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研究:
主题演变与未来趋势
颜茗彦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湖北武汉 430079)
摘要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IChO )是中学生在化学学科上切磋交流的最重要、最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活动。
为了增进对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研究发展的了解,对国内外化学学术活动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检索和梳理。详细分析了国内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的研究变化趋势和研究热点,发现国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学术活动试题和选手培养上,且随着不断发展在逐渐贴近时代需求。国外研究趋势与国内有些许类似,但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更胜一筹,建议国内研究者们可以借鉴思路工具等,以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推进我国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发展。
关键词 化学学术活动
化学奥林匹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改革的时期,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面临着各方压力与各种突发问题。人才作为21世纪最稀缺的资源,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教育的地位变得尤为重要[1]。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作为中学生在化学学科上切磋交流的最重要、最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活动,不仅是为我国培养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的重要学术活动,也是反映时代对化学人才要求的前瞻性比赛,引导着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前进和改革。截至2019年,参与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80多个,获奖名额却十分有限,因此参赛获奖不仅是对学生和教师能力的肯定,也是国家发展和教育实力在国际上的体现。基于此,研究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对各国发展都十分重要。
自1968年举办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至今已有50多年,但还未有人对国内外关于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也就无法很好的把握研究进展和现状。为了挖掘相关研究数量和研究热点的变化,笔者通过对国内、国外两部分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和梳理,呈现了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研究的部分趋势和特征,希望能对研究者和教师们培养学术活动人才和发展化学教育的事业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 国内部分
1.1 研究论文数目分析
笔者以“化学学术活动”和“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为关键字在知网中进行检索,(由于部分相关文章并不涉及研究,仅为会议通知和成绩喜报,为了尽量减少对数目的影响,将“通知”和“成绩”作为关键字屏蔽,但仍可能存在其他无关研究的文章,在此认为每年数目大致相等,不再进行去除。)检索到相关文献551篇。对检索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图1(其中2019年现有相关文献实际为2篇,图1中显示的12篇为知网的预估值),由图可看出我国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年度趋势。我国自1987年开始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因此相关研究数量自1983年国内开始为学术活动准备之后有了显著提升,研究数量最多的一年是2003年,后续有所波动,在2010年又达到了一个小高峰,但总体趋势是从逐渐上升到趋于平缓。
图1 “化学学术活动”、“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研究论文发表数量年度趋势
为了更好的分析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的研究数据,在对551篇文献进行梳理后,笔者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将化学学术活动发展的这50多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命名为萌芽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现代化阶段,并详细分析了研究数目的变化趋势,以及化学学术活动的发展和研究热点的变化。
1.2 研究内容分析
1.2.1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58年至1983年)知网上所能检索到的我国第一篇关于化学学术活动的文献是1958年,篇名为《对组织中学化学学术活动会的初步体会》,之后近二十年出现断层,一直到1979年再次出现化学学术活动相关文章,此时发表的这些文章多为试题展示,不属于更深层次的研究。在该阶段中,化学学术活动仅作为一种化学课外活动,存在于部分学校和省市,相关研究内容较少,化学学术活动还未被研究者们重视。
1.2.2第二阶段:初步形成阶段(1984年至1999年)
中国化学会等组织于1984年联合举办首届全国青少年化学学术活动,到了1987年,我国首次组队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并获得奖牌,因此该阶段关于化学学术活动的研究炙手可热,相关文章数目呈井喷状态,共计文章232篇,平均每年约14.5篇。此时的研究热点内容集中在“化学学术活动试题分析”,以及“化学学术活动选手培养”两点上。将近一半的文章都在对国内外化学学术活动试题的解析和探讨进行研究,且每年的数量大致相当,包括试题本身和参考答案的展示以及对学术活动试题的分类、对某套试题的解析、具体题目的探讨等。另外,关于化学学术活动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研究在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研究者目光转向学术活动选手潜力挖掘和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如创造力、实验能力等,学术活动辅导和培训的研究也愈发被关注。这两个研究热点表明,此时国内研究者们非常重视比赛获奖,但并不局限于培养学术活动机器,而是思考学术活动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学术活动辅导培训的改进,试图找到培养出全能的优秀化学学术活动人才的方法,但此时对试题的分析则暂时停留在解析和探讨上。
