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我们分享经验的同学是北京101中学国际部2019届毕业生,即将进入芝加哥大学经济&比较文学专专业学习(2023届)。备考阶段她取得了AP 4门五分,和1门四分,心理学、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微积分、统计五分,英语写作四分的成绩,同时SAT1600分满分,托福拼分115。
她还获得了USAD中国总决赛8枚奖牌,国际总决赛4枚奖牌;NEC美国经济学挑战赛专业组华北赛区个人总分第二,团体铜牌;国家语言学奥赛三等奖;CYBL商赛团队第二名(队长)
但是即使是这样优秀的她,也有规划出差错的时候,SAT2考试,因为时间规划不合理而导致慌乱,考试时竟然连计算器都坏掉了。
就让我们带着取长补短的心态,去了解一下她的备考故事——AP+SAT2+NEC备考心得
首先来看一下她的备考时间线,仅供参考
高一 2月 托福
高二 10月 SAT首考
高二 12月 SAT2 NEC 初赛 USAD部分科目
高二 2月 USAD中国决赛
高二 3月SAT二考 NEC中国赛
高二 4月 USAD美国决赛
高二 5月 AP
高二 6月 SAT三考
高二7月 托福二考
高二 8月 SAT四考
高三 12月 托福三考
高三 1月1日 ED2申请芝加哥大学
高三 2月15日 拿到芝加哥大学offer
考试心态:不要追求“全球满分”,一门四分问题也不大,最重要的是:看开点。
第一点,有能力的情况下多考几门AP,这样在申请的时候会使自己的profile显得比较厉害一点。
第二点,将精力放到比较难的科目上。有的科目容错率是非常高,当你复习到一半时,就可以先做一套真题,然后算一算容错率,然后看一下自己在学到什么地步能得到五分,如何觉得ok了,就可以先把这科暂时放一下,然后再准备其他科目,这样的话效率会比较高,当然我说的这个方法仅仅是从比较功利的这个角度来谈。
第三点,不要强求“全球满分”,“全球满分”指的是这门科目不仅是五分,而且一道错题都没有,我特别羡慕学校之前一个微观经济学“全球满分”的同学,但后来发现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第四点,一门四分其实并不是很大问题,学校不会因为你得一门四分就不要你,更何况还可以选择性报分。最近经常有人问我说,美史等科目四分怎么办,对于这种问题,我一般都说你看开点儿,不要想太多了。
AP 微积分
难度较低,容错率较高,一定要争取五分,对于有些很难的但是又不常见的知识点,可以选择性放弃。但是基础的知识点一定要把握住。
AP 心理&经济
心理学难度很低,研究透往年真题的每个选项和其针对的理论,因为很可能又会成为新一轮考试的考点。经济学容错率其实比较低,但是题目不难,也是应该把握住真题。
AP 英语写作
它不仅仅是英语语言水平测试,更有一种英语语言规范的东西在里边,是SAT更专业的版本。对于选择题,建议掌握所有关于修辞手法,脚注,出版规范,文章分析的术语,然后多把时间用在准备作文上面,因为写作文时间非常紧,只有半个小时不到的时间,所以建议大家准备几个可以用的分论点或者支撑论据。可以是通用的理论,人物案例,学术原理来做万能的分论点/论据,例如社会心理学理论 social learning等。
备考心得:稳中求胜
AP复习主要以真题的CB官网为准,建议大家不要盲目地参考巴郎或者普林斯顿,因为里面有一些过难的东西或者和考点不是很匹配的东西,这样会浪费你的时间。还有一点就是每年的容错率其实都不一样,所以大家还是尽量稳中求胜(把握基础)吧。
人无完人,在AP大满贯的同时,这位同学因为规划不到位,SAT2成绩并没有特别理想,数学790,美史700,物理750+,不过好在她申请的专业,不需要过多的理科成绩。她也特别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下经验,避免大家“重蹈覆辙”。SAT2成绩相对于其她而言,遭遇了“滑铁卢”SAT2滑铁卢,她给自己总结了5条原因。
第一个原因,时间规划不合理,我是在高二的12月考的,这个时候我其实已经差不多忘了我高一学的东西,而且那时候刚开始学高二的AP,所以知识会有些混淆。
第二个原因,准备时间短,当时只有十天准备。我12月考试前没有什么长假,当时我刚考完midterm,又正好赶上NEC的初赛,忙的焦头烂额。
第三个原因,我报了不擅长的科目。我个人是文科比较好,物理不太好,但是却选择了物理。就因为我们学校大部分人考的三科都有数学、美史、物理或者化学,所以就没有考虑其他的科目,但其实我考文学的话会更好。
第四个原因,我短时间自学没有培训,因为我十年级的知识不太匹配SAT2的考试范围,但是短时间自学效果也不太好。
