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近17万考生参加的IB大考已然落下帷幕。其中,上海平和女孩黄同学,不仅成为中国大陆16位IB满分“幸运儿”之一,还如愿以偿被藤校提前录取。
去年12月份,各大院校的ED美本录取结果下来,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黄同学,如愿以偿拿到了康奈尔大学的offer。
盯着电脑邮箱,这个温婉恬淡的女孩,如释重负。
提前收到名校Offer,意味着高三下学期,她肩上的压力会小很多:不用再忙于申请季,IB大考成绩不要差太多就好… … 当然,对于一位“传统意义”上的学霸来说,这显然不是难事。
“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一词,这是黄同学对自己的描述。“可能是成绩一直比较稳定吧,三次校内IB评估都是满分,身边的同学都会说我是学霸。”
让人吃惊的是,在今年的IB大考中,黄同学再一次斩获满分。她自己也对这一结果也颇为意外,笑着说:“大考复习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可能是运气好吧”。
运气好?能成为大陆地区仅有的16位IB满分获得者之一,可不是碰运气的事。
IB大考被誉为全球含金量最高、难度最大的国际课程考试。
据IBO官网数据显示,今年共有超过169, 000位考生参加考试,全球平均分为29.62分,仅有210位考生获得满分45分。中国大陆的满分人数,仅有16人,而黄同学正是其中一个。
幸运女神不会无缘无故地宠幸一个人,那么黄同学的“幸运”来自于哪里?在IB大考放榜后,外滩君联系了这位学霸女孩,聊聊她的学习经历和成长故事。
不同于我们脑海中对“传统学霸”的印象,黄同学身上有很多“出格”的举动。
IB大考前一个月,当“挑灯夜战”的同学发来微信讨论刷题时,她还在忙于电影拍摄,处理一系列令人“奔溃”的突发情况;
偏内向的性格,却也懂得“打开”自己,拥抱各种活动和兴趣尝试,最终选定旁人看来颇为小众的“营养学”,并以此为出发点,笃定未来方向。
“我是一个目标比较明确的人,一旦确定了,就不会轻易改变”。正因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去向哪里,她的个性中,总有一股坚持。
对于如何学习考试、如何提升自我,黄同学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
如今,在小伙伴们纷纷准备启程,将要迫不及待地开启大学生活时,她却向康奈尔申请了一年Gap Year,计划用这一年的间隔年,做一些实习工作和志愿者服务。
从初中有生物课开始,黄同学就发现了自己对生物学科感兴趣。回忆起来,这可能是由于小学时候,家里囤的一整套医用百科全书,“我经常会翻看这些配有彩色的人体图片的大块头书籍,好像成了我最初的启蒙。”
接下来的学习生涯中,她不断尝试摸索,缩小兴趣范围,并确定了对营养学专业的兴趣,想要在未来成为一名营养师。
“兴趣范围太宽泛了,容易感到迷茫。而我一直是个目标比较明确的人。”目标感很明确的黄同学,在求学的每个阶段,不断地摸索兴趣方向。
当然,兴趣的寻找,除了多方尝试,还需要更多的付出。
作为“试金石”,在初三升高一时,她在一所美国高中,参加了为期五周的夏令营。在这期间,她选择了一门感兴趣的生物课程。
这门高中生物课程,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像是初中学的生物内容偏宏观,这门生物课涉及到细胞器、遗传学等很多微观层面的知识,都是之前完全没接触过的。教材内容很多,每一章节有七八十页。”
为了跟上学习进度,她每天抱着厚厚的生物教材,熬夜“啃”到凌晨一两点。这番高强度的“洗礼”,却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生物的热情。“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些内容的学习,也为IB生物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到了高中,黄同学陆续参加了一些生物学方面的课外活动,查文献、写公众号、推广日常用药小知识;同时,也涉及一些微生物和解剖实验。
可是,这些实验却让黄同学发现,自己对“泡实验室”兴趣并不大,“相比较纯理论的研究,我更喜欢偏向实际应用,能和生活产生关联。”就这样,科研工作和医学方向,都被“排除”了。
那么,自己的兴趣点又在哪里呢?
高二时,一位在纽约大学念营养学的学姐,要为一场晚宴做膳食设计,黄同学担任助手,仿佛打开了一扇大门,“居然还有营养学这样有意思的专业,不仅结合了生物、化学和公共卫生等社会科学,而且非常实用!”
