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在为了孩子的教育走遍中国、走遍世界的老母亲老父亲眼里,新加坡是一座耀眼的“灯塔”。为啥?——直飞仅5、6个小时,没有语言障碍,学术水平强,国际化教育发达,英美方向申请结果斐然……但是,现在关于新加坡留学的信息还比较少,许多父母可能一边向往,一边又暗自纠结:听说新加坡英语要求特高,孩子去那里能适应吗?新加坡也有IB学校,那么和国内比起来有哪些不同?从新加坡高中申请美国大学,真的有很大优势吗?雨桐,初三毕业脱离沈阳高考大军全奖留学新加坡,今年申请季拿到了梦校波莫纳学院Offer(最富有且最难录取的美国顶级本科院校之一)。东北育才(初三毕业,体制内)→新加坡圣尼各拉女子中学(2年,课程为GCE-OLevel)→英华自主学校(2年,课程为IBDP,2018年均分41.5)
雨桐之所以会去新加坡留学,一方面是因为她自认“非学霸”,觉得自己在高考中不是非常有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SM1奖学金这个“天使赞助人”。
SM1奖学金是一个新加坡政府和中国学校的合作项目,每个省有10个名额,涵盖学生学费、住宿费,每年还有生活补贴。学生初三毕业后可到新加坡读4年书,并可自由选择到任何地方上大学。拿到奖学金后,雨桐来到了新加坡的圣尼各拉女子中学。
1被新加坡的英语要求之高“震晕了”
新加坡学术要求高是世界闻名的,而对于中国孩子来说,“英语”绝对是难关中的难关。
在入学前,新加坡学校为雨桐这些从体制内过来的孩子安排了两个月的英语培训,可就算如此,她在开学后的第一次考试依然只得了30多分,列为F档。
对于从小英语成绩就名列前茅的她来说,这可谓是晴天霹雳。提升英语成绩顿时变成了当务之急。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她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英语学科的学习中,尝试了读小说、看杂志、刷题……还有就是不停地写文章。
来到圣尼各拉的第二年,她所分配到的监护人刚巧是一位英文老师,雨桐便利用这个资源开了很多“小灶”,从老师那里得到了许多建议和帮助。在毕业中考的O-Level考核中,她的英语成绩从入学时的F跃到了A。
新加坡的学制和国内及美国差别都很大,大部分华人孩子的路径是小学6年,初中4年,然后通过O-Level考试(相当于中考)进入高中学习2年A-Level或IB等
2新加坡是中美教育之间的“平衡点”
比较下来,雨桐觉得新加坡的教学风格介于国内和美高之间。
浓厚的学术活动及学术氛围
新加坡很看重学术和学术活动,比如说在圣尼各拉女校,校方每周都会请教练来辅导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并会带队参加如SMO(数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这样的比赛。
新加坡高中通用课程是A-Level,但学习的并不是国际版A-Level,而是新加坡版A-Level,难度非常高(尤其理科),而且还有更难的大学预备课程SD A-Level的课。新加坡IB学校平时的考试难度也比IB全球统考难很多,这就使得学生们的IB大考成绩极其亮眼——雨桐所在的英华自主学校2018年IB均分是41.5分。
著名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新加坡学生的学术水平位列全球第一,但PISA的调查也发现,新加坡学生对于学业的焦虑度不仅比中国高,还比日本、韩国等以学业繁重闻名的东亚国家都高
“美高式”的上课和考核
不过,新加坡的上课环境和美高比较像,要写很多东西,注重表达和思考,也很少有“题海战术”。雨桐说,在国内她习惯了刷题,考试前不把手里的所有练习册做完心里就不踏实。到了新加坡后却发现,没有那么多题可以做,考试也要“写essay”,这些和美高都是很像的。
丰富活动和体育
新加坡另一个像美高的地方是课外活动的资源非常丰富,强度也很大,而且是强制性的。
比如在圣尼各拉,每个学生都要强制参加一个社团,每天3、4点放学后,一直到6点都要在社团做训练,有时比赛、演出快到了,老师还会帮学生请假。体育方面也和美高比较一致,比如在赛季的时候,运动员会出去打比赛,如果周五有比赛,运动员周三、周四都不会来学校。
雨桐十分喜欢新加坡的丰富课外活动,不仅是积极的参与者,也是发起者。
从圣尼各拉女校进入英华自主学校后,她敏锐地感受到男女混校与女校气氛十分不同,比如在女校,女生在课堂上非常勇于发言,不怕出错,在混校就会比较胆怯。以此为契机,她和朋友们发现性别平等在新加坡还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于是创建了一个平权社区“好说SheSays”,开始是办公众号,后来就发展到线下活动。
就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确认了自己的学术兴趣,并在申请大学时选择了社会学。
新加坡的高中主流课程是A-Level,政府开办的IB学校只有2所——英华自主学校和圣约瑟书院。因此,IB课程其实是一个比较小众的选择。
那为啥会去读IB学校呢?雨桐说一方面是因为A-Level和国内高考比较相似,她更喜欢IB的形式,也可以探索更多的科目,另一方面,她笑言说是因为自己当时刚把英语成绩从F提到A,信心“爆棚”,决心挑战IB的高难度英语课程。
IB高中阶段需要选6门课,雨桐选择了高阶数学、高阶经济、高阶物理、西班牙语和化学,另外就是超高难度的英文A(English A Language & Literature)了。
