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干货中,小编将带领大家走进NAQT Quiz Bowl的世界——小编将一一介绍Quiz Bowl的考察内容、组队规则、奖项设置、晋级规则、备赛方法。
Quiz Bowl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学术活动,涵盖了11个学科44个分支的内容与知识。这11个学科分别是:
文学(宗教文学、英语文学、非英语文学、年轻读者文学等)、科学(物理、天文、化学、生物、数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等)、艺术(视觉艺术、音乐、表演艺术等)、历史(美国历史、欧洲历史、世界历史、古代史等)、地理(北美地理、世界地理)、神学(古代神学、斯堪的纳维亚神学、非欧洲神学、非古代神学等)、流行文化(体育运动、流行文化等)、社会科学(心理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哲学(宗教学、哲学)、当代事件(商业、科学、美国当代事件、全球当代事件等)、其他学科这11门学科。
但是,每门学科涉及的内容并不是很多,所以同学们不必担心复习不完的情况出现。
具体的学科分布、每门学科在一套试卷中的占比、每个学科分支在一套试卷中的占比在即将发布的《试题分布及占比——中国赛》及《试题分布及占比——美国赛》这两篇文章中有详细介绍及讲解说明。
每一支队伍至少4个人:
NAQT赛制为每支队伍4个人答题,两支队伍为一组进行抢答赛。
同学们可以一起复习总计800页教材的内容,还有大约1630个NAQT教材撰写者认为较有价值的词条。和其他跨学科综合性学术赛事不一样的是,NAQT并不要求同学们一一掌握所有的资料,而是强调团队协作、合作完成800多页教材的内容及1630个词条的知识。
NAQT的奖项分为团队奖与个人奖:
A.团队奖:授予前7%的队伍以金奖,授予前15%的队伍以银奖,授予前25%的队伍以铜奖。
B.个人奖:
学科单项奖:该奖项按照11个单独的学科,分别授予每个学校前13%的参赛选手以金牌、前26%的参赛选手以银牌、前39%的参赛选手以铜牌。
个人总分奖:
该奖项按照每个人的PPTUH(Points Per Tossup Heard,在即将推出的推送会讲到),分别授予每个学校前13%的参赛选手以金牌、前26%的参赛选手以银牌、前39%的参赛选手以铜牌。
团队最高分奖:该奖项按照每个人的PPTUH,授予每支队伍最高分的参赛选手以团队最高分奖项。
C.所有参赛选手将获得参赛证书。
取前15%的队伍所属的学校,每所学校派出16-20名同学。例如:202X年有140支队伍报名,共560参赛选手参加中国赛,则取前15%的队伍所属的学校,即前23支队伍所属的学校(其中可能会出现有两支队伍来自同一学校的情况),每所学校派出8-12名学生晋级美国总决赛。因此,最少共184人可晋级美国总决赛,晋级率为33%。
首先,同学们可以在九月开始去中国官网或美国官网(naqt.com)开始准备You Gotta Know…系列的知识点,共大约1630个词条。建议在学习的时候使用扩展学习的方法,边学习边使用Wikipedia等工具扩充自己的知识库,并用XMind、word文档等免费软件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词条与知识图谱。
在这个阶段,建议以团队协作为主。如5个人为一组,每个人只需负责320个平均每条两行的词条,在六个月内完成学习即可,即平均每天学习两个词条的内容即可。教材会在10月份分发纸质版,大约800页左右。同样,在5个月内完成学习即可,每个人只需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或者只需学习自己希望得到奖项的学科。
但是,以小编自己托福110+的水平,小编认为能力强的同学们将800页的教材留到12月再看也不迟。以自己上过斯坦福夏校的经历而言,小编认为可以这样学习社科、历史等文科:
由于NAQT的教材并非叙述性的故事、小说,因此在第一遍学习的时候无需浏览教材以梳理框架。NAQT教材很赞的一点就是教材撰写者用黑体字加粗了重点,因此小编强烈建议同学们在第一遍阅读教材的时候用黄色/绿色记号笔标出教材上已标出的重点词汇、语句,已加深印象。第一遍以理解为主。
第二遍以补充内容为主。NAQT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平时积累的能力,我们希望同学们通过NAQT成为会思考的thinkers,而非会背书的机器。同学们可以在第二遍阅读时查阅Wikipedia、查阅Google以补充自己的知识库、掌握更多的内容。
同时,小编建议同学们把查阅到的资料整理到石墨文档(一个app,大家可以共享文档)中,使大家都可以编辑、阅览。小编不是很建议大家把查阅到的资料以手写的形式记录到纸张的留白处。一是因为知识无法共享给队友,二是因为效率不高。
第三遍阅读(可选!):以整理思路、收尾为主。NAQT强调的是思考的能力而非死记硬背的能力。同学们可以参考历年考试的题目,可以对这句话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它有什么性质?它为什么是这样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你们去寻求答案。这些都是有可能出现在考试中的题目。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