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要跟大家谈谈美国大学需要怎样去“读”,也就是美国大学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是怎样的,同学们应该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前几年一部韩剧《爱在哈佛》让大家看到一个无比紧张忙碌的高强度常春藤学习生活。剧中的男主角在哈佛学习法律,每天挑灯夜读,一个晚上就要读厚厚一部书,查阅无数文献。这样的生活是真的吗?美国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你会发现在美国的公共场所,例如飞机,地铁公园,广场,当中国学生刷着朋友圈和微博时,美国男女老少很多人手里都会捧着书在阅读。在美国读大学,很多同学就有这样的体会,第一天上课教授就会发一个讲义,讲义中会列出一个包含所有必备书籍及推荐书籍的书单。教授会详细列出每节课前学生需要看的文献和书的章节。在我自己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之后,我也深刻体会到美国高校对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涉猎的期望。那时我发现我自己存在的差距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是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差异上的。接下来我们就先来谈谈美国高校对学生的阅读量的要求。当然这个要求与学校以及所读专业有关。
一般来讲,每周阅读量超过500页是非常正常的。如果是文科的话,还可能更多。我在宾大学语言学。以此专业为例,教务系统在每个学期开学前一周会推出教学大纲(syllabus), 上面详细列出教学目的,内容,课堂主题,考试时间等。以一门seminar中的几节课为例。
表中第三列就是每周这门课需要读的内容。书基本都以“章”为单位,并且至少有2-3个文献,每篇基本在30页以上需要去读。这样下来基本一门课就需要去看近300页文章。 研究生一般一周需要上三门课,本科生4-5门不等。
如果不读会是什么后果呢?
美国课堂与国内差异很大,美国教授从不会照本宣科,他们会默认学生已经完成了阅读任务,所以在讲到知识点时会直接进行引申和知识应用。同时课堂中会有很多presentation(报告)以及discussion(讨论), group project (小组项目),这些都需要通宵达旦的阅读来完成。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完成阅读要求,当同学们就一个文献中提出的观点进行探讨时,自己会多尴尬。
这里我为大家简单讲述三种。1. 随堂测验,提问。教授会在课堂上随机问大家一些问题,或者就文章中某一个观点向大家提问。2. 随机指定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做基于阅读的课堂讨论。3. Reading response。很多教授,尤其是文科教授,会要求写一篇读后感,并且会对其他同学的读后感进行点评或思想交流。
这些是老师要求的内容。而课程中的报告和小组项目对于阅读量的要求会更大。学生要就一个主题进行自主研究,搜索相关材料文献。一般是书籍或者期刊论文。结构性强的论文已经被划分好了功能模块,有历史背景,文献综述,研究问题,数据分析等。有经验的学生会很容易掌握阅读的节奏。
1.多读一些报纸文章,期刊杂志。SAT和托福的阅读可以练就的是信息定位能力。但很多同学会有题做对了,文章还是不知道在讲什么的困扰。抛除SAT的考试套路,学生应该多多阅读期刊杂志,报纸文章,多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我得到了哪些重要信息。
2.学习速读。那么多的文献绝对不是逐字逐句去读的,而教授又不会像SAT考官告诉大家请回答一下几个问题,那怎么高效的阅读并且可以快速抓住主旨和重要信息呢?这就要了解文章结构,掌握阅读技巧。
3.学习复述和讨论。中国学生缺乏的是对资料的自我消化与反思,很多学生上完一个学期的课都没积极回答过问题。所以要在上大学之前就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哈佛校园里,不见华丽服饰,不见浓妆异彩,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 其实读美国名校不是神话,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今天我分享给各位家长美国学校对于阅读的要求,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每天坚持15-20分钟的阅读,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是这种聚沙成丘的积累让学生在踏入大学校园前就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与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大学高强度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