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是难免的。这揭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都很想知道,自己家的教育跟别人家的教育比起来,到底哪个更优胜。如果把这个问题问得更深入一点,那就是,在这场教育的竞争中,一个家庭和另一个家庭之间,拼的到底是什么?在这场教育的比拼中,决定输赢的又是什么?当然,老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孩子比较,尤其是当着孩子面比较,当然不是好父母的行为。但是,在教育中,保持足够的清醒,知道什么因素对于孩子的教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好父母的认知标配。
在一场你我所必然要参与的教育赛跑中,清醒的认识到获得优胜的关键因素,意义很大。
一提到教育,我们就会想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听到这句话,我们就会感觉,教育的赛跑,拼的是父母的财力。这种感觉没错,因为从孩子一出生,就需要很多钱的支持。养孩子要钱,想让孩子上教育条件更好的私立学校,要很多钱。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要钱。以后孩子要出国留学,更要一大笔钱。基本上,好的教育资源都是稀缺的。一个好学校,每年只能招那些学生,一个好老师,一天的时间也只是24个小时,所能带的学生也就那么几个,稀缺的东西就会贵因此想要上好学校,想要请好老师,不出意外,都是需要花很多钱的。从钱的角度来看,有钱的父母就能让孩子得到更昂贵的教育产品,有这些教育产品作为支持,孩子的起跑线确实会比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远远领先。当然,这种有钱孩子能轻松获得领先优势的画面,其实是有一定失真的。
现实中,并不是这样。当然,有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成长更多的支持。但有钱并不能决定孩子获得教育的品质。市面上有很多定价昂贵的辅导班,每个这种辅导班里,都能有足够的钱请到资质深厚的好老师。而能报得起这种辅导班的学生,父母的经济都不差。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使父母愿意为孩子花很多很多的钱,但这些昂贵的辅导班和老师,其实给不了孩子多大的帮助。孩子英语差,那么还是会继续差下去,再贵的班和老师,都没有能力改变这一现状。父母不断给孩子花钱,孩子成绩一直不见好转。父母愿意给孩子报更贵的班,但孩子却始终考不出更好的成绩,这种情况,在每个学龄段,都是普遍存在的。当父母用钱作为主要或唯一因素,去参与教育赛跑,大概率会体验到挫败和困惑。
当父母在子女教育上,只知道给孩子投钱,这其实并不是富有的表现,反而是一种贫穷。只有真正富有的投入,才能收获成效。什么是富有的投入呢?在投入足够的钱的基础上,还要投入时间和自己的影响力,父母的影响力,我们可以用另一个词来理解,言传身教。很多花了钱没有收获效果的家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己没有时间来陪伴孩子,真正陪伴孩子的可能是爷爷奶奶,可能是家里的保姆。父母把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平时给予孩子的时间很少。时间少,意味着陪伴少,这样父母在孩子心里也发挥不了什么影响力。而一些家境普通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可能只能给孩子报一些普通的班,但他们会尽量抽时间陪伴孩子学习,自己去接送或陪伴孩子,在路上和孩子聊一聊学习上的事情,跟孩子讨论讨论今天学习的知识点,这些孩子得到的反而是非常富足的。
金钱、时间和言传身教,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时间。也就是说,在教育这场学术活动中,父母真正比拼的是时间。真正明白这一点的父母,一定会在家庭结构中做一个调整,以损失一点金钱收入为代价,腾挪出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孩子。因为教育的本质,是需要父母很多的时间,加上一定的金钱。当父母投入的时间足够充分,那么在金钱上的投入较少,就相对不是很重要。而当父母只顾赚钱,让另一个人来顶替自己,去陪伴孩子,那么孩子所获得的水平,不是用你给孩子的钱的多少来衡量的,而是以陪伴孩子这个人的实际教育水平和质量来衡量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最后变成怎么样,靠的是孩子自己的天分和运气。谁掌握了陪伴孩子的时间,谁就掌握了孩子的教育质量,这就是教育的本质。父母之间的教育学术活动,比拼的就是陪伴孩子的时间。所以,死死抓住教育本质的父母,他们不会拿着自己的孩子,不断的去跟别的孩子去比较。他们也不会自以为有钱了,自己就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他们明白,教育的学术活动,是自己跟自己较劲,是自己跟自己谈判,以获取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孩子学习和成长。在教育上,父母之间比拼的是陪伴孩子的时间。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