第五个原因,考数学的时候计算器坏了。因为那时候我也在学AP微积分,所以我的计算器里存了很多微积分的东西,比如运算过程,很长时间没有清理过计算器。可能是因为内存太满,我数学考到一半的时候,它自动开始重启,花了很长时间才恢复使用。
SAT2针对性建议和肺腑之言,全都在这里
第一点,考试时间建议在高一升高二的8月,或者是高二的10月。这样的话,首先没有那么忘记高一学的知识,你也没有进入其他学科比如AP的学习,这样记忆还是比较崭新的。
第二点,8月和10月还有有个好处,就是考试前有暑假或者十一长假,来复习这个学科考试。因为SAT2和SAT是不一样的,SAT2是一个学科测试,不像SAT只是一个水平测试。SAT2考的是专业的知识,如果没有复习,没有一些积累的话,大概率是考不好的,总而言之,SAT2考试需要充分的时间准备。
第三点,建议报自己擅长的科目,不要大家都考什么科目就必须从众,更多的还是要从自己擅长和所想申请的专业上去看。
第四点,参加培训很重要,我们学校的教材没有很深,很广,所以跟SAT2考点不是很匹配,尤其是物理。物理其实考得非常广,包括电磁学等,甚至会考一些跟科学家有关系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培训还是重要的,会帮助你更短时间内补充知识点的补足。
第五点,检查你的考试用具。大家考SAT2数学的时候,一定要把计算器清空,这样的考试的时候考才不会出问题。
数学基本上是pre-calculus,而且挺简单的,但是我觉得考试范围是超纲了,当然这也取决于你高中用的教材。我觉得大家还是要考前做几套真题或者OG题目来查漏补缺一下。我当时考试的时候有点自大,觉得数学没有什么好复习的,直到真正考试那天,考到了统计的东西,但是我没有学过。当时是碰到一个陌生的概念,当时不认识,就没有做这道题。所以建议大家还是要查漏补缺一下,即使数学很好的同学。
物理考试考点广,题量大,一定要参考一下历年真题来复习。
我推荐两本书,一个是direct hits,一个是kaplan,这两本教材跟真题的考点是比较吻合的,这样复习时候比较方便。还有提醒一下大家,就是美史的政治侧重比较比较重,建议大家学习的时候,往政治方面分析一下。我当时一个失误是两本书一起看,所以最后两本书都没看完,直接导致我近现代美国历史那段儿复习比较薄弱,考试时出错就比较严重。所以建议复习时一定是先完看一本书,再看一本书,建议从kaplan开始看,这样的话不会像我这样出现一整块的知识点漏洞。
这位同学获得了NEC美国经济学挑战赛专业组华北赛区个人总分第二名,她是怎么准备的呢?
备考:AP做基础,A-Level&IB都参考,注意美国经济大变动事件
NEC分为微观、宏观、时事三门。宏微观部分以AP经济为基础,但范围超过AP,在把握好学会的知识后,建议AP学生参考Alevel教材,甚至IB的教材读。同时要善用往年例题和资料包里的例题。时事经济部分考察积累,范围广很可能准备不到考点。建议平时关注经济事实,但是准备范围不限于现当代,还应该了解美国历史中的经济危机和大变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从美国的角度准备出发,多深入了解下美国的经济制度、重大的经济危机、体制变动等,而且不仅是现当代的经济事件还有很多历史经济事件,比如美国哪个总统推翻了金本位制。
如果备赛时间过短,就不要太过于抓时事经济部分,我当时只有5天的时间,又感觉自己宏微观经济基础不错,就将重点放在了时事经济上,其实时事经济范围很广,并不容易短期迅速补足,也很难压中,所以还不如去巩固宏微观部分,打牢基础,争取不扣分。
参赛:重视基础,团赛灵活配置
NEC考试分数评判时会像SAT2那样实行错题倒扣原则,所以建议参加NEC比赛答题时千万千万不能蒙题,不会的就空着,这就要求参赛选手巩固好基本的知识点,保证自己懂的点都答对,这样会确保总分比较高,尤其是对想要得个人总分奖的选手。
但是要得团体总分奖的选手们可以采取一些“战术”,团体评分规则是4人的小组每个板块都是取前3名的分数,所以团队的组员们就可以取长补短的分配任务,例如,A学生微观经济部分不太好,ta就可以优先备赛宏观和时事经济,然后微观这部分让其他组员来准备,这样能让团队比赛准备效率最大化,也很有可能让总分提高。
写在最后:所有人都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连芝大学霸也不例外,从这位同学的故事中,小编还是觉得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规划】二字。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