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廷彦: 70后人,中学时多次获国家级学术活动与美国数学学术活动一等奖。
199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曾为国家集训队级别赛事命题,主要擅长平面几何、组合几何解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篇(主要在组合几何方面),出版奥林匹克数学和科普类图书十余种(部分与人合著),如《面积与面积方法》、《三角与几何》《多功能题典初 中数学学术活动》《多功能题典一高中 数学学术活动》、《力量-改变人类文明的 50大科学定理》、《课堂上听不到的数学传奇》等,并在报刊上发表多篇科普书评文章。
关于奧数教育的争论
摘自田廷彦老师的《命题人讲座—圆》
前言部分
最后不得不谈谈今天中国的奥数教育。
有人批评中国的奥数教育,说是拿了100多块金牌,还未在国际数学前沿做出像模像样的工作;而其他很多国家拿菲尔兹奖的数学才俊,往往曾是IMO奖牌的获得者。以此说明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很不一样,那是教育心理学的老话题,这里也没必要多谈。我认为,可能光有好的解题能力是不够的,还要看有没有好的命题能力,看看我们的教练或学生自己能不能出些更有水平的题目(最低层次是计算,其次是难度或技巧,最高层次是观点);这一点,俄罗斯和一些东欧国家明显比我们强,他们的原创精神令人慨叹。
中国大概因为有叶中豪先生的存在,在平面几何这一块不亚于国际水平,但其他领域就要稍逊一点,尤其是组合数学(所以中国学生到国际上比赛,代数和几何实力很强,而组合数学的成绩就比较差)。也许只有我们的命题水平大幅提高了(主要指观点方面而不是难度),然后才可指望创新,特别是到现代数学里创造出新的概念和联系(初等数学已很难有大的创新),达到真正研究的层次,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数学强国,到那个时候,菲尔兹奖大概也就不远了。目前我们最多处于技巧的层次。
这里要为奥数辩护几句。我们的奥数教育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这仅仅是奥数的问题吗?
今天中国的考试文化仍难以消除过去科举制度的影子。科举考试对于封建社会来说,也有一定的帮助,它与今天的考试目的应该是不同的。对科举来说,读书人有机会谋得一个升官发财的机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皇帝要的是听他的话、为他办事的官员。至于什么创造力、想象力等天赋,好像不是考试应该关心的(当然也不能太窝囊)。谁都明白,中国如需发展,要屹立于世界,那就需要大量人才;谁也明白,考试很难考出一个人真正的能力。但是,有人辩解说,我们能找到比考试更好的方式吗?诚然,考试也有泄题、作弊、走后门等不正当手段,但总的来说,要是没有考试,情况可能更糟。这个理由应该说是比较有力的。
不过,我要说的是,撒开泄题、作弊、走后门不谈,我们的考试本身也有相当的不公正,比如它大大便宜了那些死记硬背的人,也大大照顾了那些钻营考试套路的人,把人锻炼成彻头彻尾的应试机器。这些人要是获得好名次,其他人未必服气。而能有效克服死记硬背的,不正是奥数么?当然我们也必须指出,目前,奥数在中国确实比较功利,它没能克服“钻营考试套路”,因此中国队在世界上之所以能够摘金,夺银、在尔后的研究生涯中成绩平平(前面说过,很多带有欺骗性的所谓论文,使用一大堆花里胡哨的概念和符号,恐怕是作者本人都不知所云,远不如奥数来得真刀实枪),就是给这个过多的“钻营考试套路”给害的,真正具有创造力的人还是很难脱颖而出;而国外就不同了,那些在IMO上获得奖牌的,确实有天赋,如得到重点培养,便有望出大成果。所以,切莫奢谈素质教育,即使是考试本身,也有好坏之分。
竞争的好处是激励成功者,而有利于一些狂妄的失败者走出自我;但这一效果未必很明显,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成功者愈加自我,而失败者则自卑了),对于更多没什么感觉、被父母“押解”来的学生,纯粹是浪费时间和财力。当然,这决不是奥数本身的错,我们整个教育等同于应试,其恶果是学生宁愿接受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如星座、迷信等以及其他一些时髦玩意,这是一件非常让人担忧的事情(不是说教育乃百年大计么)。
前面提到爱因斯坦,他成名后还颇有兴致地与人讨论门奈劳斯定理的几种证法。不过,这样的转变过程对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加上考试的负担一重,就更加排斥了。所以,为什么社会中很多成年人还十分粗俗甚至迷信,可以说(至少对这部分人而言)是教育失败所致(但教育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所以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教育部门)。我看了不少报道,对奥数的最大批评无非集中于两点:一是奥数的功利性,摧残了很多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二是奧数只有技巧没有思想,不能培养数学家,甚至还有反作用。
当然,这第一点是不能怪奥数本身的,因为现在的教育体制是这样的,如果取消了奧数,那么还有别的东西来替代它,学生依然要受“摧残”。谁都知道,任何一项制度或体制,都是由一代代适应的人去继承并从中得益,这再正常不过,否则要这个制度或体制干吗?这也就是为什么制度或体制难以改变的原因。
与之不同的是第二点,似乎在怪罪奥数本身。所谓奥数不能培养大数学家,不能理解为奥数是扼杀大数学家的罪魁祸首。因为奥数有问题,那是整个教育有问题;而教育有问题,也决不仅仅是教育本身有问题。中国谋求发展,发展需要人才。可是我们的国民有多少具备这种“人才意识”呢?在国外,也知道考试远远不是挖掘真正人才的有效手段,因此并不十分吹摔第一名,因此在大学里一旦发现好的苗子,许多诺贝尔奖级别的大师都愿意一对一地悉心辅导,可以说是爱才如命。
在中国的大学里,导师带一帮子学生,经常互相不见面,导师搞经费走关系还来不及。所以,要让奥数这么“小”的一块去承担一个很大的责任,本身就是荒谬的。只是偏偏总有一群门外汉,或是见到别人赚钱心里不平衡,或是自以为很有思想,抓住一切机会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不亦乐乎,但对奥数的内容和奥数教育的实质却并不清楚。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我曾在课堂上面对数十位初中生说,“你们知道吗?数学中有七大未解决难题,每解决一个就可以得到100万美元,所以学好数学也是有可能发财的。”出乎我意料,学生的回答是“才100万啊!”这使我颇为震动。
我本来以为他们学习都是非常功利的,原来内心还是能认识到学术的价值。
写到此处,就以一首拙作《水调歌头·赞几何人生》结束吧,我无力把它写得出色,但求表达心意:海上名城夜,宝马聚香车。无论新贵旧友,挥金争豪奢。不绝笑声绕梁,常添美酒盈樽,今宵须尽兴。宴终人散后,多少醉归客。世间乐,莫过此,长嗟叹,人生几何,纸上岁月亦如歌。点线巧妙配圆,皆叹造化奇特。恍然悟真意。天地有大美,知者来唱和。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