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出国留学,第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找机构?是靠自己侦探一样的思维和耐力网上搜集大量信息还是省事省心的找个机构协助一下?有了第一个疑问接下来还有无数的疑问,是找机构还是DIY呢?不小心遇到黑机构拿钱不办事怎么办?
关于找什么样的机构这都是后续问题,先看看你的情况适不适合找机构才是关键,诺君建议这样的人不要找,可以对号入座了。
1情况一:如果你要申请以下几类学科的博士学位并且要求必须全奖的:心理学,社会学,临床医学,药学等专业
理由:
1、留学机构很难找出相关专业毕业的老师,在专业上面恐怕没办法给你太多的帮助,比如阅读教授的研究论文以及相关文献,与教授套磁的专业邮件都需要你亲自进行;
2、撰写文书时机构老师只能帮你从文书的结构以及思路上着手,具体专业内容以及词汇恐怕还需要你自己把关;
3、学校是否可以能提供全奖一定程度上不是取决于机构老师的经验以及申请技巧,很大程度是需要看你所申请院校,实验室以及所申请导师的财政情况,机构老师能做到的就是最大程度帮你去了解这些财政情况。
2情况二:希望找一个万能的申请老师
理由:
很多童鞋觉得找了申请老师就意味着名校的Offer就是囊中之物了,其实不然,申请老师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基于申请者现有背景条件之上的。诺君知道在申请前大部分的童鞋都会去学校的官方转转,都能看到学校的录取最低分数要求;很多时候如果申请者的标化成绩低于最低要求的话将很快收到拒信。另外,留学申请是一个学生与申请老师的相互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了解,相互磨合的过程,申请经验再丰富的老师也会有知识盲区。
有些时候童鞋们也喜欢问:XX大学的EE系有多少教授是IEEE协会的,话说这种知识点有时候诺君看了也记不住那么多。反之,如果你问申请老师IEEE协会是什么,老师回答不知道,那么你就应该考虑一下要不要找这位老师帮你做申请了。总之,申请老师并不是万能的,他们只能给你一个正确的引导,在你现有的基础上锦上添花。
3情况三:吹毛求疵,超级完美主义者
理由:
我们平时在打字的时候都会因为拼写问题打错字,在申请中诺君也曾出现过一些小失误,比如出现了英语语法问题,忘记加复数“s”,忘记第三人称“s”,甚至还会出现将“world”写成“word“,”from”写成”form”的情况。当然,这个不应该成为机构老师犯错的理由,不过还是希望童鞋们客观看待这个问题,同时也监督一下申请老师杜绝此类的低级错误,诺君在此也不甚感激啦~
4情况四:英语能力强,海外资源丰富,时间够
理由:
诺君每年都能碰到一些童鞋,从9年级就在美国读书,家人都是美国名校毕业,并且从大一就开始准备申请研究生了,这类学生诺君建议可以自己申请。机构申请老师胜在有申请的实践经验(很多机构的老师都是刚毕业的学生,基本上和你一样),你大可不必为了这个花钱找机构,论坛、亲朋好友甚至你国外的老师都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但在此诺君多说一句,每年也有不少美本的学生听了亲朋好友以及教授的建议申请学校,但在诺君看来有些建议也是不可取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位美本心理学3.4的GPA,GRE315+的学生,建议他申请UCLA的医学专业,原因就是因为好就业......
5情况五:申请目标是顶尖院校的MBA
理由:
有条件申请顶尖名校(M7)的MBA的童鞋,诺君建议还是自己申请比较妥当。在很大程度上MBA的申请中靠的是工作经验并且是带团队的工作经验,这方面我相信很多申请者的能力绝对是高于大部分机构老师的;其次MBA申请也看校友资源和社会资源,诺君也相信这类申请者的社会资源远远多于大部分申请老师,而且这类申请者的能力也是自己领域的佼佼者。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能申请到顶尖院校的MBA者,申请这点事儿根本就不算啥。
6情况六:好高骛远型申请者
理由:
诺君总是和童鞋们说,申请老师并不是你拿到名校Offer的唯一盾牌,这是因为申请的载体是申请者自己,申请老师能保证并且能做到的只是锦上添花,绝非一飞冲天。简言之:如果你的条件只能申请到TOP100,机构老师再如何努力也无法帮你实现常青藤的梦。因此,成就你的名校梦,还需你和诺君携手前进!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