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决定留学那天起,焦虑就来了。家长在孩子留学申请的过程中,纠结、焦虑、反复摇摆,如何才能从焦虑走向淡定,不忘初心,想想为什么而出发,是个好方法。
2009年我的女儿考上了本地比较有名的一所外国语学校,当时有几种选择,一是到户口所在地一所本地还算中上游的初中;二是到本地一家非常有名的学校的双语学校初中部,将来有机会考到该学校的本部高中,这个学校的高中是本地区最好的高中;三是就读于上面说的这所外国语学校,该校6年一贯制,与上面两所学校不同的是,不需要参加中考,高中后直接考大学。
当时我坚决反对上这所外国语学校,理由是没钱而且还要住校!我知道这所外国语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都要出国留学的,极少一部分参加国内高考。我们是工薪阶层,自费出国留学对于我们这个家庭来说将是个沉重的负担。当时我爱人认识的几个朋友的孩子在这个学校读书,都反映该校不错,孩子们学习啊生活都很快乐,我又征求了一下孩子的意见,她坚决要去,我和我爱人商量了一下,那就顺从孩子的意愿,高高兴兴地送孩子到这家学校就读了。
我们开始就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没太在意孩子将来的走向,孩子学习也很好在班里名列前茅,住校生活总的来说也算适应,我们家长也没什么焦虑的。初二暑假的时候,孩子被学校选拔到新加坡交流学习一周,回国后她就和我们商量要出国留学。她告诉我,新加坡的教学先进环境好,出去后挺开眼界的,寄宿家庭的妈妈也动员她留学。我和她妈妈也打听了学哥学姐,感觉出国留学是个好的方向,培养孩子嘛,值得!
当踏上出国留学这条路,焦虑就始终伴随着家长和孩子,找什么样的补习班、搞什么样的活动、中介机构该如何选择等等等等,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本来一帆风顺的能一眼看到底的日子怎么说变就变了?
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孩子上学了我们就研究各种信息,周末回来就带着孩子奔波于补课班,忐忑的心始终是悬着的,焦虑却是一点一点积累,终于有一天彻底爆发了!
起因是我带着孩子参加一场美式辩论赛的活动,偶然遇到一位朋友,当得知她的孩子也要出国留学,托福首考近110分,SAT也参加了一次考试,成绩也还不错,SAT2满分!而我的女儿托福才考了一次,SAT课程才开始学习,并且还为要不要换补习机构纠结,可以想象我当时焦虑的心情达到了顶点。
过后我找到了这位朋友,她耐心地对我说,看得出来你很焦虑,教育孩子不能这样,尤其你是女孩,成绩不是最重要的,要让她懂得爱与被爱。如醍醐灌顶,我彻底醒了!
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焦虑了?为什么如此焦虑?我渐渐知道,不仅是我,还有无数的家长也在焦虑。即将成为留学生的家长焦虑、已经出国的孩子家长也焦虑、即将毕业的留学生家长更焦虑!为什么啊?难道留学之路注定是一场焦虑之旅?
无数的家长问我,孩子该不该出国留学,有的家长和我说原来是希望孩子能出去的,学知识长见识,可现在越研究越迷茫,到底该怎么办才是对的?我也见过好多孩子原来是很坚决的留学派,可过一段时间家长就会很正式地告诉我转向了,不出国了。
难道出国留学=焦虑?回想起陪孩子留学一路走来,应该说厘清焦虑的原因还要回到为什么要送孩子出国留学这一问题上来。我接触过相当多的家长提起出国留学,就会提及谁谁谁家的孩子读了名校,进了投行,买了大房子,赚了高薪,娶(嫁)了好老婆(老公),仿佛留学=五子登科!且不说能成为这样的孩子为数并不太多,更很少人知道他们超出常人想象的付出和汗水。以投行为例,每周工作时长之长令人吃惊,据一位在美国读商科的孩子讲,她在大学时曾经在投行实习过,朝9晚9是正常班,朝9晚12是加班,朝9早3(第二天凌晨),也不稀奇,大家可以算算每周工作是多少小时,怪不得有人把这些名校的毕业生叫做华尔街人肉。
前一段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很火,说的是一位南京外国语的家长用了180天寻访了130位在欧美留学的学生。这位曾经焦虑无比的妈妈在寻访之后,发现她和绝大多数中国家长一样,焦虑集中在名校,GPA,就业,薪水,移民。可留学生想的是未来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位南外的家长渐渐明白了,她是用碗和筷子吃西餐,既滑稽又无效。
我们为什么要送孩子出国留学?就是要让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健康的人,一个有趣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其他的诸如名校高薪都应该是留学的副产品,本末倒置必然导致焦虑。
稻盛和夫说,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思维方式就是方向,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白费(柳传志语)。我们留学生家长如果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焦虑就不可避免,孩子留学成功的可能性就不大,即使孩子留学成功,成为了有独立思考能力有个性有趣的人,这个核心问题不解决,孩子迷茫、家长焦虑。如果家长的思维没有跟上,那双方都会很痛苦,沟通起来会很困难,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不少家长抱怨送孩子出国很后悔,认为孩子变了,不听话了。
西方教育强调多元化,很多问题没有唯一答案,而我们自古以来就是一元化,标准答案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我们是倡导创新精神还是强调工匠精神?是培养一个改变世界的人还是培养标准件螺丝钉?是赞赏不做恶的谷歌还是把赚钱放在第一位的百度?做最好的自己还是做别人眼里的好孩子?想想这些问题,也许你会有所感悟
留学是现代版的西游记,孩子是唐僧,家长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更有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前来保佑,留学僧不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怎能取得真经?不过对家长来说搞清楚谁是唐僧到是最为重要的,有不少家长错把自己当成唐玄奘,从学习到申请包办代替,就怕孩子分心考不出好成绩,往往是家长负责申请孩子负责考试,考高分成了孩子唯一的任务!这样的孩子即使申请到藤校,将来也是大问题,据统计每年有1/4-1/3常青藤名校的学生因成绩不合格被劝退。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哪里还有学习的动力?从选课到生活一切都要靠自己,一个温室里的花朵怎能经得起风浪?
“申请美国学校并不是看着分数选专业的生活。如果只是按照这种中国人的思路延续在美国的生活,我想并没有必要去美国。在国内一样可以靠高分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赚到好多的钱,而且娶个好老婆(嫁个好老公)。我想奔赴自由的国度,难道不就是为了追求自己热爱的东西,追求自己的梦想吗?”
如今我的女儿在美国的大学读书已经一年,她阳光自信、开朗豁达。回顾这一年有欢笑也有眼泪,学业上既有拿A的欣喜也有写不出代码时的忧愁;有初到美国在机场里找不到箱子的窘境,更有和小伙伴自助游美国的快乐和勇敢。这也是我和她妈妈倍感欣慰和自豪的。
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孩子。记得几年前在旅途遇到一对夫妇,当得知他们的儿子留学日本毕业后就业于野村证券,我爱人就鼓励我女儿向大哥哥学习,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当时只有12岁的女儿却淡淡地说,不,我要成为一个普通人!当时我很震惊,现在来看,不无道理。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