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杨啸-深国交2019届毕业生已获伦敦大学学院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等大学录取
杨啸,深国交学生会主席,也是个计算机爱好者。他爱玩游戏,也痴迷古典音乐。课余,他喜欢和同学组队做项目,不管是关于合成生物学的iGEM,还是丘成桐计算机学术活动,他都能在这些项目中得到自己的收获。现在的他,在帝国理工和加州大学洛杉矶之间徘徊,如何抉择,还真是个甜蜜的负担。
我是英美同申,但主申英。美国的申请我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现英国的帝国理工和UCL都给我发来了offer,同时也收到了美国UCLA、北卡等不错大学的offer。至于最终会选择去哪里,目前我还在纠结中。一直非常喜欢帝国理工。G2暑假时我参加过帝国工程方面的夏校,牛津面试时在帝国又住了两周,在那里认识的人整体非常优秀。校园和周边环境都很喜欢,感觉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契合。在提交英国UCAS申请时每个学生可以有5个选项,光帝国我就选了3个不同的专业。我所青睐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在帝国是很强势的专业,和业界的联系非常紧密。如果毕业后我不走学术圈的话,帝国或许是个更好的选项。
选专业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G年级时我对生物学很感兴趣,还和团队参加了iGEM,这是合成生物学方面的一个学术活动,需要学习一些遗传学相关的知识;G1时我作为团队主力,G2时担任队长,还跟同学们一起去波士顿参加了决赛。A年级时觉得计算机有意思,便开始学习计算机。不过A Level课程里学得比较简单,课后我自己钻研,做了不少计算机相关项目。记得和朋友参加丘成桐计算机学术活动,也是以小组为单位做项目,虽然后面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做完,但这种尝试让我从类似科研项目的立项-讨论可行性-实际去做的过程学到很多。对于计算机图形学我也有过一些研究,也参加一些开源项目,给别人提供代码。
从我的体验来说,计算机学起来并不是那么难。信息时代的学习资源很多,市面上有泛滥的书本让你掌握知识基础,YouTube上的讲座也是可以轻松学习到的。我个人一直是以自学为中心,很多情况下主动去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不习惯于spoon feed(被人拿勺子喂)。当然自学也是有技巧的,我想说的是一定要成体系地学,形成一个big picture(大局观)。我在Youtube上学习MIT的线性代数课时教授也是强调,对一个学科要有big picture, 在学习时我会去感受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之间的联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据此成体系地学下来以后就会发现,即使以后会忘记一些细节,但是整个框架都了然于心,大体的东西都能回忆下去。与其死背一些轻易就能查到的东西,还不如尽早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宏观的图。学习中最有意思的,我觉得是跟一群人一起做项目。这听起来不算特别难,但涉及的点还是不少的,比如:如何管理每个人贡献的代码、如何用文档和注释让别人明白你在做什么、如何清楚地把自己的逻辑展现给别人而不会出现歧义。细想一下,现代社会里不可能单靠个人去完成一个非常庞大的项目,总是要与人合作的。尽早学会这些,以后去工业界的话,这些技能还是非常有用的。
我对古典音乐非常感兴趣,经常去深圳音乐厅。初中时在乐团做过中提琴首席,在深国交的管弦乐团里做过一段时间的指挥,也拉过小提琴。在我看来,古典音乐的各种规则体系在某种程度上跟数学有些相似,它们在一段固定时间内能产生的复杂度,让人觉得有意思。我的另外一个兴趣就是打游戏,周末每天玩2-3小时,只要成绩过得去,爸妈就不怎么管。游戏跟计算机联系也挺紧密的,但我玩游戏和编程是分开的,玩游戏就只享受游戏里的精彩,编程时就会考虑用户的体验。深国交很自由,让我有机会去发现新东西。
我在高中前三年不怎么参加活动,不愿意迈出舒适圈去结交新的朋友,只跟比较熟的人交流,而且交的朋友都是跟自己很类似的,维持一个相对小的圈子,生活的重点平分在学习、游戏和各种奇怪的爱好上第四年是个大转折点,我开始去认识更多的人,尝试更多的东西。越来越发现,与人的交往很重要,也注意到每个人都很不一样,感觉自己的思维也开阔了很多。后来我就竞选了学生会主席,部长们非常能干,我也给了他们很多自由去施展。在新年晚会的筹备中,跟家委会沟通、看场地、彩排等工作繁杂,这样一场盛大的晚会,要做的事实在是太多了,好在每个部员都很优秀,着重感谢文娱部各位的努力。
要说申请经验的话,每一届的学长学姐们已经不遗余力地传授很多了。英国当然还是要重学术,而美国申请还是要看个人的特质。首先我学术上没有短板——近满分的GPA,再加上1560的SAT,116的托福也够用了;文书表现的是我的人格和特质,我并没有用各种活动和证书去物化自己,而是通过描述自己遇到过的困惑,从中领悟到的道理,阐述我慢慢的成长,同时还展现了我的一些爱好,比如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体现出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国交是一个为数不多的、可以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人存在的地方,非常多元化,学生在思想表达上有相当大的的自由。我相信,只有在这样的土壤里才能成长出更多的有想法、精干的SCIE学生,我也真心希望这样开明自由的氛围能够一直得以保留。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