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2018、2019连续四年QS世界排名或USNews美国排名前五十强大学录取率超90%。
对广东碧桂园学校刘志海副校长进行了专访,刘校长就创新性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大数据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分享交流,以下为采访整理。
刘志海,2005年加盟广东碧桂园学校国际部,在MYP中学、大学预科任教。担任学校任课教师、学生处主任、校务委员、副校长职务。对于国际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就未来的需要、家长的需求、学生的成长等方面而言,国际教育更能满足这样的需求,从市场角度或者需求角度来看,国际学校的发展空间也很大。随着国民思想的转变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国际学校只会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既能继续符合国家的政策,又能够满足学生家长的需要,成为公办教育的良好补充,但国际学校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国际教育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软环境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人的问题。教育工作非常复杂,而人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基本能力。我们学校大部分的老师还是本土的老师,他们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们接受的师范培训也是传统的。他们去做国际教育,可能还不如一个不是教育师范类的、有一定国际教育的知识的人。部分传统老师有一个固有模式,会对未来有恐惧感,认为保持不变是最合适的,这一点是我认为是比较难转变的。
第二个问题是家长的需求问题。家长的需求是变化的,当他在传统教育成长起来以后,他希望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他们又是很焦虑的。在国际教育中通过课程培养,学生必然会有个性化的成长或者综合能力的提升,家长这个时候是高兴的,但是反过来家长们也有个焦虑:孩子的成绩怎么办?
实际上我们在培训学生的同时也在培训家长,家长应该是是学校的战略伙伴。以往家长和学校之间是对立的,或者是漠视,就像洗衣机一样,把衣服丢给你不管。因为私立学校学费都比较贵,家长认为已经交了钱让学校去解决问题,这个就造成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会不断地出现一些冲突和矛盾。当大家真正成为了合作伙伴,那么就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并最终作用到学生这里。
不管是教育改革,还是其他的一些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论是成功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教育整体仍然是在进步的。但如果这两点做不好,很多刚起步的国际学校就可能会重复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再不断地回归原点的过程。
国际学校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人,也就是教师的能力和思维模式难以转变,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同和支持度低的问题。一个学校最大的价值在于人,在于大家步调是否一致,理念文化方向是否一致,当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学校的硬件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广东碧桂园学校现在的校长是吴志弘先生,吴校长提出了 “平凡领导力”的概念,理念是希望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不是一定要做领袖,但都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能够去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勇于担责,能够在任何时候把团队团结起来,在遇到问题或是分歧时通过沟通、合作找到解决和突破的方向。广东碧桂园学校已经把平凡领导力的锻炼编进了课程。针对现在的孩子不缺营养、不缺关爱,缺少磨练的情况,学校在九年级开设了“一带一路”骑行课程,路线是从嘉峪关到乌鲁木齐,在这个路途当中不需要跟学生解释什么叫做困难,什么叫做坚持。学生在这样的一种体验式的教学当中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种课程比在课堂上用PPT讲出来的更能让学生触动。
回到学校以后,学生对于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还有和家长的关系都会有变化,他们会对人生有不同的理解。这一路上经历不单单会塑造他们的意志品质,对他们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国家现在正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科技创新类产业,但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是有所欠缺的,因为我们传统的文化和思维模式,教育模式,家庭教育都是这样,都更接近于工业化。我们用了一些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想培养出个性化人才是很难的。所以说在未来想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多方不断的突破,不断的前进,守是守不住的。但是创新同时要严谨,创新不是胡来,不是单纯的标新立异。现在有的创新好像又过头了,就好像杯子都不能叫杯子了,要换另外一个说法,这不能叫创新,创新的应该是思维。在未来的社会当中,人工智能也好,云端大数据也好,这种科技的进步可能让技能性的职业在未来的机会越来越少。未来不需要这么多低端人才,他们创造的价值也是有限的。我们的团队,包括学生,都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思路,大家才能够在工作的各个环节打开这种枷锁,否则都是把手脚捆住的,你还跟他说:“你要快点走。”我觉得创新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新词,但是创新还是要有一定的严谨性作为基础。
从广东碧桂园学校来讲,我们有机器人教室,创客教室,3D打印教室等等,学生需要这样的一个空间去发挥,同时我们也聘请了一些高端团队指导学生。我们还把这些内容进行了课程化,把硬件、师资通过合理的课程手段进行了分配。学校还有一个专门的个性化中心,并根据学生的年级进行难度划分,满足各层次学生都有创新的环境和土壤。
首先数据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些表面看不到的问题,并且通过数据我们更能找到问题的方向和解决的策略。因为大数据用人工是不可能实现的,拿excel表格统计不叫大数据,只能叫做统计表。在这种数据的运用上,数据需要具有真正实际的意义,而不是让员工和团队陷入到表格中去,最关键的点就是怎么能够操作方便,并且保证数据又能够真实有效,通过数据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广东碧桂园学校在预科的教学当中是走班制的,老师和学生在不断流动,就会出现一种情况:老师找不到学生,班主任找不到学生,学生也找不到老师,家长也找不到老师。
因为学生和老师都分布在各个不同的教室,教学任务也都不同,这个数据就会出现一个空档。因为一个班主任老师面对的任课老师不是六、七个,在分层、分班之后,可能是二十、三十甚至四十。班主任很难了解学生整体的情况,所以数据的问题在于怎么能够迅速统计。如果学生出现了问题,比如作业没交、上课迟到甚至缺课,这些信息没有及时沟通,过了一个月再找学生已经没有用了,之前为什么不认真听讲学生都不记得了,所以数据一定要有即时性和时效性。
基于这样的一个困难,广东碧桂园学校开发了一个学生信用积分系统。任课老师上完课以后要迅速反馈学生上课状态、作业完成情况、提出了哪些问题、学习状态是积极的、有效的还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通过对这些情况进行记录,同时尽量用分数表示,在标准化以后,因为它是即时的,导师只要一打开系统,就看到自己班的学生今天有没有人迟到,知道谁迟到了,然后是怎么样的情况,再去进行跟进,这样信息就很迅速的传达到他那里。
一个学生的满分100分,减分在15分以下的,这是导师需要关注的,这肯定是出现了问题而且经过了一段时间。导师没解决好,那Master就要介入,去约谈家长、或是给予其他支持。通过这样的一种手段,实际上把问题也进行了一个分责分类,该班主任导师处理的班主任导师处理;该master处理的master处理。这样的话大家工作是清晰的,哪些学生有什么情况我们心里也是有数的。假设一个学生连续扣分到15分了,通过谈话教育完以后,他在通过努力去加分,或者是尽量不减分,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有效的。
所以我认同用数据去说话,我的工作95%以上都和数据有关,数据是不骗人的,包括我们老师的评价,我都希望用数据说话。数据对教学的意义不仅仅是辅助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对老师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估也更科学、更有效。
我做负责工作以后,从来没搞过老师投票评优,每到月底,当月老师教育教学活动各方面的分数也就都通过数据展示出来了,就不需要等到年终,再进行投票评优了。所以数据在这方面更合理化,也调动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老师知道自己的方向,也就不需要再去推动老师,所以大数据应用到学校工作我很赞同,同时我也是一个实施者。
不管是创新也好,个性化教育也好,大数据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以及创新型的人才的培养,那么就包括了创新型老师、团队和学生这些方面,这就需要更自由的环境和更灵活的方法。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