明确了专业方向和未来要从事的工作领域后,无论是择校、申请,都会逐渐清晰起来。
黄同学很快锁定了康奈尔大学的营养学专业。
这不仅是因为,在设有营养学专业的本科院校中,康奈尔的排名最高。更让黄同学期待的是,它的营养学专业所属的人类生态学院College of Human Ecology。
人类生态学院是一个跨学科的小众学院,包含环境设计、时装面料设计、城市规划、社会公共政策等多元化的专业。
“通过艺术、科学、社会学等,跨学科地解决吃穿住行等各种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营养学正是其中一部分。”这在黄同学看来,非常有吸引力。
尽管迫不及待,黄同学却没有急于飞往自己的梦校,而是向康奈尔申请了一学年的Gap Year。
她打算利用这一年的间隔时间充实自己,可能会先在国内餐饮公司做实习,再去海外参与医疗设施方面的志愿者服务。
“具体如何安排,还没有完全规划好,想在入学之前,多积累一些学习之外的实际经验。”
难度高、任务量大的IB课程,在学生间一直流传着“Survive IB”的说法,将成功学完的学生比喻为“IB幸存者”。
对此,IB满分大神黄同学,却有着自己的理解。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可能IB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我有过几天学到凌晨一点,实在不行了就睡,设个闹钟,四点爬起来起来继续看。” 黄同学表示,临考前复习的日子里,很多考生只睡三个小时。那些申请上了“哈耶普斯麻”(美国最顶尖的五所常春藤名校)的大神们,大多也是如此。
“这种临时抱佛脚,对那些记忆点比较多的学科,可能会有一些效果,其他学科可就不一定了,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吧。”在她看来,IB学习,更多是“死记硬背”之外的创造性思考,它需要将知识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平时的学习中,黄同学会认真对待每一次小组讨论、实践项目,因为这样才能达到思辨能力的锻炼、自信心和公众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小组合作中,遇到和自己想法完全不一样的人,是常有的事。虽然可能会有冲突,但只要尝试去沟通,试着理解彼此的‘脑回路’,总能学习到新的东西,是非常有趣的经历。”
不过,对于黄同学来说,IB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公开演讲。
在IB考核中,口头表达能力占据很重要的地位。IB考试评估是由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个方面组成。其中,在内部评估的口试部分,学生可以选择个人演讲、小组合作或其他口头表达形式,向考官展示对某一个话题的理解。
为了锻炼这方面能力,黄同学会抓住课堂上每一次小组展示的机会:每次上台之前,她都会提前一字不落地写好稿子,并且背熟。
然而,尽管准备充分,当站到台上演讲时,黄同学还是会感到紧张。如此往复,竟然掌握了一种Free Style的即兴演讲能力,上台前,只需要花十分钟列好提纲,就可以从容不迫。
“这要归功于每周三次真刀实枪的磨练。演讲、脱口秀、模拟辩论... …我都会硬着头皮上。正是这些挑战和煎熬,锻炼了自己最薄弱的地方。”
当然,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有一件更头疼的事情,那就是IB论文写作,不仅难在“怎么写”,更难在“写什么”。
黄同学的拓展论文,选择了生物学科。她的做法是,在专业性和创新性中间,找到一个平衡。
“科学类论文,要求学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课题,因而我们需要有清晰而独特的观点。”为此,她做了很多资料收集,了解:现有的研究课题有哪些?在此基础上思考自己还能做出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最终,将课外学习过的免疫学知识,和自己感兴趣的营养学结合起来,提出了颇具创新性的实验课题——“对比红枸杞、黑枸杞多糖对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
总结自己的经验,黄同学认为,绝大多数高中生,不太可能走到科学家前面,提出一个完全没有研究过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留心日常生活、广泛涉猎,找到一个比较新颖的点,既有专业性,又不能过于复杂,还有一定的创造性,就可以了。
偶然的机会,黄同学得知了“上海高中生公益微电影大赛”。虽然IB大考在即,她还是和同学一起自编自导,在最后的高中时光,拍摄一部微电影。
