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同学:因其兴趣和目标专业等一直是偏工程方向的,所以推荐申请工程类夏校,2019年的夏季ESAP,虽然她一度觉得自己的夏校成绩会是C,但经过她的努力最终拿到了A的好成绩。
ESAP:Engineering Summer Academy at Penn,是宾夕法尼亚大学一个工程类夏校,项目为期三周,录取率约为35%(2018年数据),对工程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期间探索不同领域的工程。
共分为Biotechnology(生物技术),Complex Networks(复杂网络),Computer Graphics(电脑图像),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Nanotechnology(纳米技术)和Robotics(机器人)六门学科。学生可以在其中选一个深入学习。
在该计划为期三周的密集课程里,ESAP里工程领域顶尖的教授会将复杂的理论与前沿技术的自己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完善自己的学识,锻炼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通过这个项目,在获得大学学分的同时与领先的教师合作,还可以住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悠久的校园,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朋友联系。
Overview
我所参加的夏校全称是Engineering Summer Academy at Penn(下文简称ESAP),是宾夕法尼亚大学一个工程类夏校,我选择了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这门课。
整个项目有两百多名学生,其中纳米技术课程有34名学生,一位博士生讲师,一位实验室总指导,还有五位助教(RTA,均为宾大在读学生)。
纳米技术课程建议有一定物理化学基础的同学参加,课程包括上午的讲座和下午的实验。
讲座内容将会有三次考试,共占总成绩的35%;实验包括三个小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进行,组内每人轮流当组长,每个实验由组长做Presentation。
最终有个挑战性项目,所有课题都是目前仍未被解决的问题,小组需要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联系所学内容,提出课题的解决方案。
ESAP的申请文书包括一篇主文书和几篇短文书,文书最好与自己选的第一志愿课程有关联,可以去网上搜索所选领域的应用,看看如何将应用与自己的经历结合起来,在普顿老师们的协助下,我迅速确定了文书素材,反复修改了5稿,最终赶在3月1日早批申请前提交了申请。
两封推荐信需要至少提前两周找老师写,也就是说在寒假甚至寒假前就要确定推荐人,我的推荐人是物理老师(兼升学指导)和英语老师,最好选择在很多方面与自己有交流或者接触时间较长的老师,尽快准备好素材,给推荐人留足够的时间提交推荐信。
录取结果出来之后一定要及时查看邮箱,要尽快提交I20表格申请(为签证预留足够的时间),提前安排好打疫苗的时间(有些疫苗之间要隔一个月打,可能会来不及),还要尽快完成宾大要求填写的表格。
除了学校官方发的Arrival Packet列出的要带的东西之外,还建议带:
烧水壶(像我这种刚到美国就发烧的人没有热水只能自抱自泣)
常用的药(美国的药又贵又没啥效果)
厚外套(美国空调……你们懂的)
信用卡
明信片(走的时候给熟悉的小伙伴写几张)
这是我第二次来美国,也是第一次参加真正的大学夏校,来夏校之前我已经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明确这是一个魔鬼夏校,暗示自己会因为口语太差而感到孤独和自闭,这是每一个留学生的必经之路。
但来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做的思想准备根本不够!
