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是国际化学校中的翘楚。包校的成功,是先进的理念引领、长期的实践探索和丰富的治校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10月,包校校长吴子健将参加在上海举办的“2019国际化学校课程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并发表演讲,详细解说包校在课程建设和融合上的理念方法,分享第一手的实践经验。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研究学生就是研究教育”。这是包玉刚实验学校总校长吴子健的教育理念。
吴子健校长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已有40余年,从十五年一贯制的建青实验学校到十二年一贯制的包玉刚实验学校,他见证了近万名孩子从幼儿到成年的成长经历。他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了对国际教育及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对中西方教育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吴子健校长在接受国际学校在线专访时,畅谈了他的教育心得。
十二年来,包玉刚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包校”)坚持“今日兴学,为明日中国;今日兴教,为明日世界”的宏伟愿景,始终贯彻“仁、义、平”的育人价值观,这些教育思想和理念勇于领上海教育改革风气之先,成为上海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典范。一批又一批包校人在贯彻落实包校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吸纳海内外教育改革之长,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发展。在培养学生方面,吴子健校长格外关注研究每一个学生:“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学生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研究学生就是研究教育。
在包校,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一生遵循的前提。”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师,都应该关心每一个孩子,“我很喜欢中午吃完饭后,到走廊里走走,常常会观察一些有个性的孩子,跟踪他们的成长变化,从而更加了解每一个学生”。一个孩子从儿童成长为青年,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都在学校中度过。学校应该珍视每一个孩子,针对学生特点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何让孩子感到幸福,这看似简单却是最难做到的。
包玉刚实验学校从建校起就一直秉承“发展全人教育,传承中华文化,拓展国际视野”的使命。吴子健校长强调,只有学校有了正确的办学理念,才能通过课程设计和校内外教育等途径更好地实施教学。
“中国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西方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强调动手能力。”包校最大的特色就是探索创建了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正确核心价值观与体现世界先进科技、艺术、体育水平的课程体系。学校创办者建校的初衷就是在培养学生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中国文化基础。包校的办学使命也对此进行了重点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国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离不开对中国国家课程的学习。
在坚持中国国家课程的理念、标准、方案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包校“拓展国际视野”的使命,包校还引进、吸收、融合国际课程中符合我国教育方针的课程理念、教学内容与评价方法。例如:我国传统的历史教学特点是以年代纵向发展而进行,对历史事件一般都有明确的结论,而我们借鉴了国际教育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加强对某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在获取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在课堂内外通过学校内的在线平台进行讨论,从而更多培养了孩子探究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形式,既培养孩子的全球视野,又坚守了中国文化的根。
包校2019年毕业生在初中直升高中,所有学生参加IBDP考试的情况下,IB成绩再创新高,IB平均分表现不俗,已超越35分。今年,98.8%的包校毕业生获得IB双语文凭证书,远高于全球仅有23%的IBDP考生获得双语文凭证书的比例,这或将成为包校办成上海学术强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高中阶段,包校开设了IGCSE课程和IBDP课程。IGCSE课程与中国国家课程在学科特点、对基本知识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学生通过IGCSE学习能很好地衔接接下来IBDP课程的学习,IB课程作为含金量非常高的国际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对高。吴子健校长认为,“大家认为IB课程要求高、难度大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它更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及对社会实践的重视。”吴校长用自动驾驶汽车与手动驾驶汽车的示例进行了形象说明:自动驾驶虽然也需要驾驶员了解和掌握汽车的控制系统,但要比手动驾驶简单,因为汽车上的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而在手动驾驶的时候,驾驶员不仅要对汽车的控制系统功能和运行进行了全面的了解,而且在遇到问题时必须能更自主地去进行操作。
IB课程就相当于手动驾驶学习,其学科知识并不是简单地记住结果和结论,而是要了解结论的公理、定理,产生的过程,体现的思想,在实际中的运用,以及创新发展的研究成果。吴子健校长还特别强调,高中阶段的IB课程(即IBDP阶段)明确规定要写学术论文、要社会实践,并且有分数考核。一名高中生要按照其要求写出学术论文,整个过程一般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最后写成一篇正式的、结构化的文章,其中的观点和发现要以一种有说服力的方式呈现;论文在和导师进行答辩后才算最终完成。这样的学生实际上已经初步具备了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
IBDP课程中的“创新、行动和服务”课程需要学生在两年内完成。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在形式与内容上有很多不同,既具有挑战性,又是一次令人愉快享受的发现自我之旅。每个学生个体都有一个不同的起点,也因此有不同的目标和需求。包校的许多学生除了在学校组织的“知行中国”项目中,分赴全国各地去践行这门独特的课程,还有许多学生自行组织起来,利用寒暑假期以及平时的各种固定假日走出家门,欣赏崇山峻岭、戈壁沙漠、热带雨林的同时,也扶贫帮困,支教助学,并参与当地的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等工作。
不少已经拿到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还在临出发前到他们曾多次去过的山区度过难忘的一周。IBDP阶段对授课老师的要求非常高。俗话说“名师出高徒”。现在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前人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和定理,但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发现未来的能力上,一位好老师显得尤为重要。总之,IB课程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都很高。优秀的学生加上优秀的老师,为学习该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包校的外教来自于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高中外教占比80%,其他年级占比40%-50%。不同国家的外教有不同的特点,例如英国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更多,美国教师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动手的能力,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教师虽然继承了英式教育的严谨,但又能吸纳其他国家教育的长处。来自不同国家的教师可能抱有不同的理念,在按照学校统一的要求教育学生方面可能遇到一定困难,但这种沟通是很宝贵的。就像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说的,用一个苹果交换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用一种思想交换另外一种思想,一个人就得到两种思想。
十几个国家的教师在一起交流沟通,将会迸发出更加多元的火花。学校还会定期开展课程培训。为了能让外籍教师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课程,包校把所有的中国课程标准都翻译成了英语。外教在学习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与中方教师一起讨论,取得共识,这对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加强教师团队基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研究”的培训。
基于“课堂教学”,就是观课、听课、研究课;基于“学生研究”,就是对学生个体进行研究。例如,包校松江校区采取辅导教师制,教师24小时都与学生在一起,一名教师要承担对十几位学生进行教学辅导、开展品格教育、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任务。这样的安排对教师素养的培养非常关键,这种培养不仅是理论层面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学生的想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从而更好地给予学生学习和生活指导。
另外,包校还为教师的发展创设了各种途径,让教师们有机会接受优质的培训,在国内可以参加教育学院、地方政府举办的各种研讨会。包校与国外知名学校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教师们可以进入到合作学校的班级或管理层,了解国外学校是怎样培养学生的。此外,包校还鼓励教师们进行教育科研,例如核心素养的科研,创意作文的科研,数学建模的科研、数学双语课程教学团队的专业发展研究等,通过科研带动教学。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