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界一直在传说,美本的录取是玄学,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也许对美本排名前三十的、或者说前二十的大学是这样的,它们不是唯成绩论,活动、学术活动、申请文书、推荐信、面试等环节,都可能会成为主宰的因素之一。不像全世界其他国家,考试分数一出来,八九不离十自己就知道会被什么样的大学录取了,其实美本五六十以后的大学也大致如此。
所谓的美本录取的玄学,更多的是指排名前二三十的大学。美国大学排名前一二百位大学都是挺好的,排名二三十的大学与五六十位的大学,并没有本质意义上的太大的差距或者说各有千秋。而中国的家长和孩子们都是为了面子,拼命的想挤进排名更靠前的大学,其实完全没有这种必要,但谁也无法改变这种思维。
其实录取美国大学的条件无外乎几样:
一、成绩;
二、推荐信;
三、文书;
四、活动;
五、学术活动。
成绩对优秀的中国孩子来说,已经拉不开距离,SAT1520分与1550分度量不了差距;推荐信大都是中国老师写的,差别也不会太大,就是考虑参加美国夏校,争取大学教授的推荐信,大都是一个不太了解你的教授,他能写出什么有分量、有内容、有故事的推荐信,真的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文书自然十分重要,写出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不一般,一定会让自己的申请加分,这是每个孩子都期盼的,但也是最难的,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并没有什么可写的故事,觉得文书是一种捉摸不透的状况;而一般的课外活动对中国孩子来讲,有差别但差别不大,主要看自己怎么去打造,去挖掘,一般的孩子很难突出来;前面几项除了成绩,都是无法把握好的,成绩对于中国孩子来说又是拉不开距离的。
那什么能够一锤定音的,毫无意义只有特别的活动及学术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背景提升。如果你有特别的活动或者是学术活动的牛娃,这是一条直通美本前三十、前二十、甚至前十的道路,每年都有这样的孩子被美本前二、三十的名校甚至藤校录取。当然,首先你必须是那块料,还有你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这是唯一可以自己把控的路。所以孕育产生了许多背景提升的公司,来提高孩子的活动含金量或国际大赛的成绩,特别是美国本土的各种知名大赛。
一般情况下,背景提升活动被分为四个大类,科研类,实践类,社会类及学术活动类。
科研类背景提升:科研类背景提升通过实验室操作实践,科研实操,论文写作,参与课题研究等多个方面组成。科研背景提升着重培养的科研素养:提出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总结归纳的能力,是STEM专业和课程必不可少的能力。同时也是所有大学,最看重的能力之一。
实践类背景提升:实践类背景提升,主要包括实习,实训两个主要方面。 实习,不用过多赘述,通过真实的工作经历,来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解决力,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同事相处的社交能力。实训,针对高中生,初中生,提前领略行业内容,在学习中考虑自己的将来发展。
社会类背景提升:主要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写作能力,回报社区,社会的心态。同时,通过类似于动物保护,志愿教育,社区帮扶等多种义工活动,不仅仅能够拓展自己的眼界,体验更多文化内涵,还有机会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
同样,义工工作时间也能为将来申请和工作打下优良基础。如果想在美国名校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杀出一条血路,还有就是有针对性地参加一些权威的学术学术活动,而且最好是能表现优异取得奖项,也是美国顶尖名校的敲门砖。当然,除开以上几个部分,依然有着专业技能培训,很多不太专业的机构推荐的类似游学,研学等背景提升活动也可以算作好玩一点的背景提升活动,但是含金量在这里就无法保证里。;
常青藤联盟2013~2019年的官方数据显示,本科录取率正在逐年下降,哈佛大学2019年本科录取率更是跌至4.59%,也就是说100个申请人里,不到5个人可以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而来自世界各地的申请人数却在逐年上升,中国学生申请世界名校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学生的几近满分的标化成绩在名校和顶级名校中已经不具备任何录取优势。
在众多培训机构的各种培训和精准题库下,高分SAT和高分托福已经是屡见不鲜。托福110分左右也只是一般优秀。每年还会出现1500以上SAT落榜,而1400的同学却因为其他因素的原因进入名校的情况。这个时候,学生和老师的眼光逐渐从考取标化成绩转移到文书写作、推荐信打造以及背景提升的活动上来了。文书写作、推荐信打造更多依靠孩子自身的发现力、文字能力和沟通能力,而背景的提升更多依靠机构的帮助。