电影选题,是她们考虑了很久,才从一位学姐身上得到了灵感:“一位比较中性风格的女孩,在面对别人的评价和坚持自我之间,所做的选择,折射出女性在性别认知上的觉醒。”
经历了一番自我挣扎后,她从“黑天鹅”身上,找到了自己。
她发现,只有敢于和别人不同,展现出真正的自己,才会让自己具备打动他人的力量。
“之前想过很多主题,都不是很可行。直到听说了学姐的故事,它既可以在十分钟之内讲完,结尾又比较出人意料,而且立意也是我们非常喜欢的。”
之所以能与这样的主题一拍即合,或许因为类似的“觉醒”,在黄同学身上也曾发生过,这个故事曾被她写进主文书:
直到中学时期,一个朋友说:“你知道吗?你的眼睛很好看。”
这一句简单却真诚的称赞,使她开始对自我和周遭事物有了新的认知。
这次自我意识上的“唤醒”,好像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引发了后面一系列的颠覆和重塑,让她开始对美与时尚产生兴趣,也造就了她个人心理的成长。
“从那以后,我开始批判性地思考身边的言论和评价,尽量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质疑那些已经被公认的观念,也推翻自己的成见。”
微电影从主题确定,编写剧本,到真正拍摄的两个月里,黄同学直言,“无论哪个环节的困难,我们都遭遇了麻烦”。
虽然,最终的作品没有得到同学们所预期的奖项。但是回过头看,黄同学坦言,正是这段“崩溃”的导演历程,让自己学到了很多。
“我很喜欢这样的过程,也从中反思了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做的更好”,说完,黄同学不忘笑着补充:“付出肯定都会有回报的,只是会以不一样的形式”。
虽然大考前一个月,黄同学还在忙微电影的拍摄和后期,几乎没有太多精力用于复习。也没有料到,大考成绩出来,竟和三次校内预估分一样,又是满分。
总结自己的学习法宝, 她认为主要是“功夫在平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IB选课,要兼顾兴趣和能力
黄同学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做到,每门学科都比较均衡,因为选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哪怕学得比较辛苦,也很有动力。在选课方面,她建议:首先要从兴趣出发,否则你很难“撑着学完”高强度、任务量大的IB课程。
当然也要考虑到个人能力,是否能“驾驭”这门学科。有的同学虽然喜欢某一门课,但是每次测试只能拿3分、4分,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妨将这种兴趣作为课外体验,改选一门自己更擅长的学科。
至于选课是否要考虑未来的专业方向?美国本科学校,一般没有这样的要求,如果能和专业方向吻合最好。通过IB的学习,可以对这个领域有更深的了解,进一步确定自己想要学习的细分领域,还能提前打磨专业方面的素养。
不管怎样,不要盲目听别人说,某个学科比较好学、容易拿高分就选。不仅是难易程度因人而异,有时判卷压分的程度每届也会有变化。
所以,不要考虑太多有变数的东西,请遵循你的内心和自己的判断。
2. 课后复习,及时巩固
此外,对不明白的知识点,必须及时巩固,想办法搞清楚。黄同学也曾有过这样的教训。
“因为某个基础知识没掌握好,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隐患。对于比较复杂的题一做就错,但又不知道是哪一步出错了。导致尽管每次考试前都花了很多时间复习,成绩却没法提高”。
她提醒大家,很多学科的知识点,都是一环扣一环。遇到有不懂的地方,或是感到模糊的概念,必须马上解决,要么赶快问老师,要么自己上网查找。不能拖,否则后面累积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3. 考前善于总结和提炼
最后,对于内容繁杂、任务量大IB课程来说,总结和提炼的能力,非常重要。
比如,商务HL这门课,复习资料大概有六七百页。黄同学的做法是:先标注出重点,再用自己的话,将要点提炼出来,记在本子上。这样在考试前,就不需要再翻看很厚的复习资料,只看自己提炼出来的要点,印象会很深。
在课堂笔记上,她也有一套方法。PPT上的内容,她都不会记,因为课后可以系统地整理和提炼;反倒是那些老师讲到的延伸内容,即便超纲不会考,只要觉得有意思,都会记下来。日积月累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都说,运气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从学霸女孩的黄同学的学习经历来看,她正是通过:有方法地学习、明确的目标方向、以及不断觉醒的自我认知,接住了这份“幸运”。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