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上海最好的国际学校是哪一个?平和好还是世外好?
首先,无论是平和还是世外,的确每年都有大量优秀的毕业生申请到世界名校,但它们并不是国际学校。(世外有境外班)
其次,平和好还是世外好,这个问题很难给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国际教育这条路,不像中考和高考,有一套统一的试卷,按一套统一的标准去考核,从而排出一个具体的名次。这也违背了国际学校的办学理念。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国际教育相关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理解,同家长交流交流。
国际学校通常是指为在本国生活的外国侨民提供母语教育的学校,部分也招生本国学生。
国际学校是指跟随外国侨民母国的教育制度,为外国侨民提供其母语教育的学校。近年来又发展成同时可以为本国学生提供国外教育模式的学校。一般来说,国际学校(英语:International School)是提供中等或以下程度的教育,并拥有相当比例的外籍学生,而且实施外国学制的学校。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法中并没有出现“国际学校”一词,但仍有一系列的学校符合上述定义。——来源百度百科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国际学校是指只招收外籍孩子的学校,所以也许叫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更为合适。虽然现在很多媒体把国际学校这个概念扩大了,只要是走体制外教育,以出国为主要出口方向的学校都叫做国际学校,但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纯国际学校是为外籍学生提供中等和基础教育的学校,一般是K12体系的。江浙沪比较常见的有:贝赛思国际学校、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德威英国国际学校等。
国际一体化学校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也简称为国际化学校/国际化双语学校,主要为中国籍的孩子提供系统的国际化教育,基本放弃中高考路线,以出国为主要升学方向。
这类学校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仍然是国家课程大纲为主。教育部一再强调: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以任何形式引进境外课程。所以即使是这类国际化学校,在小学和初中,也仍然以国家课程大纲为主,国际课程只能是融合进来,或者在授课模式上参考国外的体系。
对比上一部分讲的纯国际学校,因为是给外籍的学生读的,所以从小学开始,就是以国际课程为主。这是国际一体化学校和纯国际学校最大的区别。
简单来理解,这一类可以概括为在高中阶段开设国际课程,以出国为主要升学方向的学校/班型。
上一部分刚讲,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以任何形式引进境外课程,高中已经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了,所以各大高中纷纷开设起了国际课程。说句调皮一点的话,在上海、北京这样国际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大都市,优秀的高中不开个国际部,或者弄一点国际交流项目/合作,出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学校有多牛。
这个部分的国际高中或者说国际班,每年的申请季可是教育届的焦点话题,“早申放榜”、“藤校放榜”、“英国G5名校放榜”......这些是实实在在可以看出一个学校国际办学的实力的。
这个概念就更宽泛了,一般可以理解为强化英语学习、用中文和英文同时授课的学校。在这个宽泛概念下,国际一体化学校是包含在双语学校里面的。
但在现实中,只要是开了几节英语课,招了几个外教,弄了一些社团的学校都恨不得举着牌子称自己是一所双语学校。毕竟沾上双语学校的味道,整个学校的档次就提高了。当然,不乏一些真的非常优质的双语学校,但因为对“双语学校”的定义并不明确,所以“双语学校”这个概念并不能代表一所学校的品质,更不能说明双语学校就一定比普通的体制内学校更好。
很多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全方面发展、英语能力,所以在选择学校时,对于“双语学校”都会忍不住在心里加几分,甚至把双语学校和国际教育打等号。这是不可取的。
国际教育并不是强化学习英语,然后出国那么简单。从国际课程以及授课方式上来看,它其实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双语学校不等于国际教育,它只能说是在为国际教育打基础,做准备。而国际一体化学校,在整个学校的氛围、上课的环境,和中外教的比例上是更接近国际教育的。
叨叨絮絮说了很多,不知道看到这里的家长,对以上几类名次是否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还是说看完觉得更复杂了。
其实都没有关系,国际教育是一条新的路,虽然出国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但国际教育真正走进寻常人家,成为街头巷尾可以聊的话题,还真的是近几年的事情。
按统计数据来看,江浙沪是国际(化)学校/双语学校新增最多的地区,面对这些新学校,家长所有的谨慎都是对的,所有的学习都是有用的,所有的思考都是教育理念的翻新和进步。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