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想必很多家长都有让孩子出国留学的打算,却苦于不了解国外的实际情况。这个夏天,在美居住多年的版主亲自带队,和一些学生及他们的家长走访美国,实地探访Lawrenceville等名校,切实了解美国高中的具体情况。版主在回来后,在美高群也根据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感受,做了一次相关的分享。本文根据美高群分享的内容整理而成,并将相关音频分几段放在文中,大家可以自行选择阅读文字或者听音频。下面是分享的总提纲。
大家好,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本次活动的背景情况。我是2000年去美国的,开始在费城上学和工作,然后在洛杉矶呆了一年,之后一直在新泽西住,在纽约上学和工作很多年,在那里组织家庭,生儿育女,自然也就有很多当地的朋友。我们这次去美国等于回到了我的“根据地”,将来我们在孩子回美国念书的时候,也会在这边。所以,一来我对之前的情况相对了解一些,这次去也对以后会是怎样,或者说是我回国这几年的发展变化情况也做了一些的调研和了解,所以在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来分享一下。那么,为什么要来做这样一个分享呢?因为我们这个(美高)群既然建了,就希望让大家有一个最大化、最真实的收获,能够让大家了解到美国中学教育最真实的情况;而不是像我们经常在各种中介或是其他的教育机构那边了解到的(往往是经过深度加工的信息);甚至我们很多人亲自去了美国,都不一定能够了解到美国最真实的情况,由于时间短、见不到当地的人和你说实话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希望能借这样的机会,让我自己能refresh一下,也让群友们也有机会了解到相对真实的美国。
先说孩子们,这次去美国我们是去了两个营,我们老大是去的中学营,一共有十几个孩子,去的是康州的柴郡中学,待会儿我也会提到关于这个中学的一些情况。两个小的呢,是去的新泽西这边的一个,北京的一所私立学校,它在美国有一个分支机构,就在普利斯顿,我们就是去的这里上的网球和机器人的夏令营。与此同时,随行的家长们和我一起了解了一下在普林斯顿周边的,相对比较好的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情况,所以就跟大家汇报一下。
那可能有小伙伴要说了,既然你们去的是新泽西和康州的学校,为什么要说是整个美国的经验分享呢?这个话可能说大了一点点,但是我是觉得总体来讲,美国的高中都是有一些共性的,(比如)美国整个中学的教育情况和文化背景,家长和学校的风格等。我想我今天讲到的这几所美高的情况应该还是颇有代表性的。
私立1:Lawrenceville
咱们先说Lawrenceville High School,我想很多朋友可能都听说过这所学校,它应该是在全美最起码排前10(如果有排名的话),差不多应该在前5名的一所私立高中,是非常非常好的一所学校。我在群里给大家发了一段我和我一个朋友的对话,我的这个对话中的朋友的两个儿子,现在都在Lawrenceville读书,他的大儿子叫Eric,就是我们拜访这所学校的导游,当时他带我们在这个学校里参观和讲解了大概两个小时的时间,前后给我们讲了一下校园里的各个建筑都是什么样的情况,所有的相关的背景以及以这些建筑为线索给我们讲了和校园文化相关的很多故事。我今天说的这些就是从他那天的介绍里面总结出来的几点。
前面提到的对话里面涉及到比较有趣的事情是,关于文档中的这张图片,上面是一个雕塑,雕塑是一个年轻的男子,他在弄自己的脚。为什么弄脚呢?因为他脚里面进了一个刺,他在想办法把刺弄出来。那么这个学校的校长或者说是创始人/前辈,当时做这个雕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想用它来代表一种坚韧、勤奋的精神。就像我们去哈佛,都要去摸一摸哈佛先生的脚,好像就是沾了他的喜气、就能考上哈佛似的。其实本来未必能考上,但是就得到了他的精神,然后知道去勤奋努力了,就真的可能考上了。我想它(这两个雕塑)的含义是差不多的。
关于这么好的一所学校,可能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他们是怎么申请进的这所这么难进的学校,是靠标化考试的成绩吗?是靠了特长吗?还是占了类似种族比例的优势吗?或者咱们亚洲人会有劣势吗?这些可能是咱们最关心的问题。
