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U.S. News公布第35版全新美国大学排名,普林斯顿连续九年独占鳌头,而威廉姆斯学院也毫无悬念地成为第17次最佳文理学院领头羊。快讯中我们计算了所有院校排名的差值,并梳理了今年评估指标和名次涨跌的重点变化。今天我们将更为全面地剖析影响排名的因素,并特别访问了引知CEO及教育总监,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数字背后跟你我息息相关的教育风向。
首先评估标准(Methodology)方面,在跟以往大体相同的基础上也有不少改进之处:
教学成果(Outcomes):35%(毕业率留校率22%+毕业率表现8%+社会流动性5%)师资力量(Faculty Resources):20%(班级规模8%+教师工资7%+最高学位全职教工比例3%+师生比1%+全职教师比例1%)专家意见(Expert Opinion):20%(同行评审)财政资源(Financial Resources):10%(教学、研究、学生服务及相关教育花费上的支出)生源质量(Student Excellence):10%(标化成绩7.75%+高中排名前十新生比例2.25%)
校友捐赠(Alumni Giving):5%
一些细微的变化有
其次,我们会在榜单上看见四所新上线的大学,这与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系统的更新有关。U.S. News是根据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区别大学种类,这一分类系统于18年12月发布更新版本,于是在2020年度的大学排名中,13%的上榜学校都相应改变了类别。新加入榜单的圣克拉拉大学、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等,原先不符合综合性大学的分类标准,而被归为地方大学计算排名。
另外,U.S. News自去年引入“社会阶级流动性(Social Mobility)” 致使排名大洗牌之后,今年特别公布了一个纯以“社会阶级流动性”为主题的副榜。另一个全新的排名则是“教学成果(Outcomes)”榜。这两个新榜单都能够帮助低收入家庭在选校时提供更直观的参考。虽然我们看到了U.S. News在评审方法上的提高和追求教育公平的努力,排名计算方式依旧存在不少潜在的问题。例如“校友捐赠”的造假风波,去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因误报校友捐赠数据被踢出榜单,而就在近期也有证据指出,某学校为提升这一数据,在招生时会考量申请者家庭的捐款数额。想必大家都已意识到不应完全将排名奉为圭臬,却难以在选校时不受排名因素的干扰。那么,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到底有多大的含金量?我们该如何辩证地利用名次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大学呢?我们来听一听引知CEO及教育总监的意见:
Erin Gu 顾怡然引知教育总监哈佛教育学院硕士达特茅斯学院学士
这次排名往上走的学校都是我们经常推荐给学生的学校,这些学校原先的排名跟它们在美国实际的评价或者说声誉有些不对等。例如,凯斯西储大学(4+)、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6+),其实是美方顾问认可的不错的学校,如今排名上调后更准确地反映了它们的潜力。
关于在Methodology中增加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占比并剔除高中升学顾问评价,可以从榜单上看到一些明确的影响。首先,排名上升的大多是公立大学, 这种性质的学校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比重会偏高。UC系统的学校排名普遍下降也跟这两个评估指标的调整有联系,一来是由于加州大学在高中顾问的群体中口碑较好,二来是因为加州大学的知名度较高,第一代大学生的比例相较会低很多。
Joel Butterly引知联合创始人 CEO耶鲁法学院法律博士达特茅斯学院学士
芝加哥大学虽然应该位列前十,但三甲对其似乎又有点过誉,所以我觉得这次排名的下跌应该被视作是回归正常序列。对我来说杜克名次的变化是合理的,它整体还无法与常青藤高校抗衡。康奈尔大学这次继续落后一个名次还是挺让我惊讶的,我一直认为它应该属于前15的位置。名次如此的原因一部分是在于康奈尔公私合营的办学制度,七大本科学院有自主运作权。如果单独按其文理学院评价,表现还是相当突出的,但另外诸如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人类生态学学院这类法定学院会造成其排名整体下拉。UC系列学校名次的整体下滑主要归因于国际生市场的缩水,不一定是中国,还有印度和阿拉伯国家等。原先大量中国留学生的优秀表现以及评审因子的变化会造成加州大学的名次虚高,像伯克利和洛杉矶分校在我看来本身不应该高于密歇根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另外一点是,伯克利分校的位次按理是不应该低于洛杉矶分校的,我认为短期内这些排名会逐渐归于原位。社会阶级流动性榜单是挺有趣的新增项,但对于大多数能够支持昂贵留学费用的中国国际生来说,或许应该更多地去关注毕业生就业率和工资层次这类指标。毕竟大学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为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平台,因此在选校时参考就业相关数据会更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增加家族第一代大学生比例因子,其实对评估校园多样性是具备积极效果的。我发现很多家长或学生在选校时会忽视校园多样性,大家可能对这个词于整体校园环境的影响还不甚敏感。此次U.S. News特地新添这一指标,或许是又一个鼓励大家多去关注多元教学环境的机会。当然,其直接意义是通过这一因素的数据分析,观察学校能否适应性地保障一代大学生人数增高情况下的整体毕业率。剔除高中升学顾问排名是比较合理的,因为他们大都会参考去年的排名给出意见,某种程度上只是在重复计算而已。同行评审今年回复率又有显著提升,U.S. News似乎也对同行评审的数据可信度较有信心。与此同时,高中顾问或许并不能掌握最有用的大学信息,调查回复率也不客观,因此他们给出的排名参考价值存疑。
看来,排名浮动与评估指标紧密相关,名次上涨有时并非意味着实际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参考排名只是选校的起点,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才是关键。我们可以从评估标准中明确地看到,多项指标协同作用的过程十分复杂,很可能在你所看重的方面综合排名高的那所学校表现并不可观。对部分学生来说,学费的可负担性及教育公平更重要,那么社会流动性数据就发挥了效力;一些学生想要一个有家的氛围的小社区型学习环境,则需要借鉴班级规模和师生比。这时U.S. News单项榜单或许又比最后计算出的总榜更有参考价值。
但数据能告诉你的总归有些纸上谈兵,而且存在造假及误差的空间。我们的解读是希望为大家提供批判性分析排名的方法和角度,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真正具备教学质量,且符合个人发展需要的那所“百里挑一”。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