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承昊,北航软件学院2015级本科生,专业排名1/149,研究兴趣是自然语言处理(NLP),从大三起在清华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担任研究助理,以二作身份完成一篇ACL顶会长文并做口头报告。同时,作为清华大学知识智能中心的学生成员,参与大型语言知识开源平台OpenHowNet的核心研发工作。此外,曾在北航ICML实验室和中科院信工所访问,独立提出一项课题并参与完成一篇跨领域合作论文。本科期间曾获得“沈元奖章”提名奖、国家奖学金等,毕业去向是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项目。
多数从事科研的同学可能都会希望:“如果我的研究方向在现在,抑或是在不远的未来能成为‘大热门’该多好,这样我做的研究就能够吸引足够的关注,我的研究就会显得非常有价值和意义。”诚然,更多的关注是好事,总比干坐冷板凳舒服,而且有人关注也会更有动力去不断深挖;另一方面,这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处理不好将可能使人冲昏头脑。为了更好地帮助将要进入热门领域科研的同学们,我将根据我的科研经历讲讲我的思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我亲眼见证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突然受到大量关注的过程:我刚到清华参与研究的时候,相比计算机视觉而言,自然语言处理是一个萌芽了很久但是没有突破性进展的“高冷”课题,需要应用较多计算语言学的知识才能实现一个比较初级的语言智能体。到我入门做科研的时候,这个课题突然一下子非常的火爆,到2019年,自然语言处理的国际顶会(投稿难度相当于其他领域SCI顶刊的难度)ACL投稿量足足增长了将近一倍,成功突破2000篇大关,这是过去完全不敢想像的热度。我惊喜地看到,高热度使得这个领域吸引了相当多的人才和资源,很多自然语言处理的算法、模型和理论就在这短短的一两年有了巨大的突破。我们可以开始期望它的平民化以及商用,甚至可以期望搭建更高级的类脑语言智能。
然而,热闹掩盖的是浮躁。我科研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考察过OpenReview(一个开放的审稿平台)上的文章。一个突出的的问题是很多论文没有实际创新和严谨的实验,只是对流行模型做了小修改,通过繁琐的参数调整得到一个统计不显著的进步,然后不经分析就进行概念包装(这也是它们被拒的原因)。这样的工作,与其说是科研,我觉得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个工程,甚至可能只够格做一个大作业,因为它们对于整个研究社区和这门科学的进步而言,并没有什么帮助。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工作正在变多,给审稿人带来了巨大的工作负担,委员会不得不降低审稿门槛,寻求更多志愿者来审稿,这就增加审稿质量降低的风险,从而让水文也可能入选,于是有更多的投机者前来,这就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由于一个会议能入选的工作数量有限,这颇有“劣币驱逐良币”的味道。不少的好会议正在面临变成灌水场的风险。
由此可见,高热度给科研工作带来了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科研质量和学术风气造成了严重影响。大家需警惕。
每个人做科研的同时也许有其它的目的:为了升学、为了业绩、为了出名……但这些目的其实有其它的途径一样可以达到。既然选择了科研,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能好好努力研究,推进领域关键问题的解决或者发现新的关键问题,从而为自己有兴趣的领域做一点贡献。这是做科研的原点,是科研工作者最不能忘的初心:我想用我自己的努力去触碰并开拓知识的边界。如果你有一天发现,你不想保留这份初心了,那么也许你已经不太适合继续科研,但是道路依然有很多:你可以选择去做教育,可以选择去工业界做应用……科研不是生活的全部,不是唯一需要坚守的道路,但它确实有特别严格的要求。
对于想要坚持下来的人来说,也许在高热度的科研方向上,常见的一个让人难受的事是:当我认真完成的稿子投不出去,又看到水文被接收。我也经历过这样的时期,甚至对自己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但每次想要放弃的时候都会问自己:我的工作真的有意义吗?我有没有认真做好我能做的工作?如果答案都是“是”,我就会重新获得勇气,因为我知道:哪怕最后投不出去,我也从这个研究项目中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知识和经验,我可以把这个文章放在公开平台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发现和分析。高热度必然带来激烈的竞争,现实的复杂性无法保证竞争一定是公平的,但是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不该被埋没的发现和见解,总会以不同的方式得到报偿。
我建议,不仅仅是在高热度的方向上,当我们从事任何一项科研工作的时候,先问问自己:我的工作真的有意义吗?我有没有认真做好我能做的工作?当想放弃科研的时候再问问自己:我还希望做知识的开拓者吗?如果都是“是”,那么要做的事是:踏实工作,然后不断总结,不断分享和讨论,不断提高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见到我们期待的远方,才能不负初心。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