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次跟范先生聊天,你当时从金宝贝出来的时候,美国总部第一个收购了全国加盟店体系,变成直营了,把这个店收购了,迄今为止只有中国是他们直营的。
他出来之后选择了画画,为什么会选择画画这个赛道?他说因为周期长,他可以从幼儿园开始画,至少画到小学六年级甚至更长。一个长赛道是选择学科很重要的一个点,画画这样的长赛道还有吗?
其实是不多的,我们加上前面讲的学科素质就很多了,我们要去找有没有更长JAT,前面王总讲到编程教育每一阶段都是短的,但是他是可以接力的,因为他不同阶段编程教育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我们家孩子,我是中国Python社区的总负责人,我教我儿子学的第一门编程语言是Python,不是(22:27),我发现他不喜欢玩,因为没有什么应用场景,学了一年之后,我又开始研究(22:37)。
他玩了两年多,后来参加比赛的时候都是用Python参加美国谷歌的比赛,直到要参加学术活动的时候才发现,NOIP只接受Z++,之前可能接受其他语言,那没有办法了,所以他又自学了Z++,每个阶段学的编程语言不同,它都属于编程,但是也是一个长赛道,这也是一个做法。
在美国他们会把工程、数学、艺术、写作放一块,它就变成长赛道了。你要把所有一切合在一起变成可以创造和解决问题的一些点,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如果我们把(23:54)这种模型,N个学科捆绑在一起,每个学科有明确的点,它就是长赛道。包括我们讲的IB,它就是国际通用的长赛道,IB是怎么来的?
是为全世界外交工作人员子女而设计的,你知道外交工作人员在每个国家工作时间是很短暂的,他的孩子在这个学校里面上课的时间也很短暂,很快转到其他国家去了,连国家都不一样,怎么可能教学体系一样。
所以瑞士成立了一家叫IBO的国际组织,设计了一个全球通用的学习方法,所以外交人员们都上IB这个体系,它就是一个长赛道的,你甚至可以迁移国家,所以存在着很多长阶梯科目,我们去找一个科目扎进去。
如果我做的就是短的怎么办?艺术类的,你可能就要考虑把它作为串联性的东西,否则就会出现招生难,获客成本很难。比如围棋,中国最大围棋教育机构创始人奕学园的CEO王东。我们在聊的时候,他有点困惑,围棋基本上就学两年,之后就是在练习了。这个赛道能不能变得更长,其实是未知的。
怎么能够把这个事情变得更好,是存在着复杂的设计。其实教研是一个真正的问题,我们知道芬兰的教育特别好,我曾经做过半年的长专题,6篇文章,有一篇专门讲到芬兰,芬兰教育为什么好?类似于我们前面讲的IB,国家只有教学大纲,具体教什么,用什么教材是由校长或者老师决定的,老师有时候用一些现象制教学,是多学科混在一起。
IB也好,芬兰教育方式也好,备课都非常难,教研要求非常高。我们Ahaschool的老师基本上要硕士毕业以上,教育学专业的人才能做,因为没有这种背景和素质的话很难实现跨学科,很难真正的把很多事情融会贯通。
教研怎么做的好?捷径还是学欧美先进,当然国内比较先进的课程也是可以借鉴的。但这是一个短板,用单学科的方法解决素质教育这件事,就是把复杂问题本身化,本身是行不通的。
如果我们硬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往往是事与愿违,所以我们必须考虑把教研这件事情跟国际接轨,素质教育的顶级设计应该就是跟国际接轨。
中国为什么要痛下决心对教育做一个改革,就是因为中国发展到达了必须跟国际接轨的地步了,如果我们还在自己玩,不能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未来下一代是没有竞争力的,会被我们毁掉。
所以我们做这样的措施,把门关掉,让大家通过新的窗子找机会,真正实现百花齐放,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对策是什么?这些我们也讲了。还有跟大学合作,大学本身也是在研究,有很多课题本身就带着一定教研方法来做。比如说(27:54)就是麻省理工大学发明的,这个问题是一个所有教育机构都面临的问题,但是素质教育行业更为明显,为什么?
