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从12月份开始,美国大学的夏校项目陆续公布,夏校申请也随之开始。很多家长和同学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如何选择能为孩子申请美国名校助力的夏校项目?
而从这个问题本身出发,总会衍生到暑假的课外活动一定要参加夏校?是不是只能参加顶尖大学的夏校?等等的一些关于夏校的常规问题。
今天,将从这些常规问题出发,指出家长和同学们常会进入的4个夏校申请误区,分析如何发挥夏校的真正价值,希望帮助孩子们作出符合自身特点和能力定位的夏校选择。
诚然,夏校是孩子利用假期进行自我提升的良好机会,但是否申请、申请何种夏校,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定位和匹配。盲目跟风,一味追求“人有我有”,不仅可能落入申请同质化的窠臼,更有可能影响到申请的其他指标。
例如:在标准化考试成绩还未达标时,没有必要通过大幅削减备考时间来强行分配假期给夏校;在9年级、10年级的暑假,学术方向尚未明确或还未积累足够相关知识的学生,一方面可以参加探索类夏校,另一方面也可以参加实践性更强,能够获得直接经验的活动或比赛,为第二年申请更富有竞争力的夏校作准备。
在选择夏校时,不少孩子和家长容易存在想当然的名校情结,认为同学们都申请了某一名校的夏校,或从学长学姐处得知某一项目体验不错,就将自己的申请选择局限在这些有同伴反馈的项目上。
然而,夏校是否合适完全因人而异,不少顶尖夏校也并非由知名综合型大学,而是由非传统名校、专科类院校,或是由专门的独立机构所举办的。
例如德州理工大学的知名夏校Clark Scholar Program,尽管其主办学校并非中国家庭眼中的名校,Clark Scholar Program本身却是美国最难申请的暑期项目之一,其录取率常年稳定在5%左右,几乎与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本科录取率持平。
同样难申请的加州大学各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也均有针对数学、科学、工程类的夏季项目。而由美国卓越教育中心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主办的The Research Science Institute(简称RSI)科学研究营对申请人同样要求极高,例如ACT建议分数在34分及以上,并且可最多提交3封推荐信,这一系列要求甚至已经超过了不少Top 30大学申请。
因此,如果仅凭名校与否进行判断,那么便会与不少高含金量的活动失之交臂。
对于部分学生,或许学术兴趣尚未明确,或许虽有初步确定的学术爱好,却还没有选修高级课程,知识积累欠缺,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缺少最为直接的观察。在这一阶段,学生们基于兴趣进行跨学科探索,培养全面的学术观察是至关重要的。过早限定他们的学术体验,容易让他们错失发现新爱好的契机,也容易将他们的学科认知局限在粗浅的二手经验当中。
因此,对这部分学生而言,除了申请专业明确的夏校外,还可以考虑培养21世纪通用技能的领导力、演讲辩论、写作项目等,也可结合自己学术之外的爱好,参加艺术、体育项目,精进自己的特长。
大部分夏校项目时间长度从几天到6周不一,有时同一所大学的同一学术领域,也有时间长度不等的数个项目供选。不少学生与家长在选择项目时,容易误认为长期的项目比短期项目更富有含金量,因为长时间的大学校园生活似乎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但项目的长度,往往不是评价项目本身的衡量标准,而是取决于项目的内容和性质。
一般来说,大学先修学分课程类和语言浸入式的夏校时间会比较长,而学生实际参与科研、项目创设等实践型活动的夏校往往在2-3周,一些高强度的写作、美术、表演类夏校更是在1周或以下的时间内安排了集中的创作和讨论工作坊。例如耶鲁大学的耶鲁青年全球学者 (Yale Young Global Scholars) 项目就时长为2周,但很难说与耶鲁6周的其他项目比孰优孰劣,因为它们的性质是不同的。
参与夏校和学术、科研能力出众并非自动划上等号。在后期大学申请中至关重要的,并非夏校的举办方或时长,而是学生从夏校带走了什么。根据学生个人情况不同,夏校也将发挥不同作用,从语言文化体验,到实验室科研参与,学生们应该利用夏校的机遇和平台,来为个人独立的学术研究、专长发展服务。从升学的角度而言,这样的成果才是招生官们最为看重的。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