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是一个适合充电的时机,虽然已经过去一大半了,但是学习是一件永远不会嫌迟的事。Dambisa Mo在《dead aid》一书结尾有一句话:种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所以读一本书最好的时间也是现在。而对于书的抉择,无疑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况且现在市面上的读物种类繁多,为孩子挑选适合的读物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好在有的国际学校也会给到一个holiday reading的书单,比如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给到的暑假阅读书单如下。
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由浅及深的为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推荐了读物,也贴心到不忘推荐家长读物。
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会比较喜欢些什么读物,小时候对《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都是爱不释手的,到了大一点的年纪开始看郑渊洁的各种小说《皮皮鲁外传》、《大灰狼罗克》、《舒克贝塔历险记》等,还每个月都有买《童话大王》。到了更大的年纪,就开始看家里的书,比如当时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和一些小说、散文一类的。喜欢的读物随着年纪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
但是无论这些读物有没有真正被领悟,在这些读物的堆积下,知识和阅历也在不断被丰富。
下面的书都是特别钟爱的书,有一些来自个人的浅显的评论。
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
“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看不见的。”《小王子》作为全球销量仅次于《圣经》的读物是有一定道理的,娓娓道来的口吻让人身临其境,浅显的文字勾勒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寥寥几笔的插画带来的也是不同的世界。有童心的人见识到的是作者的天真,历经世事的人见到的又是不一样的画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这是一本适合从小读到老的书。
夜莺与玫瑰——奥斯卡·王尔德
“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王尔德塑造了一个童话和现实结合的梦境,从那些美好的描述里能得到的不只是故事本身,还能得到些隐藏在故事里的深意。王尔德一直是一个自负而又自恋的人,从他的文字里就可以读出来,他把那些对于童话世界的幻想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都藏在了这些文字里,值得好好的去读。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毛姆以高更为原型,创作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中年人,放弃了现实的六便士,义无反顾的去追求心目中的月亮。毛姆的书有一种魅力,让你既在小说之中又在小说之外,穿梭与游离于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之间,尤其是《月亮与六便士》,将人物的丰满淋漓尽致的轻描淡写出来。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马尔克斯的书永远是将人物置于一个伟大而恢弘的魔幻场景,人物关系十分复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而《百年孤独》又作为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将错综复杂的人物和魔幻的场景结合,最后的结局也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值得慢慢品读。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罗伯特·M·波西格
“我们常常太忙而没有时间好好聊聊,结果日复一日地过着无聊的生活,单调乏味的日子让人几年后想起来不禁怀疑,究竟自己是怎么过的,而时间已悄悄溜走了。”这其实算是一本游记,作者讲诉了在70年代的一个夏季,他和一对朋友以及他的儿子骑摩托车从明尼苏达州到加州,走遍穷乡僻壤,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向他十一岁的儿子倾吐,这个男人在游历中体悟生命意义、获得自我拯救的过程。戏谑的题目往往让人错过这本书,不过这本书是讲哲学的,将晦涩难懂的哲学以一种亲民的方式讲述了出来。
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这是一本翻译远不如原版的书,菲茨杰拉德的语言优美丰富,又富有诗意,故事引人入境,极尽描写的功力去塑造了盖茨比的成功和失败。推荐有条件的读原版小说,原版的描述太像诗句了。
下面是一段对盖茨比笑容的描述,也是小探最喜欢的一段。
“He smiled understandingly——much more than understandingly. It was one of those rare smiles with a quality of eternal reassurance in it, that you may come across four or five times in life. It faced——or seemed to face——the whole eternal world for an instant, and then concentrated on you with an irresistible prejudice in your favour. It understood you just so far as you wanted to be understood, believed in you as you would lik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and assured you that it had precisely the impression of you that, at your best, you hoped to convey.”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