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参与分享的是哈佛大一新生Mike学长,进入哈佛后,Mike大神感受到了很多与之前了解并不相符的事实,所以先给大家做一下真实哈佛的科普。
一、哈佛凌晨四点半?
作为我们很多人心中的神校,关于哈佛校训、哈佛图书馆格言、哈佛凌晨四点半等都有很多传说,比如:
1.“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2. “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
3. “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
4. “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
5. “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住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
Mike大神的解答:
1. 关于通宵学习:真实情况并没有这么夸张,看上图不是还空着座位呢嘛,即使临近考试,深夜的图书馆也没多少人。
2. 关于食堂:真实情况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社交,大一学生都在这个餐厅吃饭,不是听不到说话的声音,是每个人都在说话,太吵了听不清大家在说啥。
3. 关于睡觉:这个不太可能哦,波士顿这么冷的天,到处睡也是不太好意思的吧。
4. 关于学业压力:其实学业压力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大,很多通识课程是属于入门级别,拿到A也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5. 关于教授上课:因为有的教授擅长科研并不擅长授课,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而且竞争没有大家所诉说的那么严重,大家都根据自己的规划在安排自己的事情,比如有的同学希望在学术方面长足发展,他们会选择一些有难度的课程;也有的同学热衷活动,所以大部分时间投入在学生公司或者校报等地方。 所以,真实的哈佛凌晨四点半是这样的:
二、Mike的哈佛经历 学术:
目前Mike大神在哈佛完成了大一第一个学期的学习,他的学术经历是这样的: 每学期4-6门课;有通识课程的要求;
写作课,这在美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也是属于在美国大学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
经济课(Econ10),哈佛的这门课是由大牛老师Gregory Mankiw教授,但是不要看到大牛就太崇拜,他更注重在研究方面,所以教课并没有达到大家期待的样子;
计算机科学(CS50)的课程,这门课差不多是600人的大课(现在没个计算机的技能还真不好混)。
而且学校比较注重多元发展,比如有的学文学的同学,也会在数学方面有所发展,甚至Mike大神还有同学在学考古相关的课。
课外活动: Mike的方向是政治科学类,所以他也参加了很多相关的活动,比如政治研究所提供的Fellow Study Group Program,JFK Forum,Director’s Internship等。 在这里,你可能会见到福布斯的首席记者,也可能见到各路政界精英,甚至还有白宫实习,即使你并不会在美国从政,这些体验都很值得回味。
课外活动中大神特意强调的一个是Harvard China Forum——哈佛中国论坛,大神也在做公众号的编辑,他们每年四月会在中国举办活动,邀请一些知名企业家、教授等进行分享,比如之前有过对小米创始人雷军的采访。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课外活动,比如: ——The Harvard Crimson(知名的哈佛校报) ——Harvard Student Agencies(学生公司) ——Harvard College Consulting Club(咨询社团,大一就在为波士顿地区的一些公司咨询) ——Harvard Project for Asian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亚洲与国际关系相关) ——Harvar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uncil (HMUN)(哈佛的模联非常之贵) ——Harvard Political Review(政治评论) ——Harvard College Democrats/Republican Club(党派相关社团) ——Harvard Association of US-China Relations(中美关系,很多中美领袖论坛,都是他们举办的) ......
哈佛生活: 食堂又大又漂亮但真的很难吃…,住的套间还不错,各种多元文化组织,并且哈佛和耶鲁两个学校互相有点“看不上”,也会有很多相关活动。
三、Mike的申请建议 谈完大神眼中的哈佛,我们最关心的还是申请准备,不用着急,这就听大神娓娓道来。上高中的时候,所有老师就都告诉我们,申请需要三个重要部分:GPA和标化成绩,课外活动,以及文书。但是为什么呢? 1. 在我看来,
GPA是优先于标化成绩的,因为好的GPA证明你长期的投入和坚持,你来我们大学以后应该不会挂科,而标化虽然很重要,但是展现的是你的聪明程度,所以要相辅相成才好;
2. 课外活动与资源的利用密不可分,学校会看你目前做了什么活动,比如你在学校的社团、体育、艺术等方方面面的活动,看其中你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你的热情有多高,有什么成果,而且也会关注我们学校的资源与你的兴趣方向是否匹配,看你在来到我们学校以后,是否会坚持做,并且利用我们学校的资源,给我们做出贡献呢?所以,在申请之前,请先问你自己,你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么?