也不乏有学者将两个热点一起探讨,梁永平[2]的《化学奥林匹克教育研究-课程建设探讨》中,对奥林匹克的教育思想、化学学术活动试题研究、研究内容、辅导等多角度进行了探讨。除了这两个热点外,还出现了学术活动与素质教育结合的苗头,少量文章开始从化学学术活动视角探讨素质教育、化学教学,此时正是素质教育的兴起时期,研究者们将时下热点与学术活动结合不仅拓宽了研究的广度,也表明部分研究者开始通过学术活动来思考教育教学的问题。
1.2.3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至2009年)
这十年间以“化学学术活动”或“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为主题的相关文章数达到了180篇,平均每年约18篇,研究数目相比前后十年都是不遑多让的,可以认为在化学学术活动方面的研究不断发展达到了一个小高峰。较上个阶段,这十年间的研究热点有了一些转变。首先,尽管“化学学术活动试题分析”仍然为研究热点,但此时研究方向发生了改变,研究者开始试图找到试题的规律特点、走向趋势,或对试题的科学性分析、融入时下新概念STS进行分析,同时关注国外的学术活动试题和赛制来探讨对我国学术活动的启示。与试题分析相关的还出现了一个新研究热点“学术活动中跨学科方法的应用”,在这类研究中,研究者们将建模思想、数学归纳法、类比推理等应用到化学学术活动解题技巧中,这不仅为化学学术活动题的解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体现了新时代培养综合人才的需求。“化学学术活动选手培养”的相关研究则转向热点“学术活动与素质教育和教学”,即上阶段中出现的研究苗头不断生长,除了关注学术活动尖子生的辅导和培训,研究者们更多是基于化学学术活动研究学生创新素质、思维品质、科学态度的培养,不再拘泥于少数学术活动选手的培养,而转向对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教学。
1.2.4 第四阶段:现代化阶段(2010年至2019年)
这一阶段以“化学学术活动”和“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为主题的文章数目为129篇,若预估2019年为12篇则总数为139篇,平均每年13.9篇,较上一阶段有所下降。尽管研究势头趋于平缓,但对化学学术活动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在进一步提升,并且逐渐贴近时代发展和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本阶段以“化学学术活动辅导”为主题的文章数目众多,对比文章内容可以发现,该热点是“化学学术活动选手培养”的变式,只是研究方向转为强调辅导与培训的模式,如合作学习、自学-辅导模式等,或是结合了时下背景和需求的模式,如结合新课改北京、基于个性化教育模式和情景教学的应用等。如莫尊理的《个性化教育在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辅导过程中的实施》
[3],从个性化教育入手,探讨了化学奥赛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并对辅导者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前提条件以及进行个性化辅导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同样的,“学术活动与教育和教学”可看作是“学术活动与素质教育和教学”的变式,在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转化为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对学生能力发展的教育研究,也有学者从学术活动题出发观察高考题,这都表明研究者们在进一步通过学术活动来关注基础教育、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2 国外部分
以“Chemistry Olympiad”为关键字在 “独秀学术搜索”(在Springer、Elsevier等所有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收录的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到相关文章560篇。基于前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将国外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的研究也分为四阶段,后三个阶段的年限一致,便于进行对比分析。对检索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图2:“Chemistry Olympiad”研究论文发表数年度趋势,接下来基于图2对国外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分析。
图2:“Chemistry Olympiad”研究论文发表数年度趋势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国外数量分析并不只针对某个国家,因此国外研究数目总数必然是大于国内的。对比国内外“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相关文献的检索结果可以发现,国外与国内的发展存在一些相似点:第一阶段萌芽期,参赛的国家数目不多,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处于起步阶段,各国相关研究都不多;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的发文量都有极大的增长,此时全球各个参赛国家的化学学术活动都逐步兴起;在发展了三十年余后,都在第三阶段达到了小高峰,研究者们对于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方法逐渐成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研究;而到了第四阶段即近年,相关研究数目都有所回落,一方面说明学术活动的热度在趋于平缓,另一方面可能也说明国内外对“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研究发展大致相似。
检索到的第一篇文章是出现在1977年的《Delaware Science Olympiad》,这篇文章描述了10年级和11年级学生参与的与科学相关的学术活动活动,其中包括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并详细介绍了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的组织和运作。之后几十年中,对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的研究也有许多与国内类似,包括“化学学术活动人才培养和选拔”和“化学学术活动与教育教学”等,如S. Ladage等人(2009)发表的《Indian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 Examination: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of Chemistry》[4],
