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发酵工程是高中生物选修教材中重要的内容,其中有关微生物的代谢是继植物代谢、动物代谢之后又一个重要的生物代谢类型,无论是在细胞结构与代谢功能上都具有独特性。下面以“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为专题,系统复习微生物类生物学知识。
“微生物的类群”一节,主要讲述了细菌、放线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关于细菌的结构和繁殖,在高中生物必修课中已介绍过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因此在细菌结构的学习中,先复习原核细胞的特点,再认识细菌的结构。对于细菌这类原核生物核区中大型环状DNA及质粒DNA则相当于真核细胞中的核DNA和质DNA。作为核区的大型环状DNA,它控制着细菌的主要遗传性状;而质粒DNA则控制细菌产物尤其是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复习时注意联系选修本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中运用质粒做基因运载体的知识,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应用。同时注意结合归纳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引入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如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911”事件后美国出现的炭疽病--病原体为炭疽杆菌;欧洲、日韩发生的病牛病--病原体为朊病毒;近期引起“非典”的SARS病毒等。
该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功能、培养基配制的原则和种类: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及人工控制;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等。在本节的复习中要注意:
1.抓住营养与代谢关系这条主线是复习本节的关键
(1)分析常见的微生物代谢类型、生殖方式、代谢过程等,确定不同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功能。例如:大肠杆菌、硝化细菌、根瘤菌、酵母菌、放线菌、蓝藻等微生物,通过分析明确自养型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区别主要是碳源。
(2)了解培养基配制的三个原则时,要与微生物具体代谢所需原料及条件相联系,其种类和比例是按代谢过程的需要配制,pH是根据代谢中酶活性的要求确定的。如微生物分为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对于自养型微生物,它的能源是光或无机化合物,如硝化细菌是通过氧化氨()来获得所需要的能量;对于异养型微生物,它的能源来自含碳有机物。
2.归纳比较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便于清楚地记忆和掌握
可列表比较常见的微生物代谢类型、生殖方式、代谢过程、实践应用等知识,从中掌握各自特征(如下表)。此外还可列表比较:不同培养基的特点、用途;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和作用;组成酶与诱导酶在代谢调节上的不同特点;微生物生长的四个不同时期的特点、区别和作用等。
三种细菌有关知识点的比较
3.要注意分析微生物营养、代谢、生长的原理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以便于掌握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范围和特点。
例如:微生物培养的菌种选育时期,生产代谢产物的酶活性调节的关系,代谢产物在生产中采用连续培养法的原理;并结合具体的生产实践认识微生物的代谢、生长对各种环境条件的需求,例如O2、温度、pH等。
通过复习发酵实例--谷氨酸发酵,然后讲述发酵工程的概念、内容和应用,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复习时要注意:
1.分析谷氨酸发酵的特点,总结出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1)理解概念时,注意与发酵概念的区别。发酵是个过程,是通过微生物培养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而发酵工程是应用于发酵过程中的一种技术。
(2)对发酵工程内容的掌握,从谷氨酸发酵的实例出发,归纳出发酵工程的具体内容。对每一内容采取的措施都明白原因,并要抓住中心环节--发酵过程所需要的条件,去理解发酵过程中及时检测温度、pH、溶氧、营养成分的必要性
2.发酵工程的应用要与当今社会的发展相联系
要根据发酵工程的特点,认识发酵工程应用的领域及发展前景,分析发酵工程的产品质量、产量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与传统的发酵业的区别,从而明确生物工程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最后,在本专题复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应注意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例如:
(1)杀菌防腐的原理是什么?(微生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渗透失水)
(2)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根瘤菌等在氮循环中的作用是什么?(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
、根瘤菌:
)
(3)沼气池中除臭的微生物及原理是什么?(硝化细菌、)
(4)制泡菜时坛口为何要加水密封?(制泡菜所需菌种主要是乳酸菌,为异养厌氧型菌,氧气会抑制其代谢)
(5)酶母菌酿酒时为何要先通气后密封?(先通气最终是为了获得大量的酵母菌;后密封是为了获得次级代谢产物--酒精)
知识应用演练:假若某一样品中含有大肠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圆褐固氮菌、乳酸菌等微生物,你如何根据所学知识,从理论上一一将其中的纯种微生物分离出来?
参考答案:
I. 若把混杂的微生物放在不含氮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可筛选出圆褐固氮菌。
II. 若把混杂的微生物放在不含有机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可筛选出硝化细菌。
III. 若把混杂的微生物放在不含有机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且置于无氧而有光照的环境中,可筛选出光合细菌。
IV. 若把混杂的微生物放在加有较高浓度NaCl的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可筛选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根据菌落的颜色呈现金黄色,将其挑取单独培养。
V. 若把混杂的微生物放在利用伊红和美蓝鉴别性培养基培养,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的是大肠杆菌;挑取该菌单独培养,结合显微镜镜检和进一步用伊红和美蓝鉴别性培养基培养来确定。
VI. 若把混杂的微生物放在含有青毒素的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可筛选出酵母菌。
VII. 若把混杂的微生物放在普通培养基上、并置于无氧环境中培养,乳酸菌和酵母菌都可以生长;再加入一定浓度的乳酸,使培养基pH充分降低,可抑制酵母菌的生长;最后利用菌落特征,结合显微镜的镜检,选取生长优势的菌落,即可分离出乳酸菌。
▍ 来源:综合网络
▍ 编辑:Wordwuli「微信:2820092099」
▍ 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