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热”指的是21世纪初中国大陆学生、家长和教师大规模参与国际奥林匹克数学学术活动(英语: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简称:IMO)及其他类似学术活动有关培训这一群体性事件的代称。 十余年间,奥数在中国已经从无人问津,变得炙手可热,上“奥数班”似乎已经成了90后的共同回忆。而近年来,随着奥数成绩在国内学生升学中的作用逐渐降低,“奥数热”似乎也很少被人提起。
从最近的年份说起,2019年的国际奥数比赛刚刚结束,中国队和美国队并列第一。更有趣的是,美国队6名参赛队员中,有5名都是华裔选手。在几个华裔只占极少数的西方国家中,代表这些国家参加奥数比赛的也几乎清一色都是华裔。
例如,新西兰6为队员中5名华裔,加拿大则全队都是华裔学生。华裔在奥数比赛中具有如此强的压倒性优势,可在过去的数年间,却因上述提到的国内素质教育对奥数培训的不鼓励,而几乎没有得过冠军。相反是美国队,在过去的5年中4次夺得冠军。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在同样的种族天赋下,为什么我们自诩传统数学强国,反而不如看上去数学基础教育薄弱的美国更能开发学生的数学智商、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罗博深17岁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学术活动,并获得银奖。21岁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数学系,以4.3/4.3的GPA获得荣誉学士学位,并开始担任美国国家奥数队副教练本科毕业后获得丘吉尔奖学金留学英国剑桥大学,2005年获得高等数学研究证书;2009年底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27岁时开始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数学系任教,2015年从助理教授晋升为副教授。
罗博深教授接受采访时曾回答关于“美国人、美国社会是否重视奥数”?他举出了几个例子,2015年他带队国际奥数并获得冠军时曾被邀请赴白宫,同时收到了来自刚宣布竞选总统的希拉里的贺电,并且他说美国社会很多人对数学、奥数都是非常关注的。
因为参加奥数的都是高中学生,所以他们马上会面临升入大学的挑战,而奥数在升学中的含金量究竟几何?他说参加比赛的学生,大多数都去了麻省理工和哈佛,“稍差一些”的也会去到加州理工、卡耐基梅隆大学、普林斯顿和斯坦福。但他也同时坦言,只学奥数并不能保证学生进哈佛,毕竟美国大学录取还要考虑语言能力、领导力和其他经历。
从就业的角度讲,参加过奥数比赛的人并不一定要做数学,在其他领域也都能取得成功。他说以美国队队员为例,他们有一些去做数学研究了,也有一些甚至在没有上大学之前就被硅谷的科技公司、对冲基金公司争抢,也有很多人当了公司的创始人。
一向以素质教育著称的美国,在奥数培训上遵从的原则也是以开发兴趣为主。但同时,罗博深教练说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是为了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让他们在数学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崇尚快乐教育,也并不是不关注训练,也一样要勤奋刻苦,他们往往经过11个月每天数小时的自学,最后会有3周集中训练。
而想参加IMO,第一步要参加的比赛叫美国数学学术活动(American Mathematics Competitions,简称AMC)。AMC是由美国官方组委会发起的知名度含金量超高的数学学术活动,也是很多藤校入学申请的必填成绩,AMC的成绩是被美国官方认可的,跟其它自办的学术活动性质不同,难度也不同,主要是筛选优秀的数学尖子生。AMC分8、10、12三个年级的比赛,学术活动考察的知识范围包括(但不局限于)代数、数论、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排列组合、概率统计、逻辑推理等。可以说是美国高中生证明自己数学能力和水平的必经之路。
越早越好。 数学学术活动除了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外,还有他们的创造力、耐心、心理素质,AMC需要参赛学生在75分钟内答完25道题,也是对学生高压下管理时间能力的挑战。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小就锻炼学生,此外小时候吸收能力强,外部干扰少。提早准备远胜于让学生12年级一边准备标化考试申请大学、一边从头学习所有奥数知识。上面提到,除了数学能力外,学生还要有极高的心理素质,毕竟不像很多标化考试可以经常反复去考,AMC每年每个年龄段只有一次。
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如何平衡好自己的心态,从容应对,在比赛中对于答题有自己的策略就显得格外关键。此外,AMC考试很多学生会有答不完卷的情况出现,主要的原因就是英文题目看不懂,查字典耽误太多时间。所以AMC这项学术活动,我们不但要学习数学的知识点,对英文能力的要求绝对不比数学低。
AMC作为学术活动,与学生在校内学的数学课,自然是有非常大的区别。学校的数学有非常明确的知识点和进度,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就能有六七成。而学术活动数学只有非常笼统的考察方向,学生自己是发散并提炼出全部考察内容的,此时就需要专业机构和资深导师依据每年考察重点,系统地规划学生的学习路径依据训练学生的答题思路。
虽然学生也能从网站上获取往年AMC考试真题,但正因其难度很高,依靠高中的知识水平,是无法把题目全部做对的。
此外,中学数学学术活动很多时候是借鉴了大学数学的理论和思路,凭借高中生的自己的理解能力,就算是对照答案能了解这道题怎么解答,也不能举一反三,理解背后的知识体系。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