因为如果你要招生的话就得花钱买流量,可是上不去,你能花出的钱是有限的。
我们就拿(28:24)来讲,它是市场上最能花钱的机构,他其实还有一家机构叫CABC,是做小班的,买不起流量,因为客单价低,同样是一个妈生的,一个买得起,因为客单价在一万五,一个买不起,因为客单价大概只有几千块钱,由于你的客单价上不去,市场上能买到的流量是有限的,即便是(28:58)买到的流量也是越来越贵。
怎么办?一方面还是要广泛的利用市场上的合作方,另外自己要去发掘一些可以持续增长的招生方式。现在越来越多公司用会员制,跟踪合体关联,或者跟很多公司实现捆绑合作,所谓的中央厨房模型,我做定制生产,前面贴牌都是你的,很多种做法。
很多家长说,我学完之后怎么看得出来孩子素质是提升了,效果变好了,这个比刚刚王总讲的有什么用还要难回答,因为有什么用是未来的事,这个怎么说都是有例子可以讲,而效果怎么体现是马上就要看得到的。
我们知道有很多好的教育机构,他的孩子读完之后确实成绩提升很快,可能学两周之后成绩一提升,一个小考就能够测出来这个学校好不好,素质教育能吗?实际上做不到的。
那怎么办?我们要重新理解素质教育本身,如果我们一定要把每一个能力都能测出来,还是用简单的做法化解复杂模型,我们把复杂模型拆解成一大堆小碎块,一个碎块一个碎块做出来拼接,衡量它有多大,这样做是行不通的。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有一些基本能力,比如记忆能力,专注力、计算能力,读写算计,你是通过一些方法能够测出来的,所谓的IQ测试,还是一些国际通用的智商测试方式也好,他是有一些办法能够测出来你这个能力真的是否有提升,但是你要花一点时间。
你要相信榜样的力量,比如我们家老二不学学术活动,但是他打桥牌,因为我们发现确实存在这样的榜样,桥牌水平高的孩子计算能力不会差,他待人接物、沟通这方面也不会差,我们很难证明不会差能够提升多少分,但是这件事花的时间是有限,是值得做的,不像学术活动那么明显,但是有它的价值。
如果我们把它可视化,学术活动就是可视化的方法,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能够赢,或者说有一些能力的极度提升,我认为有很多家长自己可以设置的小测试点。
我曾经让我孩子背新概念英语,一开始背起来很困难,因为很多词都不认识,后来我们曾经测过,能不能背圆周率,孩子硬背,背到了100位,我们老大背到了200位英文圆周率,他整个学习能力就提升了,他在背新概念英语的时候就非常快,我们如果能够用这样简单可背测试环节去测量,你可以辨别出来的。易趣创始人邵亦波,以前我们共事过,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们家老爸是一个数学老师,小时候拿一个扑克牌从中抽取大小王之后,再抽取一张牌走,让他看一眼,猜是哪张牌。
这也是一个很简单的测试,有时间可以测出来,10分钟可以玩好几把。如果你认为这种测试可以证明孩子学习效果,可以涉及到教学环节过程中,让家长孩子能体验到,并不是完全不能可视化,不能把它分数化、标准化,但是可以可视化。
瓶颈讲完了,有没有成功案例,还是我们在讲空话和套话,我们讲一些选择。每一样都有成功案例,每一样都是选择的结果,我们考虑选择需要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如果单一市场规模较小,那就要选较大细分市场,因为市场越大,资本才越关注,在第一个市场选择的时候得大,所以有人在讲我们是素质教育吗?其实我们做的是充实教育。
充实教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可以包括学科,需求、刚需,最好是能够成某一个品类的前两名。因为所有的选择对最喜欢的人来讲都是有刚需的,大部分人不会选围棋和桥牌,但是喜欢的人就是选前两名的教育机构,成为最好的机构就是刚需。
生命周期的问题,首先你能不能接力。就像编程一样有一个接力的过程,其次就是一个好品类能够长线做,比如少儿英语是一个素质教育英语,包括学科素质、数学思维。
另外是单品类的问题,单品类管理容易,获客太贵,多品类管理太复杂,但是教育综合体未来是合理的做法,公摊的成本。
我们看一些例子,这是在细分场景里面把学科英语改成了素质英语。“英语小神童”可能大家不太熟悉,是一个创业企业,但是也是异军突起,专门做0到6岁妈妈和孩子共学的英语。
编程已经做的很大,西瓜创客和核桃编程都是在线的,他们不需要开店,所以很容易做到全国去,这是一个从区域到全国的模型。
第三个从学科到素质,能不能够像这些做素质教育的一样,把学科跟素质关联起来,还有清客模式,能不能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
我不认为我们这个是知识付费,本质上是包含了所有教育的全元素,它就是一个教育产品,我必须按照教育产品来打磨。这里面存在Ahaschool第二课堂,凯叔讲故事,少年德道,有很多碎片化学习的可能性,这是我们的几门课,给少年看的《相对论》、财商课,经济学人的主编来做的。
还有平台模式,去年最火的项目,VIP陪练,还有快陪练都是平台,对接供需双方,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型。
最后我们给一些展望和建议,我们要找到场景化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借鉴国际教育的设计,最后我们要考虑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在线教育。
场景化的教育,任何事情不用场景很难记住,所以怎么能够把场景构建出来,是我们做素质教研的时候非常关键的一点。
基于问题的导向,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变成一个问题,成长型思维,不断的鼓励孩子本身的努力,既然是素质,就不要用结果论英雄了,只要他努力成长,不断改变自己就可以了。
另外就是跨学科,素质教育就是要跨学科的,我们硬把它拆成五大学科赛道是有问题的,当然科创是混合学科
强烈建议大家多去研究一下IB体系,这是真正成功的,世界通用的素质教育赛道,而且收费极其昂贵。蒙氏教育也不错,做早教也是可以借鉴的方式。
因为它确实是在尊重内心的按照需求,尊重孩子人格的培养,把握敏感期做教育设计,这也是我们做早教阶段最应该借鉴的教育体系和模型。
最后就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教育,如果我们能够发现通过人工智能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图像识别、语音交互,不用自己开发,讯飞都可以有接口,精细化的反馈,自动化的评价,这都可以用关键词触发,包括情绪引导、针对性、智能搜索推荐。
市场上有很多公司做了类似产品,可能我们现在在素质教育里面用的很少,没有题库,没有标准化,拆分力度太小,这件事做不到,但是未来这些都是趋势和方向。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