根据LINKEDIN等多家大数据网站,以及相关行业报告显示:目标在美本前30的大学申请者中,参与过论文辅导和科研辅导的人数,大约只有200人左右,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过论文的学生只有不到100人。也就是说,你在高中毕业之前如果有相关科研论文可以发表,那么你的申请亮点几乎就可以超越所有人。在前五名的美国名校竞争中,你大约有2万-3万左右的竞争对手,但是参加过志愿者经历的人数,占比大约为50%,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的学生,已经不超过100人。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样的背景提升经历能够让你瞬间出彩,名校或者是整个社会,更看重什么样的背景提升经历。
但从美国大学申请来讲,科研能力,永远是第一位考虑顺序。大学就是一个做学术的地方,不论你以后志向是什么,希望成为叱咤商海的企业家,还是成为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科研能力都是你必不可少的技能,总结数据、书写报告都是你的必不可少的。我们不能仅仅把课外活动简单的理解为钢琴、小提琴、国际象棋、篮球、排球这样的兴趣才艺,或者学生会、校报、广播台这样的学校组织,或者希望小学、养老院这样的义工活动,或者是各式各样的俱乐部。
这种单纯的课外活动,如果长期的坚持,做出好的成绩或者写出不一样的体验,也是一种自我展现的方面,但要在所有的申请者鹤立鸡群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兴趣爱好的活动展示,除非是获得了极高的奖项,或者特别的文书视角,否则最多能够说明你有一向兴趣,仅此而已。所以要让自己的背景提升出彩,一定要从科研或者学术活动入手,让招生官们眼前一亮。
1,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首先明确,背景提升活动必须是高出你的实际能力的,但却不能是要求过高而无法达到的。很简单,一般情况我们参加义工的同学,都是为期不超过一个月的志愿教学或者社区帮扶等工作,但是极少有机会参加到类似于灾难救援,专业环保,专业教导等高端志愿者工作中去。很简单,作为学生既没有时间参与,更没有机会获得高级专业知识,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参加。
2,通过参加活动体现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取巧办法。如果因为自身原因限制,没办法参加国际性学术活动,或者没有突出的专业能力,没有参与到科研的经历,又该怎么提升呢?很简单,你可以组织各类活动。比如你喜欢篮球赛,你可以跟社区沟通交流,组建一个公益性质的比赛,或者组织一场学校之间的友谊赛,不仅仅体现了兴趣爱好,也是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的一种表达。当然,如果有机会建议一定参加类类DECA,ROBORAVE,国际奥林匹克学术活动,或者是模联大赛的同学来说,在比赛中担任Leader ,领导团队,取得成绩更是领导力和执行力的直观体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鼓励大家参加专业学术活动活动的原因。
3:参加活动一定要有长期规划,切忌没有目标自我提升的背景活动一定要有长期合理规划,切记集中活动或者突兀活动。很多同学就是因为准备留学时间太短,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出国前1年或者2年。这样的提升很容易给招生官留下假活动,假镀金的印象。中长期的规划,不仅仅可以体现你明确的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更展示了你自己的自我控制和规划能力。打个比方,如果堆商科有兴趣的同学,首先你应该参加基础的训练或者实训,通过观摩学习,了解行业知识。然后你可以准备参加一些青少年的商业学术活动,在比赛中磨练技能。最后你可以参与到商科相关实习当中,甚至发表相关论文。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避免了集中参赛带来的误解和误导。同样的,长期的规划投入,展现了你的“热情而有思考”同样也是招生官青睐的对象哦。
4,让自己的背景变得独特试想一下,常青藤盟校每个学校大约收取了20000-30000封的大学申请,你可以试想一下,来自中国区的PS中和课外活动中,会有多少学生写了学生会活动,兴趣爱好广泛,养老院帮扶之类的活动?并不会说这些不好,但是当招生官看见所有的学生都千篇一律的时候,他们会产生审美疲劳。你也就泯灭在众多的申请之中了。怎样打造一份独特的背景提升呢?
5,细节和具体,是制胜的关键。美国学生在书写PS的时候,往往喜欢提及某个活动或者实习,或者项目的其中的一些小细节。从小细节中,发现了兴趣爱好,科研方向,甚至是未来发展等等。这是招生官喜闻乐见的。打动招生官的往往是一些很简单,但却很真实的细节,并非轰轰烈烈的事迹才有胜算,与众不同的背景经历恰恰最容易吸引人。最重要的是,你在实习和科研经历中所学习到的,以及感觉自己欠缺的东西,这也是你选择继续深造的原因。;
1. 教授都是噱头。学术一线的教授都是不会出来带学生。出来带学生的都是拿了tenure铁饭碗之外,脱离了科研一线的教授,学术基本功或许很扎实,但是远离学术前沿,做不出真的东西
2. 其实很多教授并不是真的教授(也就是没有tenure)有些是讲师,有些是挂职的客座(当然这些人其实可能也挺厉害了)
3. 最后见成败的还是能不能拿奖,能拿什么奖,这个是横向比较,做不了假,没法包装的! 总结,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以及有参与感的科研项目,这样才会对美本名校申请有帮助。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