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Computer Science
GPA:
GRE:
Offer:PHD:耶鲁大学(全奖)、东北大学;Master:剑桥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维持 GPA 的关键
大一时我的 GPA 是 3.9,因为那时刚进学校北航实行的是荣誉教育制度,就是先学一些数理知识,到大二才开始分专业,但如果大一成绩不好会被退出这个制度,就挺有压迫感的,所以第一年的时候我特别拼,后来也因为这个成绩是年级第一,很幸运地拿了 2 次奖学金。
之后的几年我的 GPA 差不多都维持在 3.8 几的水平,对于学习,我觉得已经步入大学这个阶段相信大部分同学应该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而差距的拉开关键就在于执行力,怎么管理好自己,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我认为我做得好的地方可能就是比较自律,我从不玩游戏,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所以能省下来学习的时间就很多。
另一个我觉得对学习影响比较大的就是环境,就我个人而言,可能因为在北航身边努力学习的同学真的很多,当周围的人形成了一种良好氛围后会不自觉地促使着我也拼命去学。当然如果你没有这样好的学习环境,也可以为自己创造,比如一有空闲时间就泡图书馆自习室,或者加入一些学习小组、技能提升社团等。
最初 2 次海外体验
在北航出国氛围挺浓的,尤其是 CS 专业的同学大部分都要出国。大一时我就在校内听过很多关于留学的讲座,当时听完后觉得印象比较深的一点就是要尽早规划,再加上那时我的 GPA 还不错,且雅思已经考到了 7 分,我就想找个靠谱的中介去冲刺更高档的学校,所以我在比较早的时候,也就是大二上就签了棕榈。
大二上结束的那个寒假,我跟随社团去了斯里兰卡做志愿者,那是我第一次出国。后来暑假我又参加了 UCL (伦敦大学学院)的暑校项目,去那里游学一个月。通过这 2 次初步的尝试,我逐渐发现过去的自己其实眼界很窄,从高中到大一,除了学习对外面的世界根本不了解,出去走了一圈,接触了很多与国内完全不同的人事物后,我整个人的思考、生活方式都在慢慢发生转变,也更加坚定了我之后一定要在国外呆得更久,更深入地去体验当地文化。
在瑞典的半年交换
大三上学期,我在瑞典隆德大学交换了半年,因为呆的时间比较长,所以那段经历算是我大学几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体验。隆德镇其实非常小,可能也就北京一环那么大,在那边呆久了后我渐渐发现自己很喜欢这种一个学校就是一座小镇的氛围,当地的很多生活理念也深深影响了我,比如我现在在国外大部分情况下会选择素食。
同时这种欧洲小镇的静谧风格也非常适合学习,在那半年间,我逐渐摸清了自己在专业上的研究兴趣所在,发现自己更喜欢理论一点的东西,偏向做编程语言等,所以这也为我后来回国做科研以及海外暑研明确了方向。最后也很荣幸通过这次交换拿到了一封国外教授的推荐信。
在拿推荐信上我的种子主导师 P 姐对我的帮助很大,其实之前在伦敦参加暑校的时候她就有教我如何去跟教授套磁推荐信,后来交换的时候她也告诉我要积极做一些科研项目,以便能更顺利地拿到国外老师的推荐信。她一直跟我说推荐信要早做准备,尤其是海外教授的推荐信有机会拿一定不要错过,所以也很感谢她提前为我考虑。
科研重在尝试
回国之后我就开始积极去做编程语言这个研究方向的科研了,其实这个方向相对来说比较小众,当时在我们学校只有一个老师做的研究是跟这个相关的,后来我在大三下的时候就开始联系这个老师跟着他做研究,包括做毕设也是跟着他。
由此看来其实真正对我申请有帮助的科研经历是从大三下才开始累积的,但是在这之前我认为都应该积极去尝试,而不是说一定要把方向确定了才去做,这样会耽误很多时间。对于本科生而言,就算只有一点基础知识也可以去做,因为处于这个阶段的我们并不一定要做出什么成果,关键是要对所做的领域有所了解。
同时我认为本科生做科研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如果我们对某一个领域不感兴趣可以及时脱坑,像我之前也做过一些机器学习相关的项目,但接触后不喜欢我就转向理论了,所以不要顾虑太多,先做了再说。
督促下完成的准备
在我的诸多海外经历中,对我申请帮助最大的应该就是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暑研项目,能够成功申请到这个项目,我的种子主导师 P 姐功不可没。当时我刚从瑞典回来,P 姐就一直在催着我做 2 件事,一个是考托福,另一个找暑研。
不仅是考托福,在这之前考 GRE 也多亏了 P 姐的督促,其实我大二暑假考过一次 GRE,但因为当时是裸考,出来的成绩并不好。后来去瑞典交换本来我都打算在那边好好体验旅游什么的,但 P 姐一直催我赶紧去把 GRE 考了,让我不要拖,所以我后来就去哥本哈根考了第二次。
同理考托福,当时刚回国 P 姐就让我去考,但我自己还是有点懒,一直拖到了 3 月才去,考完之后就挺放心了,至少在申请季提前几个月我就把语言这一关过了,所以在这方面真的非常感谢 P 姐,我觉得在申请季之前能有一个为你的各种留学准备操心,督促着你完成各种任务的人真的太重要了,不然真不知道我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考完这些试。