1“我在英文A上花的时间,是其他5门课加起来的总和”
IB的中文A就以“阅读量大、和大学程度接近”让学生头疼,英文A更是令人闻风丧胆。许多国内的IB学校甚至都没有开设英文A,原因就是学生和老师的水平不够,但是雨桐的学校会强制每个学生选修英文A。
学习这门课时,学生需要接触一些英文文学,甚至古英语的一些著作,针对它们写分析文章或者做口头分析。雨桐所在的学校要求读的课本包括《了不起盖茨比》《局外人》《麦克白》等等。在整个IB过程中,她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可能是其他5门课加起来的总和。
不过,正是通过这样的严格训练,雨桐意识到了自己亦有能力把英语作为母语来学,并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接下来的大学生涯中,她也有自信接触更多文学哲学类的课程。
2过来人的IB小tipsIB选课,兴趣可能特别重要
IB课程里面除了学习、做题、答卷之外,每个学科还需要完成一些“内部测评”IA(Internal Assessment),对知识应用的要求比较高。比如理科的物理、化学,需要自己选择研究主题,做实验并完成报告;文科的经济则需要在网上找几篇经济文章,独立分析里面的经济理论。
因为有这样的“内部测评”,IB课程当中主动性特别重要,如果选了自己擅长但没有兴趣的课,就会成为一种煎熬。
雨桐的化学课就是如此。她很擅长自然科学,所以选了化学,但其实对这门学科并没有太大兴趣,结果做IA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老师让我交IA的研究计划,可我真的没有什么感兴趣的研究主题,结果苦思冥想了好多天题目,比最后真正写报告花的时间都要久。”写日程表有大学问
波莫瑞学院的面试官曾问雨桐:你每天有这么多的事情,学习、活动、上课做实验……你是怎么安排的?她的回答就是“认真地写日程表”。
写日程表其实有很多学问。比如雨桐曾经发现,如果直接把一些比较大的项目写在日程表上,之后再看的时候会有畏惧心理,容易逃避和拖延。因此,正确的写法是把大的项目分割成小的步骤,进行具体规划,每天只盯住一件“小事”来做。
比如她曾经在日程表上写“今天要写EE”,结果一看到这几个字就头大,拖延了好久都没有开始。后来,她在计划本上写“我今天要写EE的introduction部分”,因为这项任务只需要比较短的时间,她就顺利做完了,没有再拖延。
利用好假期与外部资源
雨桐说,IA和EE都非常消耗时间,比如做经济EE要去发很多调查问卷或者实地考察,物理化学的EE需要做很多实验,可能十个有八个都失败了。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些事情占用平时的上学时间,而是利用假期里做完。
另外,她还分享说,可以多利用好的外部学习资源,利用搜索引擎找一些IB的past paper(往年例题)来学习。(后台回复“IB例题”可以查看她给的一个资源网站哦)
最后对于IB这个高难度国际课程,雨桐这样说:
“准备考试前,很多学长学姐会给我们发一句话:trust the process”(相信过程)。意思是说,学习、考试、申请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你一定要相信这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会让人学到很多,并会在最后得到好的收获。”
对于新加坡留学,家长们最关心的自然还是大学申请和生活问题——从新加坡高中申请美本有没有优势?新加坡生活怎么样?是否容易适应?
关于从新加坡高中申请美本,雨桐觉得是有优势的,不过要看跟哪里比较。她总结了三条在新加坡上中学的优势:
1提供了一个从国内体制内教育到国际教育的过渡。新加坡纯英文教学为学生的英文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有利于以后将来在美国、英国、欧美国家的学习。
2新加坡的课程制度一般是A-Level或者是IB,这两个课程体系基本上可以申请到所有想去的国家或地区大学的机会。比如说英国、美国、香港,留在新加坡去澳洲或者加拿大都没有问题。学生在毕业时拥有很多选择。
3新加坡的学术水平比较高,教育系统非常的完善,对于个人能力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不过,新加坡毕竟还是华人社会,非常重视成绩,课业压力特别重,竞争激烈且在学校内部考试压分比较明显,造成学生的平时GPA没有美高那么好看。因此,
除去繁忙的学业,雨桐心中的新加坡留学生活充满了温馨。
一方面新加坡毕竟华人比例接近80%,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华人社会,文化传统和国内十分相似,像是春节、中秋节等大家都是和国内一样过的,和本地的同学们交流融入也很容易。
另一方面,初中毕业刚到圣尼各拉女校时,生活也毫不枯燥,学校会定期为所有奖学金生组织一些活动,比如说新生营,和本地的小伙伴一起去逛新加坡的水族馆、蜡像馆等等。教育部也会给每个奖学金生分配一个固定的学校老师作“监护人”,专门负责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她回忆道:
“虽然是自己一个人在外国,但在新加坡的这四年里面,我一直觉得自己被保护得很好,从来没有孤苦伶仃的感觉。”
因此,对于这段留学生活,她的最深感受是“感恩”。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