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透露自己考上了一所国际学校当实习老师。
我有点惊讶。
这所国际学校我知道,是美国一所学校设在中国的分校,学生只有二百多人,老师名额一定更少。可以想见实习老师的竞争是多么激烈。
然而她的英语并不算好——至少在几年前,她还是一个英语课上的小透明,成绩跟普通同学相比还有距离。为此还挨过英语老师的专门“教育”。
就是这样再平凡不过的一个人,选择报考英语专业。
有老师劝她:“你理科出身,报一个什么专业不行?非要找一个自己不擅长的……”
同学们劝她:“报一个理科专业就行,英语可以作为爱好……”
更有人酸酸地说:“其实,英语专业出路也不算好,何必勉强自己往上凑……”
但是她到底坚持走了下去,一走就是六年。
其实她很不容易,从小只跟母亲一起生活。但是我从来没有在她脸上看到一点自卑。相反,她还是我们班上最有活力的几个人之一。如果不是无意中听见老师们的谈话,我甚至从来没发现她的身世竟然称得上凄惨。
因为没上过补习班,她的英语水平不如那些从小混在补习班的同学,但是她从来不放弃,哪怕是在因为口音不标准而受到嘲笑的时候。
她说:我反正就是喜欢英语。
到了大学之后,几年之间我们失去了联系。
我偶然点开她发在朋友圈的英语配音视频,只能用惊艳描述。
在准备出国考英语的我,特意发消息向她讨教。
她淡淡地说:其实哪儿有什么诀窍,只是敢说罢了。
出于一时好奇,我把她的朋友圈翻了一遍。
原来这些年她过得这么充实。配音社,主持人,排球比赛,在各种比赛颁奖礼的照片上,她比以前笑得自信多了。
看来,生活还是没有亏待那个一意孤行的女生。
在国外的学习经历,我完成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去办银行卡, 第一次单独去旅行,第一次完成一篇英语的研究生论文。
独自一人行走在陌生的国度里,环境迫使本来内向的我走出去,完成了一次次又一次的尝试。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最后的坦然应对,独自一人的异国生活也让我过得有滋有味。我逐渐醒悟: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只不过是生活给勇者的回报。
丽说的没错:没什么诀窍,只是敢说罢了。
当然,还有敢想、敢做。
相比出国,考研、工作都是更为稳妥的决定。我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付出了勇气,而且我付出了更多将这条路走了下去。
我不敢说最后的结果是最让人满意的,但是这段日子永远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不仅提高了学历,还提高了自身的素养。
想当初,我也是顶住了各方压力才走上了这条路。
语言考试多次失利,让我感受到了连续失败带来的繁重压力。
在得到录取通知之后,我想起独自一人在异国会遇到的种种难处,总是辗转难眠。
初到异国,语言、文化、各方面的障碍一齐向我袭来,我在紧张、害怕的同时还要坚持走下去。
一路走来,都是在和内心的恐惧作斗争。
我没有咨询任何人,没有依靠任何人,走出了关键的第一步,然后就凭借一股子倔强再加上生活赐予的运气走到了今天。
越发觉得决定一个人人生格局的, 不一定是眼界,而是选择的勇气。
一个偌大的世界摆在你眼前, 就看你有没有勇气一意孤行。
也许,走出去,闯出去,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她从高中起英语成绩就处于下游水平。尽管在大学时是个学霸,但英语始终就是硬伤。
我猛然回忆起高中时的某一个成绩发布的日子,她对着我叹了一口气:唉,我的英语也就这样了。
我这才醒悟:原来她一直在原地打转。
说实话,她的消极态度往往让我觉得很不适。
怯懦真的能让一个人的光芒隐退。
在那一刻,我看不出她是个名校出身的研究生、准博士、准大学老师,我只看见了一个渴望进步,却一直迟迟不肯迈出第一步的人——就如同大多数人一样。
不要以为勇敢和懦弱之间有什么缓冲地带。
当你没有选择勇敢地迈出一步的时候,就已经认输了
更何况学习这事向来都是逆水行舟,就连维持自己原有的水平都颇费力气,更何况进步。
悦说起自己之后想出国的愿望,总是会在提起英语成绩的那一刻黯然神伤。
生活是会惩罚懦弱行为的,就如同它会回报勇敢。
她其实也很清楚:本来,她是有机会跨出那关键的一步。但是现在,一切都比当初更难了。
我不知道她有没有想过,她虽然英语成绩不好,但是初中,高中,大学也都安然度过。多次侥幸过关的经历或许已经让她麻痹大意。让她受到内心恐惧的滋扰的同时,还能一边安慰自己:看,其实也挺好。
是的,结果看上去都还好。
殊不知,这看上去的“挺好”只是昙花一现。在真正的考验到来之际,她的短板会让她一下子被击垮。
当初,正是她用自己的怯懦把困难一天天地喂养大, 大到真的开始拖累她,阻挡她。
千万别看不起那个一意孤行的人,他们强大的念力注定能让他们走得更远。
人生短暂,别让一念之差阻隔你真正要看到的风景,真正想走的那条路。
来自山月松风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