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志清中学校长分享。
无论在哪里接受教育,学籍都是离不开的话题。对于学生来讲,学籍就同身份证。没有学籍,学生参加不了国内的高考,一般北京户口的孩子在北京的学校获得学籍。国际学籍是学生在国外学校身份的法定证明和保证。国际高中的中外合作办学,颁发中外双重学籍。可以参加国内的高考。有没有国内学籍,对国外申请大学没有任何影响的。一般来说孩子出国有两种,一种是孩子学习很好,要去名校。一种是我们家长无奈的选择,就是因为学籍问题。吴校长建议:
如果下定决心,申请国外的大学,不参加国内的高考,不用担心国内的学籍。
如果准备两条腿走路,有可能申请国外大学,又想考国内大学,那么一定需要国内的学籍。
如果还没想清楚,只希望在国际课程、国际学校里试试水。那么你也无需纠结国内的学籍,随时可以转回来。但孩子可能比同龄人多付出半年、一年,这样的时间代价是否愿意承担。
学籍对孩子未来回国就业的影响,比如进入国企、事业单位,考公务员。从以往的经验看,政策不断变化和发展,留学归国人员越来越多,政策会变得更加有弹性和人性化。
清华志清国际部的学生,一多半来自于普通公办体制内的初中孩子,这些孩子学习习惯和纪律明显比私立学校来的学生要好很多。学习的自主性,遵守校规校纪的严格性,都会强很多。公立校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和遵守制度的培养做的非常不错。新生入学就会发现,一些从国际学校、私立学校出来的孩子,上课容易走神儿甚至睡觉,我们要经过一学期的严格管理,才把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花很多时间给孩子树立规矩。另外,小学和初中阶段在体制内,知识点比较夯实。虽然很多家长叫苦连天,觉得体制内的学校,孩子辛苦,家长也很辛苦。但我的观点,学习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快乐轻松,未必能够让孩子打好基础。上帝总是很公平的,你在小学、初中受点苦,打基础,高中会稍微容易一些。来个简单粗暴的建议,小学、初一初二,一定在体制内读书。到了初三,有学籍的孩子在北京继续参加高考的话,就复习会考。没有学籍的孩子,初三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国际部、国际学校。这也符合美国和英国的高中体系,美国和英国的高中体系都是四年,也就是我们国内说的,初三到高三。学习的辛苦,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只是在不同的时间阶段而已。一个优秀的人一定要学会自律,学会守规矩,你越守规矩越自由。有的国际学校、私立学校过分宣传孩子的尊重、平等、创新,反而在立规矩,这个时间段没有立好。规矩很重要,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也要遵守社会的规矩,我们学校提倡的就是朴素、务实、规矩、精英。我们尊重每个孩子,每个学生在我们心中都有闪光点,都是一座金矿,但我们对学生的爱是严中有爱的,不能过分溺爱孩子,不能过度宣扬创造力。
小升初,是孩子成长的关键,要科学理性的做好这个小升初的衔接教育。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最好的教育,也没有一个最好的学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理念。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其实课程体系都差不多,看一个学校,关键看细节,看执行力,看是否务实落地。名校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我们要考虑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说的通俗一点,如果进了名校,孩子跟不上,他自己会非常痛苦,我们家长也很难受。比如说一个中等的孩子,进入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他会突飞猛进,特别自信。孩子自信以后,你会发现他身上有无穷的潜力,他会发挥的特别好,家长也不用焦虑了。
要看重学校的加工能力,而不是名气。 举例说,我们都认为人大附中的孩子,进入国内的名牌大学多,国外的大学排名也都非常好,但大家不要忘了,学校的入学成绩就很高,意味着孩子本身质量就很好。加工能力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原料进去,什么样的生源,都有好的考试结果出来,这才是真本事。比如我们学校,孩子一般都是公办校里的中等偏上孩子,全班40多名排在十五六名。这才考验一个学校真正的加工能力。如何把孩子培养出来,考分好,学校升好,这很考验学校。 我们培养孩子全方面发展,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学习成绩还要好,结果更为重要,我们学校的目标是leading to world top university(从这里通往世界名校)。所有的家长和学生就奔着一个目的,要进名校。进名校这个结果,每个学期做什么,每个时间节点做什么,我们都是有规划的,是保证结果的。学生案例:有一名学生,在公立名校老师忽略了他,孩子自信心变差,成绩越来越不好,后来干脆在家。他父母来找我的时候非常的焦虑,很绝望,眼含热泪。但我察觉这孩子眼里有光,我们要正面的鼓励孩子,不是简单的说 你真棒、你真好,而是要具体的鼓励,孩子好在哪里、棒在哪里。
这孩子一米八二的高个,非常阳光,钢琴弹得特别好。现在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各种节目晚会他能弹奏,可以办一场音乐会了。
还进了我们的科技艺术名校班。这个班和科技、应用艺术有关,学生可以做平面设计、游戏设计。我们挑有潜力、有团队精神、耐性的学生,两天两夜的选拔,选出15个学生进入。这个男生特别喜欢他选的专业,非常勤奋,平时上课周末上专业课,一周六天,从不喊苦、不喊累,做出来的作品特别好。这么一位优秀的孩子,他可能就不适合公立名校。孩子到了我们这里,慢慢的信心重新捡回来了,当然成绩还不是最好,但特别阳光和上进。我们要帮孩子找对方向和亮点,当孩子找到他的兴趣点,就会自信阳光。不用老师和家长操心,自然的生长,并且长的健康。
怎么选国际高中?