我可能暂时只能回答大家一部分的疑惑,就Eric和他的弟弟来讲,他们觉得自己没什么特点,就是很一般的人,只是比较勤奋,对这个学校比较有热情。我觉得其实一方面他们是比较谦虚的,另一方面也不完全是。为什么呢?其实美国人在意的很多东西,在咱们中国人看来,可能是很软性的,或者是无关痛痒的东西。比如说他们基本上不怎么看标化,当然标化要有一定的基础,如果底线没有达到的话,可能是不行,但是它的底线其实是和一般的学校差不多的,比如说像托福呀什么的,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基本说得过去就行了。那么,它看重什么呢?如果你有特别特殊的特长的话,到什么程度呢?可能要到国家级,甚至是国际级的水平,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这种人毕竟是凤毛麟角。所以我们讲的一般特长,好像很难打动他们。比如我知道Eric好像游泳非常好,但是好像也没有好到作为一个特长拿出来说的,所以其实,你说特长吧,也没有特别长,可能就是觉得还不错,在他的申请材料里有涉及,但并没有作为一个特长来体现。
那么,种族比例呢,亚洲人是占劣势的。大家都知道,我们亚洲人优秀的孩子太多了,咱们真是太重视教育了。在美国的亚洲人,劣势还没有那么明显,大家的竞争还没有那么激烈,要是从中国申请就更难了,每年从中国大陆能申请去的可能也就是几个人,这些人是怎么选的呢?他们比如说之前有学校有学生去过且表现出色,他们才有可能去考虑这个学校的学生,比如南京外国语学校,我并不知道南京外国语学校会不会有这个优势,但它的这样的一些门槛,可能是我们很难逾越的。那它还看什么呢?其实更多的可能是看相对比较综合的东西,其他的就是看运气了。因为为什么说看运气呢?Eric和我们聊的过程中,提到有些孩子,不管原来怎么样(也有花大钱买入学资格的情况),到了这个学校,都差不到哪里去了,就基本有了一个保障,当然前提是得认认真真地学了,基本没有什么孩子是特别混的。所以最后的出路都不会太差。在这种情况下,在选人的时候,校方就没有那么谨慎,不会想孩子在智商等方面需要多优秀,反而是要看这个孩子是否够正常,因为他们更担心有孩子念着念着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所以在选人方面并不是像我们想象那样,像高考那种按照分数,从上到下,严格筛选,不是这样一个概念。我们现在虽然在讲Lawrenceville,但其实它是有相对比较好的、或顶尖的私立中学的一些共性,只不过我们是在Lawrenceville了解到的这些,就把它说在这边。但其实我想我们大家去美国的私立高中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后面几条尤甚。
校园风光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的提纲,下面一条是关于贵族圈子的问题,什么叫“贵族圈子”?顾名思义,就是说,我们去了这样的收费比较高的私立中学,就像我们国内的一些比较顶尖、高端的国际学校是一个意思,就是能够去到那儿(私立中学)的这些孩子的家庭都是比较有背景或比较有钱的。那么,这个圈子(咱们不得不现实一些),对于将来孩子的事业发展来说,大概率是会有帮助的。我相信大家各自也都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就像我们高中在四中的同学圈子、大学在清华的同学、校友圈子、美国卡耐基梅隆的同学的圈子,都可以分享很多资源,一起做很多事情。所以说,这个圈子,其实是特别重要的,尤其是在学生时代建立起来的,是非常纯净的,和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再认识的新朋友,可能很大程度上是不太一样的。当然,我不敢说个例吧,就一般来讲,友谊是非常纯净、珍贵的,将来大家能互帮互助的可能性其实是更大的。这肯定是“有用有价值”的东西。至于它是不是值得我们花这么多钱、这么多精力来申请、去上这个学,我后面再说。下面一个point是说偏外向的性格容易凸显出来,我相信大家就是都能够理解到。