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之前,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科学热的风刮了起来,而STEM、AI、scratch等兴趣班也应运而生,尽管熬过了暑假,可育儿之路还是无限漫长,今天就给广大家长简单科普一下这几门新新课程。
编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所谓“编程”,是编订程序的简称。人类通过运用编码来控制计算机操作,帮助计算机解决问题。
编程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计算机语言,是为了使计算机了解人类意图而开发的语言体系,包括“C语言、C++”等,学习难度大,适合基础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士学习。
而Scratch是一款由麻省理工学院(MIT) 设计开发的一款面向少年的简易编程工具,在2012年在中国得到普及。
针对 8 岁以上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以及对于界面的喜好,MIT 做了相当深入研究和颇具针对性的设计开发。不仅易于孩子们使用,又能寓教于乐,让孩子们获得创作中的乐趣。
如今,该课程体系已经过三次改良,系统功能得到扩充,既可以作为独立课程,又能够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使用。对于那些想学习编程的小朋友而言真是大大的福音!
幼儿科学教育种类不单单只有这些,诸如VR、科学实验等应有尽有。但也要奉劝各位家长千万别挑花了眼,毕竟兴趣培养还是要遵循孩子的意愿,选择孩子喜爱的项目,切记盲目跟风。
2030年发展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总体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三步走”发展战略:
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课程 推广编程教育
《规划》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支持开展人工智能学术活动,鼓励进行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创作。
其中,在2017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就曾提出,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2017年秋季开始,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原则上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高校增加硕博培养 形成“人工智能+X”模式
《规划》指出,要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尽快在试点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增加人工智能相关学科方向的博士、硕士招生名额。
鼓励高校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重视人工智能与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培育高水平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和团队。
普及智能交互式教育 开放研发平台《规划》还提出,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全面的智能教育不可忽视。通过开展智能校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互式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以期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
另外,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完善人工智能科普基础设施,面向公众开放人工智能研发平台等,也是整个智能教育发展规划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未来所有行业都将随着人工智能而带来升级与变革。会有更多的产业和新兴商业模式诞生。对于孩子的教育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毕竟我们现在培养的孩子,要考虑10年-20年后的工作和竞争格局。
美国人十分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编程能力,从奥巴马亲自上阵宣传编程,拨款40亿美金普及少儿编程,到邀请比尔盖茨、扎克伯格、Twitter创始人等大咖录制节目宣传编程。
现在,美国 K12 阶段已有约 67.5%的孩子接受在线编程教育。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也可以独立完成一个小游戏作品。
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目前少儿编程教育渗透率大概只有0.96%!那美国小学的编程课堂究竟是什么样,能在短短几年内就覆盖这么多所学校呢?
首先是它真的非常有趣。
来参考一下美国明尼苏达州学区小学阶段的编程课~
明尼苏达州的教育质量大概处于什么水平呢?以明尼苏达大学为例,自1851年建校以来,校友中一共诞生了包括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位前美国首席大法官、2位前美国副总统,以及多位名列美国财富500强的企业巨子。
明尼苏达州教育革新在全美一直走在前列。从几年前起,明州学区内的中小学就已经普遍开设了STEM课程,包括数学、科技、工程、编程等。尤其是在低年级的孩子中,基本都设立了编程课。
低龄段的孩子一开始是用iPad上的APP,如Kodable、The Foo's和Tynker等,先接触编程语言,之后再引入编程机器人,让孩子慢慢学会指令和逻辑。
例如课堂活动小机器人Sphero,这个机器人需要在iPad上安装APP才可以操作。打开APP连接上机器人后,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指令进行编程了。
在iPad上对Sphero机器人进行编程可以更改机器人用什么角度、以什么速度、做出什么样的行动,也可以改变机器人的颜色,声音和行动轨迹。在课程中老师还会发给学生不同的任务卡来完成任务,比如用手头的文具制作出一个迷宫,让自己的小机器人走出这个迷宫。
在编程过程中,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能接触到函数、计算最短路径等这些高深的学术概念。到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们还能更加自如地运用各种编程工具,来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如游戏、音乐、画作、H5页面、小程序等等。通过这样的编程课,孩子在游戏化学习中充分运用了任务拆分、设计、算法等多种编程思维。
走出教室,上一堂” 不插电“的编程课美国人对编程是如此重视,他们希望在全国中小学可以全部普及编程教育。刚开始,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电脑设备比较欠缺,于是“不插电”的编程课便走入了课堂。“不插电”编程课的重点在于,经过前期仔细的课程设计,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集体活动,来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设计、逻辑、算法等编程思维能力。这种学习方式趣味十足,让孩子们也能理解抽象的数学和逻辑概念。在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能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不插电”编程课先进的教育理念,很快就席卷了美国各个州区。每个人都学一些编程知识,并不是要都像程序员那样成为技术专家,而是应该学会编程所需的基本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这才是孩子成为未来公民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