到了申请暑研的时候,其实这个过程很难,因为我当时在想要做的方向上根本没什么基础,和教授直接聊也不太聊得下去,后来 P 姐就针对我这种情况帮我联系了一些在国外的学长,和他们沟通我的一些疑问,他们也告诉我应该怎么去了解自己研究的领域,怎么去知道国外的这些教授在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套磁等。后来我自己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后去套了大概 7、8 个教授,大多都收到了回复,最后我选了德国慕尼黑大学这个项目。
这段 2 个月的暑研经历对我来说是在专业方向上收获最多的,当时在那边是一个博士生在带着我做,他对我的帮助不止于我们所做的那个项目,因为他对我选择的这个方向领域了解都很全面,所以从整体上他也提升了我很多。
其实这 2 个月我基本上都是和博士生交流,但最后那个博士生还是帮我跟教授要到了一封推荐信,虽然教授说他会在信里写明是一个博士生对我的推荐,但对于我的申请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顺利完成申请
01、选校水到渠成
虽然我签中介时是为了去冲刺更好的学校,但当时的我对学校是没什么概念的,也没想好具体要去哪儿。但到了申请季后,因为我对我自己要做的这个编程语言方向已经非常了解,也明白虽然我硕博混申,但最终还是要读博,所以我在选校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怎么关注综排专排,在已经对国外学校的实验室工作都有一定了解后,我心里已经有一个初步名单了。
在确定最终名单前,棕榈导师帮我按照我的条件来给各个学校划分档次,尽量保证各个水平如冲刺校保底校等都比较平均,这样对申请的把握会更大一些。
02、导师们的付出
在正式开始写文书之前,我的主导师有帮我规划好一个时间线,让我知道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不至于到时候手忙脚乱。她当时跟我说大概 11 月会开始写文书,所以在这之前她有给我安排与专业导师的交流,我觉得在整个准备文书的过程中,专导对我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如果 10 分满分的话我愿意给他打 10 分 。
其实我当初选择棕榈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棕榈会提供一个海外的专业导师来辅导,因为我当时也咨询了很多中介,逛过很多网站论坛去比较各个中介的优劣势等,我就发现有一些中介总体来说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擅长做推销不擅长做留学,相反棕榈有海外专导这种模式让我觉得更加靠谱,事实证明通过整个申请季的辅导以及我最后取得的成果,我当初相信的都是正确的,我的选择没有错。
我的专导是美本申到了华盛顿大学的 CS 博士,我觉得他对整个申请的了解是非常全面的,对计算机这个专业的理解也很深刻,他会告诉我首先需要去写哪些内容,针对 MS 和 PHD 项目应该如何区分,然后怎样去着重展开讲自己的科研经历,why school 方面怎么写才能更出彩等等。
而且他不仅仅只是教我应该写什么,他也会告诉我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同时他也教导我除了写经历还要写自己对这个研究领域的理解,以及通过种种经历如何形成读博的想法等。这些思路的梳理让我在整个过程中收获非常大。
如果说专导在申请美国的学校帮助比较大的话,我的主导师 M 姐则是在申请欧洲的学校上助力颇多,尤其是瑞士的 2 所学校,M 姐对这些项目都非常了解。而且我平常是属于一有问题就会找她的那种,不管是文书或是网申,有哪些地方不太合适都会跟她反馈,每次她回复得都很及时。最主要的是我觉得她对我整个申请季的流程把控得非常到位,什么时间节点应该做什么都会及时提醒我,妥善安排好各项事宜,最后我的申请季能顺利度过也离不开她的付出。
03、最后一关面试
我有好几所学校如剑桥、东北大学等都需要面试,在 11 月底的时候我接到了剑桥的面试,接到通知后 M 姐立刻就给我安排了与专导的沟通及面试辅导。这个安排我觉得是非常及时的,因为当时距离正式面试只有 5、6 天了。
可能因为专导是博士生,所以他在面试方面的经验非常多,他首先给我讲了面试官会对我感兴趣的部分,其次他再教我如何来更好地展现自己,需要侧重哪些经历等。因为我之前是没有这种面试经历的,而且我当时在网上看的那些面经都比较针对某个学校某个教授,我认为不是很通用,所以专导对我辅导是很有帮助的,后来他辅导的一些点比如我要侧重讲科研经历等都有在正式面试中遇到,最后面试能顺利通过且拿到 offer,也大大证明了他的专业性。
不要浪费青春
春节的时候我收到了耶鲁的全奖 PHD offer,最终我也决定去这所学校。回看整个大学四年,我觉得我算是一个有大体规划的人,比如我确定了要出国后就开始找暑校做交换,明确了研究方向后就在校内和海外做科研。我觉得学弟学妹们不管处于大几,心里至少要有一个大概的奋斗目标,如果比较迷茫,就多去尝试,像我大一的时候因为没选专业方向,我还和其他同学组队参加过物理学术活动,只有不断尝试你才知道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
最后我想说,不管是学习还是申请,都不要想着去完全依赖别人,要相信只有了解自己后才能更好地去提升自己,在学习这件事上一定要对自己负责,懂得管理好自己。要想清楚这个阶段毕竟是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千万不要浪费。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