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是一个更大的学习课堂杨文认为,课内学习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与唯一。课外学习同样是学习,而且多是课内学习不能替代的。夏杨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多地得益于课外学习。
现在不少家长望子成龙,为孩子选择了各种各样的课业辅导班。可杨文认为,课外补习课文知识,会向孩子传达一种潜在的信息,那就是课上学不好没有什么关系,辅导班上还可以亡羊补牢。如此长期的心理暗示,会使孩子转移课堂学习的有效注意力。况且辅导知识不少还是已经学会的内容,甚至是课堂所学内容的重复,这又自然减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课外辅导就成了孩子的一种精神依赖。其实,只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课内知识就可以当堂消化。所以,杨文为夏杨所选的都是课业辅导以外的小记者、航模、游泳班等。
有一次夏杨因为粗心,被罚抄100遍英语单词,尽管夏杨已经掌握了,但师命难违,杨文只好为儿子捉刀代笔,让夏杨腾出时间去学习感兴趣且有益的东西。她认为,这种“弄虚作假”纯系无奈之举,甚至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挑战,因为有些作业孩子已经会了,如果再做,既浪费了时间,又抑制了探索的兴趣。
1991年,夏杨8岁的时候,杨文为他报了电脑班。这个班内唯一的小孩子,从那个时候起,便如痴如醉地走进了信息时代。在一些家长闻“网”色变的时候,杨文却鼓励夏杨上网。她说,上网可以为孩子推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户。因担心孩子上网误入歧途,无异于因噎废食。同时,她还为夏杨买了CD和VCD,让他从中尽情地享受现代生活的美好。生命个体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必须让其体验现代生活的林林总总;父母不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应当将其塑造成一个德商、智商和情商俱佳的现代人。
夏杨的课余爱好特别广泛,绘画、武术、音乐、电脑、播音、写作、旅游等。这种课外活动与业余爱好看起来有点儿不务正业,其实一点儿也没有耽误“正业”。这个既没有参加过学习辅导班,也没有请过家教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里却一直名列前茅。在山东省实验中学就读期间,他还获得了全国中学生英语辩论、演讲两个一等奖,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二等奖,化学、物理和生物都多次在全国学术活动中获奖。他的电脑编程也颇有名气。而且在高中阶段,他还对自身的身体结构和生命的起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由此爱上了生物。临近毕业时,他对生物学的求知欲已经远远超出课本的内容,他立志报考在生物学方面独树一帜的剑桥大学,而且一举成功。22岁从剑桥大学本科毕业之后,他成为以最高全额奖学金直接攻读剑桥大学最好的实验室的博士生。
书刊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爱上读书的孩子,一定会终身受益。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夏杨很小的时候,杨文就为他订阅了很多杂志,且陪伴他共同阅读。
从小耳濡目染,夏杨爱上了读书。于是,杨文就根据他的兴趣,不断地为他提供读物,且不断地更新内容,让他感受与书为伴的幸福。书成了他的最好朋友,看书甚至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当年,尚不会写字的夏杨,年仅6岁,还未入学,就可以阅读《人民日报》等报纸,更不用说小儿故事书。进入小学,他不但感到学习语文轻松自如,而且跳了一级后成绩依然非常优秀。
夏杨上小学的时候,看到做大学老师的爸爸在编书,也来了兴致,说要编书,并且要当主编。杨文对此大加赞赏,而且为他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图片和资料。于是,作为“主编”的夏杨就编了一本本连环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所编之书由画变文,就又有了一本又一本文字之“书”。
夏杨在高中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时候,对剩余价值产生了兴趣,于是从图书馆里借来《资本论》,一页一页地“啃”起来。没想到,后来他在《时事》杂志撰文就剩余价值发表评论,令一些专业人士也惊叹于他的理解力。大学毕业后,夏杨成功竞聘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的职位,这或许与他当年学习《资本论》有一定的关系。
当今多数学生行走于“两点一线”之间,并无走出去见世面的机会;可杨文夫妇二人,则为夏杨见多识广提供了契机。
1992年,杨文从英国留学回来,被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吸引,就跟丈夫商量,带上夏杨一同前往。时值期末,孩子即将参加考试。这种有悖常规的行为,被孩子的老师严肃地批评了一番。可杨文认为,让孩子见识一下经济特区,不仅能开阔孩子的视野,还能更新孩子的观念,培养孩子的开拓意识,这比提高考试成绩价值要大得多。
当年,杨文带着孩子转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春天的田野,夏天的海洋,秋天的山峦,冬天的高原,杨文和丈夫都带着孩子去体验。自然的广博,还有亲情的快乐,使夏杨的心灵得到了放飞,也使他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杨文认为,放松心灵是人的情感需求,对于孩子来说,与之相伴的,还有精神的自由与智慧的开启。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夏杨在父母的带领下,在各种人群中行走,他不仅能听大人的谈话,也可以与他们聊天,这种老师是在课堂上寻觅不到的。夏杨的父母还特意为他安排了与优秀人士交流的机会,让他在与“友直,友谅,友多闻”益者三友交往的过程中,增长知识与见识,提升心理素养与人格修养。
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寻师觅友的过程中,夏杨学到了一般孩子难以学到的各种各样的本事。他在剑桥大学的时候,就成功地获取了做1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助理的机会。他两年连任剑桥大学学生生物社团主席,其间邀请了1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参加社团活动,收到了几十封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亲笔信。他还创办了剑桥大学中国医学协会,并担任首任主席。他用他的真诚、自信和智慧与国际上的人交往,更从与这些国际大师的交往中学到了令人高山仰止的品格与才识。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