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各夏校项目从12月份就开放申请了,但很多学生家长会疑惑,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不知道自己选择的项目能否为将来的学校申请有作用。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讨论夏校申请中容易陷入的几大误区,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心仪的夏校项目,喜欢的可以收藏哦~
误区1:只参加顶尖大学的夏校
不少学生家长都有名校情结,认为别人申请了名校夏校,体验还不错,就模仿他们去报相同的夏校。可是每个人情况不同,适合别人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
不少顶尖夏校并非由知名综合型大学举办,而是由非传统名校、专科类院校,或是由专门的独立机构所举办的。
例如的德州理工大学的知名夏校Clark Scholar Program,其主办学校并非中国家庭眼中的名校,但Clark Scholar Program本身却是美国最难申请的暑期项目之一,其录取率常年稳定在5%左右,几乎与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本科录取率持平。
而由美国卓越教育中心主办的科学研究营对申请人同样要求极高,例如ACT建议分数在34分及以上,并且可最多提交3封推荐信,这一系列要求甚至已经超过了不少Top 30大学申请。
因此,如果仅凭名校与否进行判断,那么便会与不少高含金量的活动失之交臂。
误区2:参加名校夏校本身就有很强竞争力
有些家长觉得能申请到名校夏校项目,甚至邀请到夏校老师为孩子写推荐信,在未来申请名校的时候就十拿九稳了。
可是对于招生官来说,考察学生学术能力不仅只是看夏校本身,还会看别的因素:
● 学生要申请的院校和专业是否和夏校课程有关联性;
● 学生申请的夏校课程是否有录取难度,是选拔类夏校课程还是一般类夏校课程;
● 学生写的夏校申请文书和申请院校的文书是否有关联性;
夏校老师的推荐信也并非是万能的,只有学生与老师之间有较为深入的科研互动,并能在夏校结束后维持稳定的长期沟通合作,才能在大学申请中发挥作用。
误区3:必须选择和学术兴趣完全对口的项目
一些年级较低的学生,对于将来的学术兴趣还未明晰,也没开始修高级课程,知识比较欠缺。这时候应该多进行“跨学科学习”,全面培养学术爱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一些学生过早将自己限定在二手经验里,可能会错失发现新爱好的契机。这也是我们鼓励孩子多尝试不同项目的原因。
除此之外,我们鼓励学生多参与领导力、演讲辩论、协作项目等夏校课程,这些都是新世纪人才通用的必备技能。艺术爱好类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特长,例如音乐、体育类夏校项目。
误区4:夏校项目时间越长越好
不少学生家长在选择项目时,觉得长期的项目比短期的更有含金量,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项目的长短并不是质量的衡量标准,更重要的是项目本身的内容和性质。
一般来说大学先修学分课程和语言浸入式课程的时间比较长,但学生实际参与科研项目等实践活动型的夏校课程只在2~3周时间,一些高强度的写作、美术、表演类课程更是在1周或以下时间。
例如耶鲁大学的耶鲁青年全球学者项目就时长2周,但很难说与耶鲁其他的6周项目孰优孰劣,因为它们的性质是不同的。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