时会更加慎重,难免杯弓蛇影,宁可“错杀”、不愿再重蹈覆辙。
所以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在选择保底学校的时候,不要“委曲求全”,选择自己实力远远高于平均水平的大学,这样你反而不会被录取。
每所大学的录取情况每年都有不同幅度的浮动,优秀的申请者也数不胜数,可谓是“人外有人”,申请者的选校模式不能完全依赖自己的成绩和考试分数。这一点,在保底校的选择上同样适用。
不管是为哪一个水平的学校做准备,我们都应该仔细分析、反复斟酌,力求选出来的每一所学校都有适合且吸引自己的特质,你的保底学校应该和梦校一样,也是一所匹配你价值观、热情、兴趣所在的学校。这样的话,不仅是在申请时会增加你的录取率,即便是将来冲刺校落榜,去到保底校,也是适合自己发展的,不至于落差太大。
1、认真审视自己。
这是老生常谈,大学申请其实是从了解自身开始,真正好的留学申请规划和指导都是从了解申请者本人的背景、性格、成长等各方面因素开始的,不妨做做personality type即性格测试,专业及职业倾向测查,对自己做一个评估,在此基础上再做学校的了解和研究,遗憾的是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些基础的、“软性”的准备,只顾着刷分;要想申请到理想的学校、要想选准对路的学校,就应早开始做基础准备,不要一上来就要求按分数、按排名挑学校。
了解自己、选对学校不是为面子好看,也不是完全不顾排名,是为了今后能让自己对于适合自己的学校类型、氛围以及特点有更为准确的把握,是为了确保今后四年在大学既能愉快又能成功。
2、从兴趣及专业出发。
许多人信奉热门专业、信奉所谓的好就业、好挣钱的专业,其实所有这些都是整体而言,具体到个人,还是要有兴趣和热情。
如果你喜欢创新、对于创业有激情,可能你去Babson College就远比去达特茅斯、布朗要更合适,如果你喜欢视频游戏设计,可能你去University of Utah就比去哈佛、耶鲁更有意义;世间当然无绝对,但是却不难发现合适和意义所在。
特别希望所有家长、老师都能看清楚身外的一些东西,别让这些干扰孩子的申请,给予孩子更多鼓励和信任。
3、认真老实地做好学校研究和调查。
了解大学与了解自我对于申请者来说一样重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详细认真的了解大学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提高选校的准确性和录取的成功率。录取率的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的某些标准如标化分逐年提高不假,但是另一方面也和大量草率申请者的涌入有很大关系,这一个分析和陈述也刚好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下面第6点要讲到的思考和策略。
4、做有特色的申请者。
国外大学尤其是美国大学总在强调全面发展,所以许多申请者绞尽脑汁来想增加自己简历的丰富性、多样性,希望既包括学术型活动,又包括领导力活动,还有义工服务等,其实很多人都忘记了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申请者应该重点突出或者有个人优势,所谓全面发展只是总体上不希望大多数普通申请者过于偏废。
所以,申请者应该尽早分析和了解个人的底子,问问自己内心真正的兴趣和热情所在,再来选择合适自己的活动或者实践,千万不要随大流,淹没在众多乱七八糟活动中看不见个人特色。
5、做有人情味儿、真诚有心的申请者。
申请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注申请的各种细节,也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耐心。留学申请难度在增加,申请者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同时,任何一个大学即便是常青藤大学、威廉姆斯、爱慕斯特等顶尖文理学院也都面临比以往更加挑战的挑选难度,申请者高度相近、辨识度下降,新兴的学校、课程层出不穷,各种需要考量的因素交织。
如果你能想到这一层,关注和每一所申请学校的互动、沟通,表示出对每一所认真考虑的学校的兴趣,这不仅对于申请者自身有好处,对于大学来说也是非常欣赏和乐于见到的。
记得有人把留学申请比作西天取经,这个比方倒也有些意思。很显然,在如今申请者逐年增长、录取形势愈加扑朔迷离的背景下,恰如西天取经,申请过程反倒是比申请结果更加能说明问题;拿到所谓名校的录取,大概也不是一个结束,反而是另一个开始,自身前期准备得如何,还要靠未来大学的成长来印证。
面对一年又一年这么多申请者,留学申请犹如大浪淘沙、火炼真金,是对申请者自身的历练,无论结果如何,真正用心经历过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相信未来的路会海阔天空。希望大学和申请者都别太在乎束缚自身的一些虚名,真正能找到合适的彼此,让大家都轻松一些吧。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