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愈演愈烈的当下,英国教育无疑是优质的代表,不论是高等教育屡屡上名校排行榜,还是自成体系的精英教育,都是外界定义英式教育的方式,而历史悠久的英国中学,更是招致许多目光。
雾里看花,难免产生一些误解,今天就一起细数对英国高中的4大刻板印象,看看你是不是都中招了?
西方教育往往是和亚洲放在对立面上,强调“自由发展”的,那么英国中学的“自由发展”有哪些特点,和国内到底有哪些区别?国内高中,一切对高考没有加分帮助的事情都无法端上台面,即使是关注社会实事,也是为大作文引经据典服务的,目的性十分明确。在高考改革之前,高中生可选的科目更是仅限于文科和理科。
初中就更加不用说,所有的科目都是必修,没有任何“个人意识”为出发点的选择空间。而英国的中学生在选课上就比较“自由”,GCSE阶段可以从几十门课程中选择6-12门,英语、数学、科学这三门一般为必修,其他科目可自选, A-level阶段,只需要从70多门课程中选择3-4门,基本上是在GCSE阶段的选课范围内再进行“精挑细选”。而且不会有人因为你的选课而对你产生偏见,因为在英国人眼里,能把任何一门学科学好都是非常厉害的。虽然选课自由,但也是一种有规划性的自由,学生一般根据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学习的方向来选择。
在英国,老师和学生在学术上是“平等”的,学生可以大胆提出和老师观点不同的想法,甚至被鼓励提出质疑,一再强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考试中也表现出这种“自由”,除了像数学这样有明确答案的学科,其他学科,如经济这种需要个人思考的文科,一般都没有正确答案。大部分的论述题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即使你写的和答案大相径庭甚至观点相对,只要有理有据,照样可以拿高分。但“有理有据”简单四个字,其实对学生批判思维和理性逻辑的要求很高。
中国高考素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称号,与之相比,英国A-level课程只需要选修3-4门,似乎压力骤减,然而只要是学习,就没有轻松一说。如果想冲G5的学生更是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A-level的课程虽然难度不如国内大题,但是知识的广度非国内高考可及,比如数学就涵盖了国内大学矩阵微积分的内容。学校作业、学术活动题目、面试准备,不论哪一个环节都要精心准备(如果目标大学是“牛剑”的话,学术活动成绩是不成文规定)。英国高中生如果想要在学术表现上有所建树,同样需要准备各种数理化学术活动、做课题、写论文;如果想进入艺术领域,同样需要去博物馆美术馆做portfolio准备个人作品。更不要说A-level改革后很多学校都组织AS考试了,A-level某种程度上也称了“一考定终身”。所以,不要把出国留学想得太轻松,除非你只是想在学术圈自欺欺人。
一切鼓吹“英国中学参加课外活动社团能抵学分”的言论都是不负责任的,因为英国高中根本不存在学分这一说法,不过课余积极参加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
英国中学非常注重素质教育,在基础日常性体育课之外,每个学生基本都会参加至少一两项课外活动,不像国内教育“唯分数论”,主科老师经常占用体育美术等副科时间。英国的寄宿中学,基本上每个学校有30多个课外项目,马术、射箭、曲棍球等有很多项目是在国内鲜有接触的。个人潜力、兴趣、沟通协作、竞技精神等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
有很多人认为英国人理科不好,尤其是数学,虽然在数学方面中国的基础教育确实比英国要好。但“天下学霸是一家”,那些能力顶尖的英国学生,水平不见得比自古信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中国学生差。而且,对他们来说,学数学完全是出于兴趣,而不是大学招生需要,所以学习驱动力强大持久,在课余更愿意花时间钻研。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