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论是一门非常神奇的学科。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数论课程最多也就涵盖下面这些知识点:
素数与合数,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整除,进制,不定方程,高斯函数,同余,著名的数论定理,升幂定理,阶与原根,二次剩余,多项式
也许有些课程中会提到狄利克雷(Dirchlet)定理等,不过老师们对这些定理的介绍千篇一律:顺便提一句,有这么个定理,考试不能用。
某IMO金牌大神上课时也表示:我们对素数一无所知,像Dirchlet定理这样的东西我们就不讲了。
可是在AwesomeMaths Level 3 数论讲义中的知识和定理,远远超出了上述的考纲。它与中国讲义中对这些定理避之不及的态度恰恰相反,第一讲就从研究素数开始,依次介绍了以下的几个引理:
1. 不大于n的所有素数乘积有怎样的上界?
2. 不大于n的所有素数倒数和有怎样的下界?
3. 不大于n的素数个数有怎样的上界?
4. 不大于n的素数个数有怎样的下界?
并借助它们证明了Bertand's Postulate:对每个不小于4的正整数n,在(n, 2n-2]上存在素数。这些问题都需要借助一些较为困难的量级判断与估算,显然不在学术活动考题的研究范围之内,但是据老师所说介绍这些知识是为了 “convince you that number theory is wonderful”。
这本讲义的后面几个部分引入了更为高深的知识:Group theory, euclidean rings, finite fields, Jacobi sum, Jacobi conjecture, Dirchlet theorem,不过同时也与它们在初等数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有趣的结合。
(3)数论课的老师是一位泰国的数学家。他说如果班上的6位学生加起来能做出习题集中50%的问题,第一周就没有考试。这几位同学每天晚上放弃娱乐时间,快马加鞭地赶作业,最后在群众(例如我)的帮助下完成了任务。到了第二周,老师故技重施,要求他们做出习题集中70%的问题;同学们果断地放弃了……
Szemeredi-Trotter Theorem. 设P为一个点集,L为一个直线集,定义(P, L)的巧合数是满足以下条件的二元组(A, l)的数量:A在P中,l在L中,A在直线l上。那么,(P, L)的巧合数 =O(|P|^(2/3)|L|^(2/3)+|P|+|L|)。
为了给出它的证明,老师又讲解了许多其它定理,包括欧拉公式,有关平面图的不等式,以及crossing number inequality。(到后面全班昏昏欲睡……)
当然,如果你不去关心这个定理的证明,考虑如何运用它解决问题也是很有意思的。例如以下几个问题都可以被化为Szemeredi-Trotter Theorem:
设P是一个点集,T(P)是满足以下条件的二元组(A, B)构成的集合:A, B都在P中,且|AB|=1。证明|T(P)|=O( |P|^(3/2))。
设P是一个点集,证明它们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个数=O(|P|^(7/3))。(这个问题还需要反演!)
(3)Cosmin经典语录:Stalking is the highest form of flattery. That's what I tell all the girls!
(4)Cosmin的授课方式让我联想起了一位曾经的中国国家队队员:艾颖华老师。他上次在新星营介绍了Burnside引理、庞加莱猜想等令人望而生畏的高深知识,并谈了谈高等背景视角下的CMO命题。同学们纷纷感到崩溃……
原来,这些作者感兴趣的并不是柯西方程在特定条件下的解。他们研究的问题是:如何用某种一一映射来表示出柯西方程的非平凡解?不同的值域与不同的定义域导致了许多种复杂的情形。第一章主要介绍这些内容,充斥着各种高等的记号:他们提到了选择公理,Hamel Basis等。
然后在第二章,他们又开始介绍柯西方程的推广:琴生方程,线性柯西方程,Pexider方程,Vincze方程,幂平均方程。
还有更多你从来没见过的名字:D'Alembert方程,Aczel-Golab-Schinzel方程……
(2)代数课上的大部分同学都是华裔,有一位俄罗斯的学生也会说一点中文,在大家的激励下老师也学了一点中文。然而最后这位印度教练只学会了三句中文:“你好!”,“你很好!” 和 “你不好!”
Proof of Lemma. AoPS是全世界最有名、最有影响力的数学论坛,而美国的整个数学培训系统几乎都基于AoPS。在某种程度上AoPS就是美国的XES;但作为一个网站,AoPS显然很少组织线下课程。另一个日益壮大的机构——AwesomeMaths——在学年里的所有课程也都是网课。□
学学术活动的人基本全部都完完整整地读过这本书,仔细地看过它的例题分析与知识点讲解。当我提到自己从未听说过Barycentric coordinate是什么计算方法时,美国同学显得极其震惊。
与中国学术活动教程不同的是,它并不是一本用来刷的书,而是一本用来学、用来看的书。很多人评价说,看完这本书的效果和上完几期几何课没有什么区别。在线下课程资源较少的美国,书反而是最好的老师。
【推论1.1】
【推论1.2】
【推论1.3】
【例题1.4】
【定理2】
【推论2.1】
【例题2.2】
【定理3】
【定理4】
【推论4.1】
【习题】
而中国的讲义形式一般是:
【例题1】
【例题2】
【例题3】
【例题4】
【例题5】
【例题6】
【习题】
Pitot's Theorem. 四边形ABCD有内切圆的等价条件。
No Name Theorem 2. 四边形ABCD有外接圆的等价条件。(有关对角线交点到四边的距离)
Brethshneider's Formula. 四边形ABCD边与对角线之间的数量关系。
Casey's Theorem. 四个与同一个圆内切,且互相外切的圆之间公切线的数量关系。
Sawayama's Theorem & Thebault's Theorem. 沢山引理。
Erdos-Mordell Inequality. 三角形内部一点到三边距离的不等关系。
相比之下例题的数量就很少,每个定理至多有2~3道简单的例题帮助理解;这些例题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比较有名的推论与运用。
老师会先花不到2个小时介绍这些定理,剩余的1个小时是所谓的“Problem Session”。每节课设置了10~15道习题,后1个小时就由同学们自己完成这些习题。这些习题的难度同样是由浅入深,也有相应的提示,这样就能让同学们掌握定理的运用方式。当然,到了后面有些题目难度系数很高,老师也会偶尔帮助解决一些“疑难杂症”;还有一些老师也忘了怎么解决的题目……
上面好像扯得有点远;无论如何,我们的定理得到了证明。
Remark. 这样的教学方式当然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课堂的时间可以更有效地用来讲有价值的定理。但坏处也不少:有些学生无法静下来独立思考,Problem session有时纪律较差,非常混乱。有时我只能通过GoT中小指头的名言来安慰自己:Chaos is a ladder...
另外,老师只会讲解一两道最难的题目,而有时习题中大部分题目难度都不小。习题数量又多,难度又高,这就导致了老师讲不完,学生做不完,整个课程结束了之后还留下一些悬而未决的题目。
无论如何,在AwesomeMaths的三周很充实,也很快乐。
免费领取备考资料大礼包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