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的大学都在陆续开学迎新。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会收到许多自己亲手送入美国大学校园的学生们发来的入学趣事,同时看着他们在朋友圈晒出的千奇百怪的自拍照,心里由衷为他们感到高兴。
但是偶尔也会收到一两条类似下面这些的求助信息:
每当遇到这些问题时,自己真是恨不得飞到美国去亲自帮他们解决,但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其实留学生在融入美国大学校园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问题,校方都是非常清楚的,因此几乎每个美国大学都会建立一套完备的机制为留学生们解决各种困难。只不过同学们往往在入学前并没有做足功课,遇到问题就慌了,不知道到底该去找谁。
但只要你把下面的这八个校园“好帮手”记牢,相信很多问题就将不再会是问题:
每个学校的国际生办公室多半都是留学生们踏入的第一间办公室,因为绝大多数的学校都要求学生入境后尽快带着护照、I-20表格和I-94入境记录来这里办理国际学生的check-in。
因此其他的办公室你可以借口说找不到,但到这里的路你肯定是认识的。
假如真的遇到了问题又不知道该去找谁帮忙解决,很简单,就来这里问。
如果不知道该问谁,更简单,就找入学当天帮你check-in的那个老师问。
别担心,这里的老师解决过的问题一定比你想象的还多。他们如果知道如何帮你,一定会对你知无不言,即使不知道怎么帮,也知道该让你去找谁。
在美国,你一定不要害怕跟教授接触,而是应该积极地尝试跟他们做朋友。
和教授交朋友,这虽然看起来是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但却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它有可能给你带来很多意料之外的收获,往往在很多方面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便某些时候你还不需要教授帮你解决学业上的难题,也不要放弃在office hour找他们进行沟通的机会。通过沟通,他们能够实时地了解到你的学习状况。等有一天真的遇到了问题,凭借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可能会比你自己还先知道问题出在哪儿,说不定还没等你开口问就已经主动帮你解答了。
换言之,如果你上课时不积极,一下课就跑没影了,教授连你是谁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有效地帮助到你呢?
曾经碰到过极少数这样的学生:到大四时才发现到毕业时修不够自己专业毕业所需的课程。
其实每个学校都在学生入学前就给他们分配了专门的Academic Adviser,为的是在选课时给大家提供建议,很多学校新生第一学期的课程甚至都是由Academic Adviser直接代选的。
然而很多人在之后遇到“不知道该选什么课”这样的问题时,就忘记要去找他们的Academic Adviser了。
美国的大学通常都是大二第二学期才正式提交确定专业的申请,这个步骤叫declare major。在确定专业以前,你只要告诉Academic Adviser,自己有可能修的专业都有哪些,TA就能帮你规划出现在该选哪些课、或者应该优先选哪些课。在确定专业之后,TA还会告诉你距离顺利毕业还差哪些必须的课程没修。
只要你在每个学期都跟Academic Adviser进行充分的沟通,就一定不会出现毕业前修不完课程的情况。
美国的学校都很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考虑到留学生在融入校园学习和生活时会遇到比本土学生更大的压力,都会在一入学就跟大家说明在适当的时候接受心理咨询的必要性。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特别说两句:大家一定不要以为“接受心理咨询”就等于“有心理疾病”。适当地接受咨询只不过就是排除压力、减轻心理负担的一种手段,就跟运动员比赛完需要冰敷关节缓解疲劳和预防伤病是一个道理。如果任由小问题积累,而不去想办法积极排解,那才真的会憋出病来。
很多同学一开始都不理解美国的大学为什么要专门开设一个英文写作中心、或者类似的英文写作辅导班、甚至强制大一留学生上英文写作课。
但其实上过几节课后他们才会发现,用英文完成大量的作业和论文真的比自己想象中要难。
无论你申请入学的时候托福或SAT考了多少分,都不要觉得自己在英文写作方面已经“妥了”、“不需要再提高了”,更没有必要认为跟比自己语言基础差的同学一起去写作中心寻求帮助是什么丢人的事。
另外多数学校都会对留学新生进行英语入学分级测试(placement test),然后按成绩把大家分配到不同等级的英语课、写作课。虽然有些学校采用的是在线测验的方式、监考不是很严,但大家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投机取巧。假如用虚高的成绩进入到了跟自己英语水平不匹配的课程去念,相信我,最后受苦的还是你自己。
即使毕业后不想留在美国工作,在本科阶段利用假期找几份有分量的实习、丰富一下自己的简历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对于国际学生来说,由于受到签证的限制,能找到的实习机会可能没有美国本土学生那么多,有些时候也许根本不知道该向哪儿投简历。
这个时候就可以到学校的职业规划服务中心寻求帮助。把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兴趣告诉那里的老师,他们肯定能够给出十分中肯的建议,说不定还会帮你联系实习的单位。
大多数的留学生都不了解美国的法律和司法体系,这是很正常的。如果只是待在学校里埋头学习,看似好像也没有什么必要去了解法律、甚至是接受法律方面的咨询。
但是大学生活不仅仅只是学习,只要你跟校园外的世界有所接触,比如购物、租房、开车或实习等,就难免会进入到某个法律关系中,或者是自然承担起了某种法律责任。
没有发生任何纠纷当然最好,然而一旦发生了纠纷,作为学生的我们有时是很难有精力去亲自了解那些复杂的法律条文的。此时到学校的法务服务中心寻求帮助肯定是最省力而又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话对于留学生群体来说格外适用。
除了宿舍之外,学生会和各类学生组织是结识新朋友最好的去处,而且每个学校基本都有中国学生分会,在这里一般更容易交到朋友。
而且实际上有很多美国大学在中国举办的新生见面会都是由中国学生会自己承办的,有些学校官方不会提供到机场接送新生的服务,也是交给各国的学生会自己去组织。在参加新生见面会和去往学校的路途中,最好能够结识一两个热心的学长学姐,平时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找他们寻求帮助。
但是尽量不要什么事都去麻烦人家,毕竟他们也还有自己的学业要忙。另外遇到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还是要到学校官方的各个办公室去找相关的负责老师,相信学长们也都会这样建议。
最后的最后,觉得有必要再叮嘱大家一下:生病了一定不要硬抗,要及时到校医院就医!遇到意外或紧急情况要果断拨打911报警求助!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