3. 文书。
文书的部分主要是看你这个人,你是谁,你的背景如何,你的社交圈子是怎么样的,你的业余生活如何度过的... 比如Mike大神有个同学是来自一个教育不发达的地区,他的ACT是31分,对哈佛来讲,这属于比较低的分数,但是从他各方面背景综合考虑后可以看出,他竭尽全力把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所以哈佛相信他来到学校后也会有一样的发展和进步。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你分数低就一定有希望,毕竟每年是在统计录取平均分的,哈佛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平均分统计出来是很低的,所以亚洲学生的高分某种程度上也有些必然了;而且知名大学往往避免不了会有对某些高中的倾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区域优势,之前录取过这个学校的学生,对这个学校是有了解的,所以同等背景下,对熟悉院校的倾向也是在所难免的。
如何挖掘自己的亮点?
在这个方面,大神给了几个他比较看重的名词,也是招生官希望从你的背景中了解到信息: Growth Mindset(成长型思维)/ Positive Self-Image(积极自我形象)/ Realistic Self-Appraisal(中肯的自我评估)/ Ability to lead,cooperate and collaborate(领导与合作能力)/ Community involvement(社区参与度)/ Openness(开放)/Tolerance(容忍)/ Ability to Handle System(处理问题)/the “Isms”(多元问题的思考)/ 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
四、Mike的规划建议 今年的申请已经接近尾声,所以了解申请的主要框架和着重点之后就是谈如何规划了。其实很多家长和同学对规划可能还是有些误区,我这边简单分享几个要注意的要素:
1. 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是早规划,我也非常建议早规划,但是这个早规划并不是让你马上就做好申请准备,而是整体英语能力的提升,要打好阅读基础,提升口语能力,尽早解决标化考试。(这个小斯深有体会,当年Mike大神就是很早开始英语整体能力的提升,所以并没有培训,在高一暑假就直接拿下托福117的成绩。)
2. 标化活动双线作战,切忌一门心思搞标化。有同学说要等到标化出分再去做活动,在我看来这就晚了,其实标化和活动并不冲突,你也不需要24小时一直在培训标化,适当进行时间管理,不要在申请的时候发现自己还没做过活动。
3. AP并不是考的越多越好。我身边有很多同学都以为多考一些AP就可以证明他们的学术能力,所以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AP考试的学习,但是我个人并不建议这样,AP是对你学习大学课程的证明,有几门高分可以证明你的能力即可,考得特别多一方面耽误精力,另一方面并不是都能兑换学分,不要顾此失彼。
4. 构思有创意的活动,但并不是让你完全拒绝模联、辩论等主流活动。个人标签活动是我们经常提的,在申请中也确实有用的,所以花费时间和精力做好标签活动很重要。同时像我们国内目前的形势,像我一样人文方向的学生避免不了参加辩论、模联这些项目,我觉得也是很好的锻炼,不需要一味求新而完全放弃。
5. 花时间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发觉自己的兴趣和热情。虽然说这时候并不需要确定未来的职业,但是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才会有更明确的目标,也更愿意投入其中。
五、Mike的选校建议
最后啰嗦几句我个人的选校参考指标:
1. 综合大学还是文理学院?这个问题我会建议着重结合未来就业发展来看。
2. 学术背景:对于想学商科、工程、医学这种职业导向的同学来说,要注意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接收这个专业的本科生。如果想学人文方向,也要考虑学校在这个方面的投入有多少,会给到你多少支持。
3. 课程体系:像哥大和芝加哥都有核心课程的要求,布朗是开放自由式的,其他学校也有必修要求。
4. 学校大小:喜欢人多的大学校可以考虑公立大学,喜欢人少的可以着重考虑文理学院,其他私立学校多数介于这两个之间。
5. 学校氛围:你喜欢每天都在研究学术的,还是喜欢课余很多party的?你喜欢艺术气氛浓厚的,还是科技氛围更重的?你希望参加政治活跃的,还是更贴近人文社会的? 6. 同样还有对学校整体国际生的多元化考量,包括其他中国学生的情况。是否接受宗教学校,或者全男校、全女校? ......
这些信息从哪里获取呢?
1. 大学网站,最靠谱最实际的。
2. 还有一些国外的相关检索网站,比如Niche,Unigo等。
3. 有条件最推荐的是去探校,同时能安排校内面试最好不过。这个探校我建议安排在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因为太早的话,你的方向还没定,探校可能了解的并不多。
最后再嘱咐大家一句,不管现在几年级,写作的练习很有必要,不只是为了申请时候可以节约时间,更为了入学后的各种作业做好提前准备。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今日事今日毕,这在你面临申请季的时候就会有深切体会。希望所有的分享内容对大家可以有帮助,也预祝大家都会取得好成绩,获得满意的录取!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