首先是讲座内容很多听不懂,作为一个没有学过AP化学并且没有化学天赋的人,我很难跟上老师的速度,听着其他学生一连串的提问陷入了沉思:我是不是选错课了?接着是下午的实验,全身裹在实验服里面不喝水站一下午,还搞不清每一个实验步骤的目的,不知道怎么分析数据(甚至都没有记录数据),因此第一个实验基本上没为小组做贡献,还被认为是Free Rider。
还有社交活动,由于身体原因、学业压力和语言障碍,第一周基本上没参加晚上RTA组织的各种活动,也没有与其它同学过多交流,去哪里都是一个人。
最后是发烧+喉咙痛,RTA带我跑了不下三次Student Health Service都没有空闲的医生,好不容易去了急诊发现99刀起步而且不接受国际保险,第一周因为不舒服Skip了很多次早餐午餐。
以上就是我悲惨的第一周,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出国,对当时没有选择高考而后悔,我已经做好了项目拿C的充分准备,并且开始思考如何在接下来的两周佛系地享受生活。
但是我的最后一丝尊严还是让我挣扎了一会。
为了对付考试,我每天晚上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复习当天讲座的ppt,放慢速度自己竟然也能理解大部分内容,实在不能理解的就背下来,然后第一次小测考了满分(5/34)。
二氧化硅晶圆:每个小方格上刻有独立宣言全文、本杰明富兰克林头像、宾州地图等等我是我们组第二个小实验的组长,积累了之前第一个实验的经验,在第二个小实验开始之前,我把Protocol看了好多遍,熟悉了每一个实验步骤,并且对小组成员做好分工(拍照、数据记录、实验操作等等)。
实验过程中,我尝试对每一步操作的目的都理解透彻,对每一种现象的原理都解释清楚,不懂的地方列在纸上,第二天单独去问老师(因为不敢在同学面前问些很愚蠢的问题)。
大概是因为准备充分,这次的Presentation是我第一次没有准备演讲稿,没有提词,还完全不紧张的演讲,我结束演讲从讲台上走回座位时一位美国同学的”Great job!”让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夏校的意义:我在自己一直否定自己的方面获得了肯定。
社交是要慢慢来的,尤其是对国际生来说。第一周周六去游乐场时我开始认识一部分同学,逐渐走出孤独的阴影,第二周晚上我开始参加活动,看电影、参观博物馆、聚餐等等。虽然我最后并没有完全融入这个圈子,但是三周从自闭走向交流大概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步了吧。
另外,我也询问过普顿顾问是否要找夏校老师写推荐信,以及找哪位老师比较合适。
我得到的答复是:推荐人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头衔,但是要了解自己。我个人认为学校老师的推荐信侧重于展现学生的学术能力以及班级事务、社团中的领导能力,而夏校老师的推荐信则能够体现学生短时间内挣扎并取得进步的过程。
决定让夏校老师写推荐信之后要尽快找老师面谈,拟好素材,看老师是否还需要其它素材和信息
我第一周极度自闭的时候一直在思考我究竟为什么要出国,为什么一定要融入美国人的圈子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
走高考这条路明明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竞争更为公平。
就这短暂三周的美国大学体验来看,我总结了以下四点出国留学的原因:
小组合作。在参观著名化学公司Dow时,那里的一位科研人员说:“最顶级的科学家一定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这三周里,小组成员难免有矛盾,有时候分工也不平衡,但是大家能够通过讨论得出最佳方案,能力强的成员也会毫无怨言地多做一些工作。在合作过程中,我也能轻易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比如同组的女生花了二十分钟用Illustrator设计了一个小组logo,后来又用After Effect制作了光刻过程的动画,于是我申请后的to-do list又增加了几项内容。
适应能力。学会了如何融入美国大学环境之后,被扔进国内任何一个圈子都能承受得住压力并且较快适应吧。
自信。国内的环境不允许人太过自信(于是Phony这个词应运而生),而国外却恰恰相反,不那么完美的工作也会受到别人最真诚的表扬,而自信也是被欣赏的。
应急能力。在这三周里我经历了一次火警和一次突发事件,客观的说这些事是偶发小事件,但是这样的经历也让自己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能镇定地做出反应。
宿舍楼距离食堂大约15分钟的距离,距离教室(Singh Center for Nanotechnology)大约20分钟,每天的往返基本上可以保证一万左右的步数。
早上九点开始上课,所以不用起太早,也有人早起去健身房。早上三到四小时的课,中午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不等的午餐时间,下午四个小时的实验,晚上准备演讲,小组讨论,复习小测等等经常到晚上一点多(巨佬可能睡得早)。一天下来还是比较累的。
宾大生活还是相当方便的,宿舍步行五分钟就有个较大的超市,附近餐馆也比较多。食堂的伙食我个人认为还是不错的,早餐晚餐是自助,面包炒菜水果饮料供应充足,校园卡里有120刀的Dining Dollars用来吃午餐,除去周末和免费盒饭应该是绰绰有余,午餐也有很多地方菜供选择。
自习可以去图书馆,刷校园卡就能进。有时间可以逛逛Penn Bookstore,除了书之外还有宾大与各种名牌联名的衣服。
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想不进步都很难,我们需要做的是不要放弃希望,然后,给自己一点时间,毕竟我们常说的Step out of the comfort zone要Take steps,慢慢来,太着急就只能失望了。
对于我这种出国决定做得晚、也没怎么在国外待过的人,夏校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提前感受一下申请的过程,也能提前适应环境,给一年后的自己一个缓冲的机会。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