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和助研是美国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一方面,不少同学都是靠参加助教和助研的工作获得资金支持,我认识的大部分中国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是靠这样的方式支持自己在美国求学和生活;另一方面,助教和助研也是研究生学术训练的有效途径。本期「美国大学面面观」邀请了一位好友 BY 介绍美国大学的助教制度。BY是中西部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的博士候选人,读博期间他承担了多门课程的助教和独立教学工作,还先后到西雅图、芝加哥等地的学校访学研究。他将结合自身和身边同学的经历,介绍助教选拔和培训、工作职责、薪酬三方面的内容。
和中国的大学相比,美国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一项突出特点是助教(teaching assistant,简称 TA;有的学校也称为 associate instructor,简称 AI)制度。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大学中助教的选拔和培训、职责和薪酬。
一般说来,美国大学中的助教往往由本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担任,博士生更为普遍,偶尔也会由高年级本科生担任。助教的人选可能由教授直接指定(如教授本人的研究生或相对熟悉的学生),或者由学院根据研究生们的专业特长、技术特点和偏好统一分配。例如,下图是某大学信息学院发给全院博士生问卷的一部分。图左意在了解博士生们的专业特长和技术特点,图右意在了解博士生们的个人偏好,以便更好地分配助教工作。
美国某大学信息学院博士生问卷考察了博士生在编程、网络开发、数理统计、设计、演讲表达和写作方面的能力。
如果一名研究生的母语不是英语,在他/她成为助教之前,往往还需要进行英语能力测试(在某些学校,托福的口语和听力成绩高于某个分数则可以免去这项考试;这一规定因学校而异)。英语能力测试往往是由高校内英语或者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面试,考察被测试人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只有通过了这项测试才有资格成为助教的候选人。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助教与学生交流的有效性。在笔者的学校,英语能力测试结果分为1-5五个层次,1为最好,5为最差,大部分学院要求助教候选人达到3及以下,而商学院和其他一些对语言要求较高的学院则要求达到1或2。如果某次测试没有达到要求,被测试人还可以报名下一次的测试,一年共有六次机会。
由于提供一定的经济报酬,很多博士生都希望找到一份助教工作来维持日常生活的花销,但并非所有通过了英语能力测试的博士生都可以担任助教。在某些院系助教需要“竞争”,由教授或学院“择优选用”。比如计算机专业,绝大多数博士生都具备本科基础课助教所需的技能(如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等),因此“竞争”较为激烈。其他院系的某些课程情况很可能完全不同,由于拥有某项技能(如分析性写作、人机交互设计、机器人编程等)的博士生数量较少,“竞争”会小很多。此外,在助教岗位工作的博士生数量还受到博、硕、本生三类学生比例、课程与学生数量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一门课中的助教数量由该课程的注册学生数量、课程性质和课程难度决定。例如,一门本科低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可能需要5-8名助教,但一门硕士的专业限选课可能只需要1名助教。
在课程结束前,学校或学院会向学生发放问卷评估该门课程的情况,其中就包括对于助教工作的评估。如果一位助教被多名学生投诉,那TA很可能会被学院约谈或警告, 甚至导致之后不能再承担助教工作。
在开始工作之前,学校或者学院会对新任助教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和学生收发邮件的注意事项、和学生进行开放咨询 (office hour) 的注意事项、学术规范和与教授的相处方式等。比如,培训中会提到,在与学生进行邮件沟通时,一定要采用学校的官方邮箱 (即以 edu 结尾的邮箱),不能用自己的私人邮箱 (如 Gmail 等),以便学生和助教之间存在纠纷时学校可以更细致地了解邮件的内容,对助教和学生双方都是一种保护(邮件的使用可能也是中美大学间较大的一项差异,此文不再展开);在办公室和学生进行开放咨询时,应该保持办公室门敞开,并避免和学生有肢体接触;如果真的发生了肢体接触,最安全的部位应当是学生的肩膀;等等。
助教的职责要由助教本人、教授和学院三方面共同确认达成一致。一名助教的职责在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中都有所差异,例如:化学和生物专业的助教可能需要在实验课上指导学生做实验;数学和经济学专业的助教可能需要在习题课上为学生讲解教授规定的习题;计算机专业的助教可能需要在上机课上指导学生完成一些编程作业;设计专业的助教可能需要在小班或讨论课上和学生讨论设计的细节;社会学和人类学专业的助教可能需要自己带一个小班,针对课堂中布置的文献进行充分讨论。在教授不能完成其教学任务时,可能需要助教来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工作。尽管存在差异,助教工作还是具有一些最基本的共同职责,如批改作业、课堂签到、监考、设计和维护课程网站、设置开放咨询时间为学生答疑、辅助教授完成其他任务等。
为了说清楚助教的薪酬问题,我们有必要从美国博士生的奖学金(薪酬)规则开始讲起。一般说来,学校会为博士生提供一些经济资助,这些经济资助可以作为学生平时的生活来源。但是,这些经济资助有的是无偿的(以下称为第一类奖学金),有的则需要通过工作来“兑换”(以下称为第二类奖学金)。
第一类奖学金称为 scholarship 或 fellowship,这些奖学金不需要博士生做任何工作即可获得,而且这些奖学金不需要交税。这一类奖学金的获得者往往来自于资金比较充足的学院和教授实验组内。
第二类奖学金称为 assistantship,一般需要博士生通过助教或助研的形式来“兑换”,因此博士生们往往称其为“工资”。“工资”往往需要缴纳一定的税费,因此实际到手的数额往往略少于应发数额。“工资”又有两种不同的计薪方式:一是按月计薪,如学院和博士生签订合同规定每周工作20小时,每月拿固定数额的薪酬;二是按小时计薪,学院和博士生签订合同规定时薪(往往在10-30美元每小时不等),博士生工作时往往需要用一个系统来计时,最终按其在系统中记录的工作时长发放周薪。
学生在该段时间内的总收入由这一系统中记录的工作时长决定。
其实,经济资助只是助教所享受的福利之一,如果博士生在担任助教的同时又以学生身份选课,那么学费和健康保险有可能由学院承担,但这也不绝对,需要由博士生与学院之间签订的合同来决定(例如,在很多高校,学院不提供拿时薪博士生的学费)。显然,这也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开支。
一般说来,博士生每月的奖学金在 800-4500 美元不等。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的工作内容均会带来一定的差异。例如,生活成本较高的城市,学校提供的经济补助会高些,反之亦然;商学、生物学等专业提供的经济资助会高些,传播学、人类学等则相对较低;高年级博士生的时薪可能会比低年级博士生的时薪高;等等。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除了经济上的回报,助教工作本身对于博士生们来说也是一种训练。由于很多博士生未来会到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助教工作作为他们教学实践的第一步,为后续共同或独立教授一门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它是美国高等教育博士阶段学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