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eference letter is usually written to testify to a person’s skills, character and/or achievements.”西方国家非常信任人与人之间的诚信,来自学术界/业界专业人士对学生的评价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是学校招生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因此推荐信必须是正式、严肃的信函,不能口语化,否则会降低推荐信的专业度和可信度。推荐信一般分为学术推荐信和企业推荐信,总的来说就是为了评判学生不同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申请海外高校需要2封推荐信,但有的学校或者项目有时也会需要3封推荐信。其中有1-2封是学术推荐信,即由和学生有过学术关系的老师来提交,主要围绕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另1封可以是学术推荐信,也可以是企业推荐信,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直属老板或上司对该学生实践能力和工作表现等。
注:不同申请项目对于推荐信的要求请参考项目官网。
首先,针对不同类型的推荐信,我们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于学术推荐信,要去找和自己有过学术关系,进行过学术交流和互动的老师来写,比如:你修读过某位老师的课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你和某位老师在某一门课的课前课后进行过频繁的交流讨论(包括邮件往来)、你跟着某位老师做过学术项目或课题并给这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老师都是你可以选择的推荐人。
对于企业推荐信,一般是选择自己实习过程中的直属老板/上司,你的这份实习建议最好是3个月以上的实习,这样一来你的老板才会有足够的时间了解你,对你的工作能力也能够给出具有足够说服力的表述。很多时候,一封好的企业推荐信往往是一个加分项,能够帮助海外高校从学习之外的层面,多维度地了解一名学生。
有的同学认为在课业结束的时候提前让推荐人写好推荐信是不错的做法。但在这里,盟盟不推荐这样的做法。因为给申请者做推荐并不是只需要写好一封推荐信即可,到后期进行网申时会有一个部分是填写推荐人的相关信息,系统会发送一个链接到推荐人的邮箱,要推荐人进入那个链接对申请人进行评定。
如果在距离申请前较早的时间先找好推荐人写了推荐信,一是存在一个时效性问题,一两年前对申请者的认定及评价无法代表一两年后是否还保持不变;二是后期申请时也还是需要再找推荐人做网推,所以也没有必要先在早前就提前写好推荐信。
1推荐人的头衔越大越好
很多同学心中都有“头衔情结”,往往认为推荐信一定要找大牛写,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一般来说,推荐人一般是拥有更高职位或者更多学识的专业性人士,他们具备可信服的能力和资格来评价被推荐人;同时,推荐人必须跟被推荐人有过真实接触,对于被推荐人的能力有一定了解,才能在推荐中做出真实可靠的评判。相对于找一个头衔非常高但是跟被推荐人没有真实接触的推荐人来说,选择职位相对低但是跟被推荐人有接触、对其有所了解的的推荐人会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比如专业课授课老师、项目导师、或实习中的上司等。
2让推荐人不遗余力地说好话
推荐信必须对被推荐人有真实可信的推举,夹带任何包含非正面推荐的元素都会对被推荐人造成不良影响。但是推荐信的强推必须有理有据,对被推荐人的每一点举荐,最好都能有实际独特事例来支撑观点,否则一味的褒奖会显得空洞且不真实,过大夸奖也会使推荐人的信誉有所降低。
3让推荐人做全方面的推荐
推荐人可能是申请人某个学科的老师或者某个项目的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面面俱到是不太现实的,比如学生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社团活动等等,如果在推荐信中老师全部夸一遍,会显得很不真实,并且不能特别突出申请人的某一两个特点,这样推荐信会显得不那么有意义。因此,推荐人可以专注于推荐申请人一两个方面,给出可靠论据证明即可。
4前期取得推荐人同意做推荐后就万事大吉了
征得推荐人同意做推荐之后,应该继续保持适当的联系,不管是学术/工作上的沟通还是其他日常性问候。很多时候并不是联系好推荐人之后马上就进行申请事宜,如果没有保持良好的联系,等到需要时再去找推荐人,会显得有点唐突,也说不准推荐人会不会有什么想法,对于推荐信会有难以把握的影响。同时如果保持联系,不仅可以表达出自己的诚意,还能让推荐人对自己的正面认识有更多的进展。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