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家长都听说过国际青年物理学术活动,但可能都不太了解。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详细说说当今最受重视、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顶级国际物理赛事,被誉为“物理世界杯”的----国际青年物理学家学术活动(简称IYPT)。
IYPT是一项为期一周的以团队对抗为形式的物理学术活动。活动经过近一年的准备,有200多名预科生参加。每届世界杯之前有各种各样的国家比赛和筹备会议,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在不同的阶段参与其中。由于其国际影响力较高,参与范围广,故此赛事在国际各大学、组织等认可度较高,通常作为许多中学生申请出国的重要加分项。
IYPT以17个研究问题为中心,要求团队合作和基于讨论的物理学术活动,在这些学术活动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各个团队的表现进行评判。在每一轮比赛中,各队都要转换角色,扮演记者、对手和评论员的角色,就像现实生活中的科学论述一样。
7月6日至13日,第32届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International Young Physicists’ Tournament, IYPT)在波兰华沙理工大学举行第33届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将于2020年在罗马尼亚举行
国际青年物理学家学术活动,是一种在中学生团体中举行的学术赛事。这项赛事旨在锻炼中学生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学术活动采取团队辩论方式进行,又被称为物理对抗(physics fight, PF)。每一个IYPT参赛队由五名中学生组成,中学毕业生在毕业学年的也可以参加,不允许大学生参加。
地方组织委员会规定,小组成员也可以是3或4名学生,参赛队一旦成立,在比赛过程中不允许更换成员。比赛期间,团队由一名官方队员作为队长,统帅全组。每队配有领队和指导老师。
国际组织委员会(IOC)针对IYPT制定了给定的17道开放性物理问题;比赛语言为英语,并且在十月份之前把题目发送给各参赛国。这些题目也被用于地区性的和全国性的比赛。各比赛组委会从17题中选择大部分题目作为赛题。
经过近10年的积累,IYPT国家队员的选拔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标准的流程。首先每年2,3月份举办的CYPT中选拔出10-12名左右的国家集训队,在从集训队中选出5名正式的国家队员。
由于IYPT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所以英语关是一定要过的,不仅要听得懂各式各样的英语,还要能讲的出,能讨论。7月6日至13日,第32届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International Young Physicists’ Tournament, IYPT)在波兰华沙理工大学举行。
由南开大学教师担任领队,5名中学生选手组成的中国代表队经过5轮比拼,最终获得金牌。这是南开大学、天津市物理学会以及IYPT中国工作组所组织的中国代表队连续第三年获得该项国际赛事的金牌,也是自2014年以来第五次荣获金牌。可喜的是,今年南外有两位同学进入国家队。我们有幸请到了获得金奖的选手,以下是他们关于本次大赛的一些心得及备赛方法。
从很早就开始准备省赛了,备战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任何一场比赛。暑期集训,重新分配赛题,我带上研究将近一年的循环摆、牛顿摆,又接了完成度较高的飓风球,三道赛题皆是比赛热门,我也志在掌控比赛,拿下高分。然而准备过程中问题频出,于是几乎每一个下午,队员们都在实验室,与老师一起深入研究,与物理日夜为伴。
比赛本身,是一个建立自信与收获成长的过程。卫冕冠军的身份让我们倍感压力,国赛最后一场的遗憾犹在昨日,为学校荣誉而战的激情与热血时刻鼓舞着我们,这些都让此次苏州之行变得意义非凡。
三场比赛,我们连遇强敌,但队员们展现了超高的比赛水平和极强的团队精神,用严谨的物理理论及模型分析、精妙的实验设计、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富有智慧的讨论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与评委的赞赏。
PT比赛对我们这群热爱物理的人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更是一次全方位锻炼自己的机会,从口才、思维,再到答辩、拓展,我们都得到了提升。
从本质上,我们是求学求知之人,我们需要学者那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过程中,善于抓住思维碰撞的火花。其实学习知识不是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而是取决于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并且要与自己驾驭的知识能力相匹配。对于PT人,我们当然需要给予理论和实验相同的地位:实验永无止境,学识永无彼岸。
参加PT的比赛,队员们的压力都很大。我们付出了很多,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熬夜赶制ppt,熬夜分析讲解即是常态。虽然这占用了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我兴趣之所在,这些付出是心甘情愿的,也是值得的。很高兴,付出得到了收获;也很开心,收获了友谊。
2018年9月,我加入了IYPT社团。第一次进入物理实验室,我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特别是后面柜子里上百万的传感器,更让我对这个社团肃然起敬。
刚开始,老师让我们自行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从当年赛题中选一道进行课题研究,我们小组选择的是循环摆,因为高一刚开始大家对力学知识都比较熟。
这个课题的实验装置很容易搭建,理论相比其他题目也较为简单,但对于刚迈入高中的我们,还是有一定难度和挑战的。
我记得当时我们小组成员经常放弃中午午休的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录视频,也从一次次实验中发现了很多文献中没提到的现象并加以分析。我们逐渐战胜了对全英文文献的恐惧,学会沉下心来一点点阅读与计算,对自己的理论进行完善。
是对真理的追求,支撑着我在每一次实验失败之后有从头再来的信心,让我在看到恐怖的超长公式与论文时,有认真思考的勇气。
1.一轮对抗赛由三个还是四个队参加,取决于参赛队的数目。
2.在一轮PF对抗赛中,参赛成员只能同同队的队员交流,对抗赛开始之前,首先介绍评审团成员和参赛团队。
3一轮对抗赛根据参赛团队的数目,相应分为三阶段比赛或者四阶段比赛。每一个阶段中,三个或者四个团队要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正方、反方、评论方(观摩方)。在随后的阶段中,各队根据比赛方案变换角色。举例来说,在一场三阶段的对抗赛中,团队1在第一阶段扮演正方,到第二阶段就要扮演反方(或者评论方),第三阶段扮演评论方(反方)。其他团队同样要根据规则转换角色。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