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今在国内接受国际教育是大势所趋,那么解决孩子将来进入国外大学以后的适应问题,必然就是下一件需要聚焦的事情。
很多留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扰,出国以后基本还是只能和华人打交道,很难真正进入外国同学的圈子。
国外同学表面热情实际排外?口语能力不够好?因为太乖了不去蹦迪,所以没朋友?
其实不必胡思乱想怀疑人生,融入国外社交圈并不难,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同时,掌握这8招,就能快速和各国同学打成一片!
一般来说,大多数海外大学每年开学前,都会有一系列欢迎新生的活动,也就是Welcome Week。
这是大多数留学生到学校报到后,第一次可以大量认识和自己同一届的来自世界各国同学的机会。
在Welcome Week上认识同学的优势在于,其他同学也都是刚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非常乐于和新同学“抱团”。所以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害羞,鼓起勇气和同学们交流,非常可能一拍即合。
很多大学里会存在几个专门为国际生服务的组织,这些组织举办的活动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校同学参加。
在这些活动中,不但能够认识同届的同学,还有机会和上届的学长学姐们玩耍和聊天。
如果能够在这些活动中多认识几个前辈朋友,也许就有机会在学习、社交等各方面向他们“取取经”。
可以想办法在微信上找到一些学校的校友群,在线上先和同学们聊天、斗图熟悉起来。
当然,微信群上中国留学生居多,如果想认识当地的同学,建议在Facebook上找一下学校的群组。
参加感兴趣的社团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能够遇到和自己兴趣相投的同学们!
即使大家文化背景不同,但兴趣爱好相同,也将会是一条将大家联系起来的纽带。
学校里的社团一般都会包含艺术类、职业类、公益类等等,覆盖范围还是很广的,建议可以去自己学校(或目标高校)的官网看看有哪些自己喜欢的社团。
国外的学校里通常都很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因此老师经常会要求同学们组队做作业。
课堂一般分为Lecture和Seminar,区别是Lecture人数较多,经常会分为小组进行讨论,而Seminar人数较少,一般要求和邻座的同学讨论。
这种时候就是和同班同学增加交流的绝佳机会了。
学校考试前,非常建议找几个学习不错的同学组建备考复习小组,可以进行试题的互相讲解或者背诵内容的口头测试。
大家一起泡图书馆、咖啡厅,对友谊也有很好的催化作用。
可以尝试多学一门二外,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都可以尝试一下。
使用一些国际学生的母语和他们交流,能够非常有效地拉近距离,拓宽交朋友的可能性。
北美地区有很突出的强者崇拜文化,可以利用这种特性,让各国学生主动和自己交朋友。
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可以去参加一些弦乐队、运动队等,如果能在球队中表现出众或者有上台独奏的机会,就可能很快就会成为红人。
想要真正融入另一个国家的群体,除了上面这8招,还要记住一点,不要为了融入而“丢失自己”。
真正能够在国外立足的人,应该做到能够理解和尊重别国文化,同时也拥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虽说多年前,中国学生想要在国外获得尊重,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很多的努力,这和“弱国无外交”是一个道理,当年国力弱的时候,确实容易被看轻。
而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中国学生在国外会更加容易获得尊重,更容易以真正平等的姿态融入国外的学习生活。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