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ie Wang,初中毕业于延安初级中学,高中毕业于市西中学IB-DP国际课程中心,一路公办到美国联合学院。为什么她既不选择专业全面的公办大学,也不选择贵族底蕴深厚的私立大学,最终就读于文理学院?文理学院究竟好在哪里?静而美的文理学院到底适合哪一类学生?怎么避免申请文理学院的一些弯路?今天,她将与我们分享她的择校故事。(为方便阅读,下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高中:市西IB大学:美国联合学院
初三暑假拿到国际高中offer以后,我就开始学习一些衔接课程和标化考试的单词之类基础的东西了。
当时的我从体制内转轨国际高中,其实对国际课程的教育模式和课程内容都是没有概念的,所以我觉得这时候学一些衔接课程对选课、之后选择什么样的路,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IB是一个两年制的课程,难度和AP一样,是一个大学预科的水平。相比AP课程,我认为它的系统更完善,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也就是全面发展的能力。
它让你在选择这门课程的同时,还为你提供了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让你去探索其他领域。
其次是IB课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会注重你平时的积累,这一点在评分制度中也会有所体现。
上面的因素促成了我选择IB课程。
IB课程还会强调西方的一个理念——critical thinking,也就是批判性思维。你先理性地给出一个解释,抛出一个问题,给出你的论点,然后再去找文献、知识,来补充你的论点。
即使赞成某一个观点,我也会去倾听反对者的意见,然后主动思考可能存在的异议,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做出调整,去支持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延续这个精神还是很重要的,它在大学中也会应用到。IB课程定下来之后,我开始选择适合的学校。市西是21所国际课程试点课程学校之一,因为是公办学校所以学费也低,我认为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它还有一点特别吸引我——就是有去美国私立高中交流一学期的机会,在亚利桑纳州。这样可以提前体验国外的生活、学习环境和教育风格这些,对人的诱惑还是很大的。所以说,这些选择也是在我喜欢的基础上做出来的。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大部分文理学院位置偏僻、规模较小。文理学院地方小这是事实,但是它小而精,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一些比较热门的课,大U学校可能有三四百人上,但我就读的心理学,比较热门的课也才四十几个人上,语言课就五六个人。在这种小的课堂容量下,你受到的关注会很多,有更多的机会跟教授交流,实验课也有更多的机会实操。大班教学会让我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有什么问题也不容易得到及时的反馈,久而久之,我就会忘记我曾有的疑问,所以文理学院的小班教学是深得我心的。
我有一个大U学校的朋友,说想跟教授交流的话得提前一个月去约,而在文理学院,我们当天早上给教授发消息的话,可能过一会儿他就会回你,最晚也就第二天。并且交流时间能有半小时到一小时,大U学校可能就短短的10分钟。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大U学校抢课可能会抢不上,这种情况在文理学院是基本不存在的,并且还会有专门的老师给你提出选课、学习规划方面的建议。
学校小会让你跟教授、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密切,甚至和教授一起吃饭都不足为奇。我经常会去教授办公室呆上2—3个小时,和教授聊聊天,不局限在学术交流上。
文理学院让我感觉好像是在一个大家庭中生活,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份子,这种感觉是很温馨的。坚持博雅教育的文理学院,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其实和IB课程是不谋而合的。到文理学院就读,让我觉得原来斗转星移间绕了半个地球,不同视界尽在我眼中。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在申请文理学院前我其实走了挺多的弯路,导致很多事情积压在一起,人经常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所以我在这里也把自己的一点小心得总结出来给大家参考:
1/ 战线规划好,梦校不会跑。
高中三年就像一场持久的战役,每一步怎么走都是有依据的:高一暑假一定要学习标化考试的课程,开始刷题,语言类的考试尽量结束,专注于SAT/ACT课程。高二开始冲分,尽量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这样就可以把标化考试放置一边,不用再管它了。高二暑假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开始写文书,哪怕是做了什么活动,和老师探讨了什么问题,都可以成为文书灵感的来源。文书不一定非得是大成就,小事也可以写进文书,因为这是一个你的个性的体现。高三第一学期,要准备好满意的标化成绩。当然,不满意的除外。
2/文书不是成就感的宣扬簿。
关于文书这块,我也有几点要强调:文书要尽量多写几篇不同主题和类型的,找一些新颖的删选修改,也可以问问中介,然后找出最能突出自己的。文书的内容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研究,课外活动的积累也可以体现。尽量避开成就感这个题材,因为其实成就感的题材没有多大的竞争力。很多招生官其实是想了解你的个性,学习态度、习惯之类的,而不是你取得了多少成就。如果文书只是在写成就,招生官会觉得你这个人没有亲和力,有可能就会pass掉了。另外一定要尽早提笔,平时可以写一些日记或者拍一些vlog作为回忆的资料。选择这种方式也是因为这样记录下来比较详细,有这种详细的记忆储备的话,写起文书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3/凡事都讲个时间把控、先后顺序。
择校是一整个家庭的大事,高三到申请季,学生是几乎没有时间的,事情又多又杂。想申请到适合自己的学校还是颇费一番功夫的,所以时间的控制尤为重要。想要有一个成功的申请不仅需要优秀的分数,更需要让学校看到你和别人的不同。所以,在选课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自己将来想学什么,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上。对于文理学院来说,标化和GPA更像是敲门砖,当你的分数达到门槛后,他们就会仔细看你的文书和课外活动了。“不同”这个特点在面试这一关也是成立的,很多人会说面试技巧什么的有多重要,我不这么认为。因为你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样的面试官,不同的面试官会问你什么问题,技巧这个并不好实施,面试官跟你的交谈更像是在聊天,所以放松点,展现出原原本本的自己,如果能表露出一点幽默感就更好了。
家长这边的工作就是帮助筛选学校:在申请季中把资料整理好,择校的资料,截止时间之类的各种资料,帮申请季的同学们减轻一些压力。每所学校的申请截止日期非常重要,对日期也要做好规划。这个文书比较对这个学校的胃口,这个学校申请截止时间又早,那就要早一点准备。那个学校截止时间晚,可以晚点准备。先后顺序是很重要的,调好顺序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按照我刚刚介绍的暑假以及学期安排,可以让申请季过得相对从容很多。
4/不多不少,20所刚刚好。
申请学校的总量不要多,20所刚刚好。因为你对自己首先要有一个清楚的认知,然后分段申请。一般申请学校分三批,第一批,你想给自己一个挑战,选一些想冲一冲的学校;第二批,符合自己水平的学校;最后一批就是保底学校了。申请学校时不要只看它的综合排名,还要看学科排名。有的学校综合排名很高,但也许你想申请的那个专业排名并不是很如人意。申请季和高考不一样,爆发性压力可能没有那么大,但是这是一场持久战,而且很容易迷失方向,因为事情太多了,如果被拒了也不要灰心,因为学生是要选择合适的学校,学校也是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生。
有的时候真的只是因为那个学校觉得你不合适而已,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许有的学校你没抱希望反而录了。
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家长也是如此,申请季如果给学生过多的压力也是会造成负面的效果的。
最后,如果想要有一个从容的申请季,一切都要提前着手准备。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