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个家长又和我聊到这个问题,答案暂且放下不谈,先和大家讲个小故事。
前两天我们办公室来了一个小实习生,他今年刚从80中国际部高三毕业,被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CCS学院物理专业录取。
圣芭芭拉是今年刚升到TOP 30的,不过他申请的那个学院属于honor program,物理专业可以排到全美前10,甚至更靠前。他趁着这个暑假时间多,过来给我们帮帮忙。起初我也没在意,我们这样的学生太多了。
后来我们经常一起吃饭聊天,他和我们聊古代星宿三垣四象、88个星座,给我们看他拍得星空,一群女同事瞬间被他圈粉。
他是那种从小就喜欢天文,把兴趣爱好和学习,甚至是人生志向相结合的孩子,当聊到为什么选择学(天文)物理,他是这么回答我的:
“有的时候想想就觉得自己在名利上取得多大的成就都很微不足道,因为地球在宇宙尺度上就微不足道。所以就想去研究宇宙的规律和本质(物理)以及人的本质(哲学)。”
这个孩子在小学3年级的时候,科学老师在学校里组织了天文社,其实就是带着大家看看天文杂志,但是很多知识他看一下就记住了。那时候是他第一次接触天文。
之后有一次去科技馆,一层是华夏文明展,展出的有中国古代星座图,他能准确地描述“三垣四象”,他爸爸特别惊讶。然后他爸爸就找了一位老师专门教他天文知识。还给他买了一台单反相机和观测镜。
小学5年级的时候,天文馆每周末都会有活动,馆长会办沙龙给大家讲课,他爸爸每周末都带着他去参加,后来他被邀请去做了天文馆的志愿者,连着做了6年,加起来大概做了有200多个小时。小学毕业那年暑假,他爸妈带他去了美国玩,专门为他设计了一趟有关天文的行程。后来他们一共去过5次美国,每次出行前他会和父母一起制定行程,都是安排去参观各种天文观测台,去官网查找开放活动的时间,他爸爸就给他当司机,带他去NASA参观,去大峡谷、各种国家公园拍星星。还会一起海淘相机设备。这个孩子初中的时候,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和父母出去,北京周边的山全部爬过了,全家一起去观测去拍照。能感受到他的家庭真的非常非常的好。初三的时候他出过一本天文摄影画册,作为学校的刊物出版了。高中也因为一篇有关小行星测光的论文,被邀请到美国参加一场学术会议。并成立了学校里的天文社团,做了北京市中学生天文联盟的副主席。
这个孩子从小学6年级,就开始打天文奥赛,连着打了7年,最好成绩是全国第五,拿过一枚银牌,一枚铜牌。其实对于打学术活动的孩子来说,这个成绩不算特别优秀。但是通过他的故事,能看到他的这么多年对于一项兴趣爱好的坚持和执着。这也是美国TOP30大学在录取的时候最看重的一点。聊到未来的打算,他说想去Space X或者Tesla工作,当然也不排除之后改变想法的可能性,但是天文这个兴趣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相比很多参加国内高考,在父母和亲朋友好友的建议下选择专业的孩子来说,他对自己的人生有着绝对清晰的目标。这种清晰不仅仅是指选择本科专业上,更是对自己人生大方向的规划。而与他的相处中,我也能真实地感受到天文带给他的那种快乐。
我问他为什么想要出国留学,他和我开玩笑地说:“没办法,我是非京籍,只能选择这条路。” 我接着问他,如果给你选择的机会,你是否会选择在国内参加高考呢。他说可能会选择南京大学,我问:“为什么不是清北?” 他说:“因为南京大学是国内第一个开设天文系的大学。”
看完上面那个故事,我们回到文章标题的那个问题,出国留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对于孩子来说,根本没有标准的答案;而对于家长来说,这个问题是对孩子成长的焦虑和前途的担忧。
其实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是否清楚自己的初衷和目标,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最正确的决策。比起“留学的意义”,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成长的意义”,为自己想要的梦想去努力,自己安排生活,自己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和家长都能想明白的话,那不论出国与否,这样的孩子未来也一定不会差。
很多父母对孩子是“走一步看一步”式的人生规划,其实这样很容易迷失方向,还容易走回头路,更不容易发挥出孩子的潜力。即使是日后紧急改道留学,在某种程度来说出彩的几率也是比较小的。
越想两全,越两不全。
最终选择权要交给孩子,而我们能做得,就是尽早帮孩子规划出两条可供他选择的路径和准备方案。
(1)培养和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
所有的特长都可以让一个孩子在申请的时候脱颖而出,艺术类、体育类、文学类、领袖才能类、科研类都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让孩子的特长发挥到极致。再说个小故事,这个孩子是人大附ICC的,他属于特别开放和包容的那种性格,他的爱好和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清晰,他做过很多尝试。他从初二开始打生物奥赛,国内和国际的各类学术活动都参加过。虽然学术活动的成绩不算特别优秀,但是他对生物这个领域非常感兴趣。于是他参加了一次北大的夏校,一次杜克大学的夏校,分别选修的是植物学和生物感官学,一方面体验大学的氛围,一方面探索自己的研究兴趣。此外他还参与过农科院的科研项目,和教授们一起做实验,更深入地去了解这个领域和专业。其实他中途他也参加过辩论赛,做过纯人声合唱团等等,不过最终他确认了自己对生物的热爱。当然,他的结果也是非常不错的,这个孩子今年申请到了英国帝国理工的分子工程专业,并且是4年的本硕连读。
(2)越早准备标化考试越好
近两年越来越的孩子手持托福100+的成绩进入各大名校国际部,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高中准备标化成绩的时间,可以省下来去做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项目、参加夏校、或者喜欢的活动。不论是孩子为之后出国留学的申请做准备,还是想参与一次短期的留学项目做体验,夏校都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可以获得有用的国际化背景。正所谓“强者恒强”。近两年国际部的招生标准也和美本录取的逻辑越来越相似。2019年国际部不再单以单一的中考成绩裸分死签,而是在中考成绩之上,更看重托福及软实力。因为综合能力强的孩子,可以缩短国际部培养人才的周期,用很小的力气,培养很优秀的人才。
初中生现有的英语能力与托福100+有巨大鸿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该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式学习,先要解决基础词汇语法、再去逐渐提高听书读写综合能力,再有,孩子该去科学高效的学,课下保证精细有效落实。当能力提升后托福高分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与学知识相比的,孩子更该学会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培养好习惯。
比如,小Z同学,十一四高一在读(相当于初三),托福106分。孩子托福写作特别强,有次我邀请孩子做托福学习的演讲,孩子不论是写的PPT,还是演讲的表现,都像托福作文一样,说话有理有据,观点清晰,思考深入。这就是思维模式的培养和迁移。
以新初二娃为例,新初二秋季,培养高中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初二寒假,了解托福题型,弄懂托福题型的能力测重点,让自己的英语能力不断提升。初二春季,孩子就有实力去做托福完整的篇章题型,从逐渐的学习托福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初二升初三的暑假,孩子就具备冲刺托福高分的实力,孩子可以做一些模考,诊断出自己的不足,查缺补漏。这才是正确的学英语的模式。
结尾总结:
留学的意义对每个人都不同,对每个阶段的自己也不同。不管在哪里,只要孩子不止步于当前的自我认知,不断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更深刻地去认识自己,就一定能成为一个简单但强大,温柔而坚定的人。这或许才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事情。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