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青睐什么样的学生?应对快速变化的时代,需要哪些核心能力?美国高校和英国高校不同在哪里,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9月12日下午,英国剑桥大学校长Stephen Toope访问领科教育上海校区,随行人员包括剑桥大学副校长(Eilís Ferran)、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东亚区区域总监赵静博士、剑桥大学出版社亚洲区总监袁江女士等一行9人。
Toope曾经17次来到中国,在他的牵头下,剑桥大学和国内不少学校及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
作为此次上海之行唯一的目的地,Toope在领科教育上海校区为师生带来题为“优秀的世界公民演讲”的演讲,并在现场回答学生的提问。
演讲最后,Toope还从个人的阅读经历出发,为青少年,尤其是将要离开父母,到海外求学的(准)留学生,推荐3本书,希望伴随他们走过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中国是剑桥除英国以外最大的学生来源地
在演讲中,Toope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剑桥大学除英国以外最大的学生来源地,在总共19000余名学生当中,中国学生人数占到上千人之多。
“中国学生气质上用功,学习上努力,而且愿意去做各种尝试。”
在Toope看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进入剑桥校园,得益于剑桥课程在全球的推广,目前,由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设计的IGCSE课程和A-level课程已经被全球1400多所大学接受,包括所有的美国常春藤联盟大学(Ivy League)和英国罗素集团大学(Russel Group)。
2019年,又有5名来自领科教育上海校区的应届毕业生拿到剑桥大学offer,在当天的活动现场,Toope提醒这些即将启程赴英国的学生:作为留学生,最大的挑战是融入不同的文化,不过,剑桥大学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帮助他们渡过适应期。
每一个进入剑桥的学生,都有两重身份,除了在学习上属于各自的专业院系,还会在生活上被编入更小的社区学院,配备专门的导师全程跟踪,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Toope介绍,学院制(collegiate system)是剑桥和牛津大学独有的传统特色,得益于此,学生有更多机会互相理解,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剑桥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分别长啥样?
作为最热门的两大留学目的地,去英国,还是去美国,是经常让留学生举棋不定的问题。对此,Toope有当仁不让的发言权。
作为剑桥大学第346任校长,Toope同时也是剑桥历史上第一位非英国籍校长。
出生于加拿大,本科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又先后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和剑桥大学担任校长的经历,让Toope对英美两国的教育系统和理念都有深刻的观察。
其中,美国大学本科阶段强调通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往往到硕士和博士阶段,才会进入有明确方向的专业教育。
“美国的通识教育,目的是让一个人尽可能广泛地接触一系列学科和思想,这意味着学生非常容易‘换挡’,比如,开始是化学课,下一节课是中国文学,再下一节是社会学。”
相比之下,英国大学从本科教育开始的教育理念,都是希望学生聚焦于某个领域,对此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剑桥,我们认为要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首先需要很好地理解相关知识,而不能什么都不知道就开始挑战,所以对纯学术持续和深入的关注很重要,而不是对所有课外活动都做广泛的要求。”
Toope说,剑桥的教育体系倾向于对深度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如果想来剑桥,那么学生应该在中学阶段,就尽可能发展感兴趣的领域,可以是多个不同的领域,但一定不是蜻蜓点水地掠过,而是能够展现一些有创意的想法。
“如果你觉得对自己不了解,想探索自己的兴趣,那么去美国高校可能更合适;而如果你已经有明确的目标,那么剑桥扎实的学养熏陶,会对你的专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Toope强调,在严谨的学术氛围下,那些傲慢浮夸,却思想空空的人,是剑桥大学最不喜欢的对象。
快速变化的时代,剑桥如何培养学生应对?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正在进入快速变革的时代,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很可能到毕业的时候,已经被更新替代。作为世界一流学府,剑桥大学在育人思路上,如何应对世界的变化?
Toope告诉在场师生,虽然剑桥大学喜欢在某一方面有深度知识的学生,但是这里的“深度”并不意味着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因为在这个时代,有价值的不是知道“事实”(facts),而是有创造性的“想法”(ideas)。
“如果你只是善于背诵一系列关于主题的事实,剑桥大学是不会对你感兴趣的,只有当你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脑子里的想法,看起来超过了标准课程,才是我们觉得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Toope举例,当一个学生申请到剑桥学习工程学,在面试中,招生官不仅会要求他解方程式,还可能会抛给他一个模型,要求当场说明这个模型的特定构成是怎样的,它可能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等等,也就是说,运用在课本上了解到的事实性知识,去举一反三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去创造,去挑战,甚至大胆地质疑事实,我们会觉得这才是在剑桥学习的关键。”
在Toope的眼里,对于未知的未来,不少人会感到紧张,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这样的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以待开发,新一批大学生将会面临从所未有的机会,这是这个时代令人兴奋的一面,因此不应该害怕,而是充满信心。
“实际上,等到学生毕业的时候,他们融入职场,能够在职业中获得成功的品质,就是剑桥大学在招生的时候重点考察的地方,从选择学生到培养学生,剑桥大学的育人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Toope表示,世界变化得越快,终身学习的能力就越重要,从学校到社会,一个人要学会多思考、多提问、多质疑。
求知欲、创造力、思维的灵活性和严谨的分析能力,这四点品质,会成为决定其他因素的突出能力,也是剑桥培养学生的哲学。
3本书,推荐给将要成为留学生的你
剑桥大学校长最推荐的书单是什么?在演讲最后,Toope给在场师生推荐了3本,对他产生过很大震撼的书。
1)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Jane Austin)的《艾玛》(Emma)
推荐理由:这是我读过的文学作品中,对同理心(empathy)做过最好探索和阐释的书,思考了关于道德行为的难题,因为我相信同理心是全球教育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2)诺贝尔奖得主、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Tony Morrison)的《宠儿》(Beloved)
推荐理由: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觉得这本书里,生动地展现出了生命的脆弱和坚韧,明白这一点,对留学生来说格外重要,因为他们将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3)剑桥大学校友Edmund de Waal的《琥珀眼的兔子》(The Hare With Amber Eyes)
推荐理由:最后一本书,可能比较冷门,却是我这几年向别人推荐最多的作品。作者是当代英国一位杰出的瓷器艺术家,他在这本书里,开启对自己家族的寻根之旅,从中了解到从所未知的家庭故事,记录下关于命运缘起的惊奇,非常感人,也让我明白:一个人从哪里来并不一定决定他最后抵达的地方,人生的可能性是无限宽阔的。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