有趣的是,还有文章在编写获奖情况中戏称亚洲或是中国在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中的连胜是统治了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在国外同样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但有一些特别的研究很吸引人注意,如《Attemptingto predict success in the qualifying round of the International ChemistryOlympiad》讨论的是性别对科学人才的影响。基于成就动机期望价值模型,对国际化学奥林匹克(IChO)资格赛的成绩进行预测。发现男选手和女选手在父母支持、动机、情绪以及考试成绩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5]。
还有Kuriene(2002)[6]的文章《The estimate of learning of participants of Chemistry Olympiads》,讨论的是化学奥林匹克选手化学学习的态度对学习情况的影响,最后发现化学是大部分选手最喜欢的自然学科,也因此更易获得好成绩。还有《A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goals and problems of chemistry Olympiadsfor school students》,研究的是某期俄罗斯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的学生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7]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外关于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研究的不同之处,首先,国外关于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的研究更倾向于研究学生本身,试图站在学术活动角度来挖掘一些更深层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问题,而不是仅研究学术活动和获奖;其次,国外有一些更时代化的研究,如与互联网+结合的奥林匹克学术活动中机考题的研究等。这些都反映了在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研究中,国外相比国内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要略胜一筹,国内研究者们需要抓住这一新思路进行拓展。
3 分析与启示
3.1 研究内容分析奥林匹克学术活动不仅是参赛学生进入高校的敲门砖或是指导教师晋升的凭证,更是体现我国的化学学术活动实力乃至教育实力、尖端人才实力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的化学学术活动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也可以发现,教师与教育研究者们在研究化学学术活动时,十分关注学术活动试题与培养优秀的化学学术活动人才的方法,因此我国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着“化学学术活动试题分析”、“化学学术活动选手培养”和“化学学术活动辅导”开展,同时随着全民教育的意识提升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关于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对学术活动更深层次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3.2 研究趋势分析“化学学术活动试题分析”、“化学学术活动选手培养”和“化学学术活动辅导”这三个研究热点已经持续几十年之久,在后续研究中可以想见应是依旧火热的。同时,随着一次次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STS、科学素养的相继提出,近年来新课改的发展和化学新课标的颁布,教育上越来越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尖子生的发展,可以大胆推测,“学术活动与教育和教学”这一研究热点在后续的化学学术活动研究的发展中会更加炙手可热。除此之外,奥林匹克与“互联网+”相联系的研究、奥林匹克与心理学集合的研究等等可能也会逐步发展占据一席之地。
3.3 对国内化学奥林匹克研究的启示基于上述对国内外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研究文章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得到两点启示。第一,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提高全民素质”的理念,研究者们可以从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不仅文章更易出彩也更贴合时代要求。第二,国外对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与互联网、心理学结合等更深的层面,国内研究者们可以多关注国际研究趋势,借鉴优秀的观点和工具来研究和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拓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1]何海英. 问题解决学习视野下的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试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2]梁永平.《化学奥林匹克教育研究》课程建设探讨[J].化学教育,1997(08):36-40.[3]莫尊理,包莹,杨佩佩,郭瑞斌.个性化教育在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辅导过程中的实施[J].化学教育,2012,33(04):75+78.[4] S. Ladage & S.Narvekar.(2009). Indian 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 Examination: Implications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Chemistry. Chemistry Education in the ICT Age[5] Detlef Urhahne &Lok Hang Ho.(2012). Attempting to predict success inthe qualifying round of the 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 HighAbility Studies[6] Kuriene,&Almeda.(2002).Theestimate of learning of participants of Chemistry Olympiads.Journal of BalticScience Education[7] I. A. Tyul’kov, &O. N. Zefirova.(2008). A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goals andproblems of chemistry Olympiads for school students. Moscow UniversityChemistry Bulletin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