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美国研究生申请分第一和第二轮,第一轮决定录不录取你,第二轮看值不值得给钱。一般来讲,第一轮主要看硬件条件,如 GPA 、 TOEFL 、 GRE 、 CV 、个人陈述 (PS 或 SOP) ,推荐信、获奖情况、实习或工作经验;而第二轮着力看实验室工作或研究经验和论文发表情况。
做过若干实验,获得研究成果才是获得 offer 的关键。实验室经验主要也是参看申请人在专业课程里面的实验占多大比重,有多少小时的实验操作学习。而论文方面,只要有些技术含量,不管是在什么类型的刊物发表,都是很有帮助的。
85 分 ( 百分制 ) 的平均分 (GPA) 是一个门槛,过了这个坎,奖学金好申得多。通常,美国研究生院硬性规定 : 只有 GPA 达到 3.5⁄4.0 才可以有资格申奖。其它各个方面再强,拿奖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上了 3.5 这个分水岭, 3.6 和 3.8 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而且 class rank 也很重要,老美比较相信年级排名。如果排名能在 top3 或 top5 ,可以考虑开一个年级排名证明,连同成绩单一起邮寄给所申请的院校。另外,即便真的过不了 3.5 ,也不用过度担心,因为只是部分奖学金申请不到,助研和学费减免还是可能的。
个人陈述 (PS) 无需强调成绩多牛,而要突出自己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克服和解决的。建议:一定要在 PS 中把自己说得接近完美、无可挑剔。中国传统的谦虚尽可以抛开。
只要把你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亮出来,可以适度拔高一下,但也不要太离谱。有的事可以写,但没有的事千万别编纂。老美一般都会相信你所做的陈述。
写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要专注于自己接下来几年的一个人生和职业规划,毫无必要说 “ 学成后,我要回中国报效祖国 ” 。老美们认为,读研学习科学是为全人类服务的,并没有必要动辄爱国主义。 “ 回国 ” 那是面对签证官的时候该说的,而不是在申请材料中。
推荐信尽可能找老外写,但最好是你的任课老师,而且还要强调已经教授了你多年或多个学期,如果找了一些牛人,但没有直接的关系,毫无必要。但是毕竟我们周围没那么多的老外,这个时候推荐人还要以任课教师为主,而且更要保证推荐信的质量。
老美确实更相信自己人写得东西,他们觉得中国人写的都千篇一律,如果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老外非常看淡这些推荐信。起码,推荐人有美国留学背景,这样也会更好一些。写推荐信的时候一定要注明推荐人哪个学校毕业的,和你关系的密切程度,名校毕业的推荐人在美国也会更有份量。申请材料审查老师拿到一定会认真看的。所以寻找合适的推荐信也可以化为一种优势。
有些辅助申请的证明材料可以不寄,因为老美一般相信你的说法,只要简历里面陈述了,他就会认可的。但是如果你的一些获奖证书或补充材料确实有很强的辅助作用,也可以邮寄过去,大多数学校是会参考。
例如实习证明之类的东西,如果这个实习和申请专业密切相关,开一个证明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开起来很麻烦,那就在简历当中陈述一下就好,也没有必要非开一份。如果学校需要,老美会主动问你要的。但对于一些学校,这些材料有可能被招生办公室拦下来,因为在这样的学校,谁可以审阅什么材料是严格规定的,他们的录取过程非常规范。
材料寄送方面要求不一,有些学校历来有 “ 先到先得 ” 的录取传统,这时候学生就要第一轮截止日前把所需申请材料邮寄过去,但是对于部分院校,根本不用早把材料寄过去,寄过去也被锁在招生办保险箱里面。审阅材料的教授不能提前接触学生申请材料,这个规定非常严格。过了申请的截止日期,所有参与审阅材料的教授都会来到学校,启封、相互交换审阅,一揽子审核有条不紊地展开。
关于中国各个大学的排名情况,其实老美在审核申请材料前是了解的。但是在中国,除了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几所学校,其实大多数学校相差不是很大,基本在同一水平面上。
但是对于部分优势专业,一些大学有各自的 “ 王牌 ” 。例如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专业,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和统计专业,北京师范大学的数学、心理学专业,在他们看来这些学校的这些专业也是知名的,所以申请的时候最好还是找准自己学校在美国的匹配学校,这样对申请的成功率就更有把握。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