课程大家都不用担心,各个体系各有千秋,一个有良心的学校,在教学上师资都不错。第一,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第二,当你们选择高中时,特别是国际高中、民办高中,要非常的仔细,慎重。看有没有中学的资质。其三,看学校是否符合你的理念。比如有的家长喜欢高大上,可以选一些洋派的大学校,游泳池、室内体育馆、马术、高尔夫都有。有的家长希望看软实力,更注重教学,硬件方面需求没有那么多,希望小而美。其实许多欧美的学校很小,我们跟美国高中和英国高中一直在合作,也在学习他们的精神。举个很细节的例子,欧美的学校都称呼学生first name(名),不称呼姓名。比如,高子合,就称呼“子合”。我们所有的老师,包括我自己,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名。我们是寄宿制,学生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在学校,一定要让学校像家一样。
有的学生打算高中,甚至初中就出国,我们来分析下。出国读高中的好处:
尽早的接触语言环境;
尽早适应美国老师的讲课方式;
成绩单和高中毕业证书更真实,对申请大学有帮助。
出国读高中的弊端:
远离父母。高中是15到18岁,这个年龄段父母的陪伴很重要,特别是男孩子,爸爸的陪伴尤为重要。因为这个年龄段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候。
因人而异,可能会产生心理的不舒适,甚至抑郁的情况;
在寄宿问题上一定要慎重,有的宿舍离学校很远;
学生要把高中的GPA做好,还要准备考所有的标化考试,蛮有挑战的。标化考试很多要回国准备。
我做一个简单粗暴的建议,在高中阶段,如果不是特别的需要,最好不要送出去。
第一,我们千万不要让孩子过早的进入成年状态,用竞争和焦虑不安的心理来扼杀孩子的未来;第二,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们很脆弱,也很孤单;第三,真正的教育,要回归单纯朴素的心,一个真正的教育会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第四,我们要留住孩子们单纯朴素的心,让他有能力去做喜欢的事情,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才是教育的目标;第五,一个学生的成功或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他能够跟世界和解,而不是在每一次的竞争中赢,只剩下了孤家寡人,只剩下了疲惫的心情和残破的心灵;卢梭说的好,人类正因为孩子长起,所以人类才能有救。每个孩子都有他的花期,都会绽放,如果他没有绽放请不要着急,也许他是一棵苍天大树。让我们静等花开,温暖人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01家长问:孩子今年上高一,第一目标是清华美院,第二目标是考上罗马美术学院,请问现在我们该准备什么?
吴校长:欧洲的艺术学院,和英系美国系的不太一样,申请比较容易些,也需要学生的作品集。清华美院,就好好参加国内高考。我建议,现在不要两条腿走路,不要给自己和孩子留这么多后路,就是第一目标没有第二目标,如果有了第二目标第一目标就没有了。
02家长问:群里有许多美宝妈妈,美国出生的孩子,什么时候到美国读书合适 ?
吴校长:这取决于个人了,如果妈妈能陪伴孩子去美国,读高中,是一个不错的选项,那就意味着和爸爸要分开了。
个人的观点,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
03家长问:为了初三转入国际学校、日后申请国外大学,公立学校小学到初二应该培养哪些能力或技能?
吴校长:加强英语学习,英语是很多国际学校和国际部入学考试,最重要的一个参考分。数学和英语是两个最关键。其他的软能力,比如领导力、沟通力、社团活动,如果有精力就多参加,毕竟这些活动对孩子是有帮助的,但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参加社团和义工活动,到高中都会有。
04家长问:您能否介绍一下北京各公立校的国际部情况,有什么选拔标准,家长应该做什么准备?公立校的国际部和私立学校比较的优劣势?
吴校长:这个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要再讲好几个小时,我先大概讲一下。北京各个公立校的国际部啊,都很不错,原因是公立校的国际部必须有孩子的会考成绩,会考成绩要求很高,所以学生的质量很高。要想进入国际高中或者是国际部,英语是敲门砖,另外就是数学,其他的我不觉得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当然学生多才多艺是锦上添花,但是这两个成绩不好的话,你没有基础往上添也没有用。
05家长问:英语以什么考试的什么级别来衡量?现在很流行考剑桥的KET、 PET之类的不知道吴校长是否也认同?
吴校长:小升初KET 、PET,初中高中就是雅思、托福、SAT之类的。英语考试,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考题。小学就学这些考试类,对学习有帮助的,是测量他学习技能的一种办法。
06家长问:孩子大了,管不了了,怎么办?
吴校长:这是更大的一个话题,学生和家长的关系非常重要和有意义。孩子怎么教呢,孩子都是熏陶出来的,要给孩子做出好榜样。我们就是以身作则,特别是小学,初中,十二三岁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成长的特别快,要让用我们的爱和榜样的力量来熏陶他们。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