因为私立中学都是比较小班制的,几个学生一个班,如果上课老师让大家来发言的时候,总是其中一两个学生在发言,其他学生不那么爱发言的话,其他学生不管实际学的是不是真比爱发言的学生更明白,(爱发言的)他肯定会给老师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个不管在哪儿大概都是这种情况,但是,在Lawrenceville这种私立中学,可能相对会更明显一些,因为这样的学生(偏外向的)就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做一些领导的工作、让他们去组织安排一些事情,这样就愈发地锻炼了他们领导力、管理能力呀各方面的能力,(他们)就会更强。所以,这种机制对外向的孩子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而对另外一些孩子,咱不是说形成恶性循环吧,至少不是一个正向的“加强回路”吧。所以偏内向的孩子,在私立学校的背景中,可能不那么容易体现优势。下一条就是关于文科,文科强的孩子会更有优势一些。这些学校长期以来形成一个传统,就是非常重视阅读和写作,还有口头表达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其实和文科相关性更高一些,比如像政治、历史、国际关系这些社会科学学科,关系更突出一些。所以它在文科方面会更有优势。我们以往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偏文科的专业(文理学校和综合类大学偏文科专业)在这几所中学申请大学的时候也会更容易。他们在这方面锻炼的确实也更多一些。
然后另外一条就是说,是在所有比较好的学校都普适的,就是说要靠自觉。上高中是非常非常辛苦的,每天的学习时间都会是非常长的,他们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时间自己去娱乐,就是每次到期末结束的时候,才会有一两天非常疯狂地去玩。从我上中学的时候,就听说过一句谚语,我不知道是从美国人那里来的,还是从中国人那里来的,但不管在哪儿,应该都是适用的,就是“work hard,play hard”,所以他们在每个学期的学期当中都是学得非常拼的,具体怎么拼法,我们后面还会稍微再具体讲一下。那么,但是就是有些家长也会关心,他们会不会也有比较负能量的东西,比如说吸毒、所谓的早恋这些问题。因为美国对谈恋爱这个问题基本上不会去干涉的,它认为这是个人隐私,就算5岁的孩子去谈恋爱也不会有人真的去管。但是对于吸毒这种,我们中国家长就会特别关心,特别紧张。在这样相对比较好的学校,一般沾染到这种恶习的可能性应该是比较小的。我们不能说非常非常小吧,但是会比较小。顶多是一般像有些学生会尝试一下像大麻什么的,因为它毕竟已经合法化了,但是大多数孩子尝过以后就不会再去碰了。不能说大多数,应该说绝大多数,只有极个别的孩子,他其实不是因为尝过一次觉得好,而是他可能生活呀、学习呀真的是没有太多的目标,然后没有什么理想,他心理上、理想上会比较空虚,或者家庭背景多少有一点问题的,才会出这样的问题,一般来说。
另外,有些家长也会关心,他们会不会也有比较负能量的东西,比如说吸毒、所谓的早恋这些问题。美国对谈恋爱这个问题基本上不会去干涉的,它认为这是个人隐私,就算5岁的孩子去谈恋爱也不会有人真的去管;但是对于吸毒这种,我们中国家长就会特别关心,特别紧张,在这样相对比较好的学校,一般沾染到这种恶习的可能性应该是比较小的(我们不能说非常非常小吧,但是会比较小)。顶多是一般像有些学生会尝试一下大麻什么的,因为它毕竟已经合法化了,但是大多数孩子尝过以后就不会再去碰了。不能说大多数,应该说绝大多数,只有极个别的孩子,他其实不是因为尝过一次觉得好,而是他可能生活呀、学习呀真的是没有太多的目标,也没有什么理想,他精神上会比较空虚,或者家庭背景多少有一点问题的,才会出这样的问题,一般来说。
还有一点我特别想说的是,Eric跟我们强调的一点,这里面的老师会比家长更加了解学生,因为它是绝大多数孩子都住校的,有一些孩子的家长甚至是在美国以外的,所以其实他们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和机会会比老师要少很多。而相反的,这些老师呢,大概是1:6或1:10的比例,就是每一个老师直管的孩子只有几个,所以他对每一个孩子基本上是24小时监管,对于他们的各种饮食起居、生活习惯、性格个性等各个方面都了解得非常透彻,甚至比家长更了解,有一些老师和孩子建立起来的感情,是持续终生的。这也是我们听着蛮感动的一件事情。(未完待续)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