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国际学校数量已超过100所,五花八门的国际课程让人眼花缭乱,但也颇有些百花齐放的感觉。
之前小编采访的宋庆龄学校高中部校长刘薇曾说,国际教育的存在,让一部分家长和孩子们对于教育这件事有了更多的选择。
的确,处于国际教育“百家争鸣”中的我们,只要用心,便能够为孩子们“定制”最适合他们的教育。
我仔细研究了沪上这些国际学校的课程,发现它们的丰富程度远超我的想象,戏剧课、小学哲学课、菁英课, 还有把美国顶尖大学UCLA的课堂原封不动搬到学校的课程...
这些课程在我看来,已经完全脱离了“为了学习而学习”的范畴,而是给孩子机会成为一个主动去探索世界的人,这是对全人教育的一种复刻。
下面跟小编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些“稀奇古怪”的课程吧~
上海平和双语学校 小学生哲学课
积极介入儿童的思维提升
哲学似乎离我们实际生活很遥远,离小学生就更远了。
但在上海老牌双语学校上海民办平和学校中,一位“80后”哲学博士颜志豪却给一年级孩子开设了一门“儿童哲学课”。
儿童哲学课程的开设,与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李普曼(Matthew Lipman)有直接的关系。在哥大教逻辑学时,李普曼对大学生的思维品质感到不满,他们思维僵化、逻辑混乱、好奇心缺失。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颜志豪博士进入中小学探索儿童哲学的可能性:在思维仍未固化时,积极介入儿童的思维提升。
在他看来,触发孩子产生具有哲学意味的好奇与思考,是哲学教育的内容,具有哲学思维的孩子会去追问平常那些主流的看法。
正因为有了哲学反思,孩子们才能保持独立思考,不盲从,不偏信。
很多刚开始接触儿童哲学的人都有这样的误会:儿童哲学课,就是把哲学教授请进幼儿园中小学讲讲哲学。实际上,哲学的讲授模式在中小学的适用性非常有限,而且年龄越小越不适用。从幼儿到小学阶段,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课程模式是依托绘本材料培育探究团体的方式来做哲学。在这样的哲学课堂中,教师不再是教学中心,而是思辨共同体的组织者、观察者与记录者。上海赫德双语学校 小学生戏剧课以戏剧教育塑造人格
上海赫德校园里教育戏剧专属教室内,一群学生时而表情夸张,时而上蹿下跳。倘若对教育戏剧并不了解,这样的情形未免看起来有些奇怪。
教育戏剧课程在赫德学校是怎样的存在?
教育戏剧不以戏剧知识和表演技能的学习为目的,而是通过戏剧方式,对学生进行认识社会、思考人生、选择生活及增强自身素质修养的提升。
它是一种教育性质的戏剧活动,或者说是以戏剧方式达到深入学习目的的教育活动。
教育戏剧启发学生调动一切感官、全神贯注,用整个身体来学习,而不是要将每个孩子都培养成演员。
教育戏剧通过跨越时空的情境设想,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讨论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性格培养孩子的辩证逻辑思维和同理之心;
通过团队合作锻炼孩子的领导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各种表演形式历练孩子的谈吐举止和场合意识。
赫德认为,教育戏剧让孩子在阅读和写作时脑海有画面,思维能驰骋;孩子在理性思维时能专注又辨证地思考;
在遇到问题时既有个人担当又能寻求团队合作解决;在情绪低落时还能保持抗挫能力,迅速调整自我状态。
宋庆龄学校高中部 全球课堂把UCLA的课堂搬到校园宋庆龄学校除了对中国本土课程的关注,在国际化课程方面,宋庆龄学校也做了很多大胆的、突破性的尝试。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从2018年开始,与美国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建立了校际合作,共建全球课堂。
什么是“全球课堂”?
具体来讲就是把美国顶尖大学的通识教育学分课程,请进了高中课堂,让宋校的高中生身处校园就可以接受到原汁原味的美国大学教育,这些课程都是由UCLA的教师们亲自教授的,无论是教学内容、方式,还是教学要求都是完全符合UCLA大学标准的。
通过全球课堂的建立,宋庆龄学校希望让宋校的高中生有机会在进入大学之前,体验、感受和适应美国大学的教育方式、学习方法、以及语言和文化的氛围等等,为未来大学的学习、异国的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在课程之外,宋校也希望可以借助大学的科研资源,通过课题研究、丰富多样的师资培训、暑期项目等方式,更加深入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素养、学术严谨性以及批判思维能力等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