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中学西校作为建平系家族的一员,在很多家长眼中都有着天然的光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升学经验的刘子彦同学,就是毕业于这所学校。在谈及为何不对口升入建平中学,或建平中学国际部,刘子彦笑着说,她还是更想体会一下民办国际学校的风采。
从升学备考到家庭教育,这位手握世外、领科、七德三校offer的小姑娘,有话想对你说。刘子彦初中就读学校:建平中学西校录取学校:世外、七德、领科选择学校:世外初三上(去年10月)开始备考国际学校
很多人知道我的经历后,第一时间都会问我是如何备考这三校的,因此我就先讲讲我的备考经验。我被录取的时间线是这样的:2018年12月初被领科春季班录取,2018年12月末被七宝德怀特录取。
2019年4月份被世外IBDP录取。之所以世外是最后,那是因为我在备考领科和七德时,错过了世外的首考,当然也是因为自己初次接触国际学校,没太敢将目标定得很高,而且事先也听说世外的入学考试难度很大,不确定自己的实力在什么程度。在陆续拿到领科和七德的offer后,我有了奋力一博的想法,觉得既然领科、七德我都考过了,有了一定的备考经验,那为什么不往更高处试试呢?
因此,我想跟备考的同学说的第一件事,就是千万不要有“不敢考”的心态。我也是初次接触国际学校,生怕目标定得太高被打脸,但事实证明,多尝试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还有就是关于考后的复盘问题。很多同学考完就觉得整个备考过程结束了,其实不是的,不管有没有考进学校,我觉得大家都应该主动向校方询问自己的各科成绩情况,了解自己大概排在什么水平,明白自己在下次备考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地完善自己。
至于学术上的备考经验,这里我用国际学校入学考试常考的笔试(英语、数学)+面试来细说一下。笔试:英语词汇量:国际学校对英语水平要求比较高,词汇量要有一定积累,死记硬背这个方法肯定是不长久的,我是用学理科的思维去记单词,用思维导图来关联词汇,整理同义词归类,基本上每天记100+个单词,平时也会听英文歌记单词。
阅读: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多阅读英文古典原版小说,如果时间不够,那就只能靠练习,要找对老师,找准方法,技巧性练习,再就是,新概念4和托福、雅思真题对于国际学校英文备考很有帮助。
写作:可以多看别人的文章,汲取好词好句,下载一些APP看那些高分文章是怎么写的,进而总结出自己的写作手法。并且勤练习,如果能找到写作批改老师就更好了。
听力:最有效的就是精听,放一句听一句写一句,然后和正确答案核对。并且养成随时听的习惯,我的方法是在车载音箱中下载英语音频,上下学的路上就可以利用时间来听。
笔试:数学大部分国际学校的数学难度和一模差不多,大家可以多多练习一模难度的题型,多刷题并且学会总结,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但要注重“精”,“量”而“不精”只会浪费学习精力。同时也要针对性准备,建议大家去了解自己意向学校的数学试题难度和题型,提前知道考题大概有哪些形式,然后进行针对性训练,做到事半功倍。
另外背一些数学学科类名名词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国际学校的数学考试会有所涉及。面试面试我觉得要特别提醒一下大家,回答面试官问题时,一定不要为了“谦虚”而贬低自己。我们中国人习惯内敛和谦虚,但是在国际学校的面试中,这是要避免的,过分谦虚会让考官觉得你不自信。
国际学校的面试一般分为单面和群面两个环节。单独面试时,要全面介绍自己的优点,并想办法去展现它们。群面通常是小组活动,在这个环节要注意4点: 不要怕出错,要敢于表达
有大局观念,体现合作
Presentation skills
抓住提问的机会
我记得七德的面试是一个选村民的题目:假设你是村长,现在有两个空位,需要从目前提供的人中选择两人当你的村民,并解释为什么选这两个人。这个题目就很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令我印象深刻。
建平中学是一所很不错的高中,但我没考虑对口升学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是更适合国际学校一些。一方面是受到就读于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堂哥的影响,他今年已经前往加拿大留学了,赴加拿大的前一晚,他来和我告别,我们对国际学校、体制外教育、海外留学的事情聊了很久,在聊天中我逐渐明朗了自己未来想走的方向,慢慢形成了想去国际学校的想法。
另一方面,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带我去过很多国家,像瑞士、法国、美国、马拉西亚、泰国、德国等,其中德国印象最为深刻,后来建平西校有一个德国交换生的项目,我争取到其中一个名额,得以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赴德国进行为期两周的交流活动。那次交换活动让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国内与国外教育模式的差距。
德国的教学氛围很开放包容,比如体育课,国内可能觉得打篮球是男孩的喜好,篮球场上也是男生更常见些,但是在德国,女生们篮球打得比男生还好,所有人都不会认为女生打篮球有失仪态,或者很粗野。这种氛围非常吸引我,以至于让我萌发了想去留学,去外面看看更广阔的天空的想法。
同时,国际学校本身也有很多我欣赏的点。在被世外录取后,世外给我布置了一份暑假作业:老师拟定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以这个主题为核心做实验,告知学生需要用到哪些器材,但具体如何做,需要自己研究。实验完成后,学生还需要写一篇论文来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
刚拿到题目时,我整个人是懵的,但是沉下心去做时,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题目,引导着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培养的是思维能力,而不是以前暑假作业中不断刷题的笔速。
国际学校给予的教育,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他们鼓励个人想法,没有那么多标准答案,并且尊重差异,不推崇“取长补短”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没必要要求所有人每方面都要做到完美,人无完人,只要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断精进,那就是优秀。这些都是我所欣赏的地方,因此我选择了国际学校,当然,走体制外也并非坦途,面临的挑战也许会更大,这是我要做好准备的。
大家都知道,读国际学校英语一定不能太差,英语这方面,我也是一路从体制内过来的,但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有意识地培养我的语感和积累词汇量。他们不会逼我去上各类英语辅导班,而是通过日常生活来培养我对英语的兴趣。因为他们本身英语不错,所以三岁的时候,就会教我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从“苹果的英文是Apple”到“车车的英文是什么?”,慢慢培养我对英文的感知。去国外旅游,如果是去英语国家,他们会安排我去问路、找餐厅等,让我习惯用英语和人交流。
我家的车载音箱里也会提前下载好英语音频,只要在车里就会打开让我听,以至于后来备考国际学校时,我还主动在车载音箱中下载相应的英文音频,来练习自己的语感。
除了英语这方面的潜移默化,爸爸还会非常有针对性地培养我的演讲能力。在学校里,只要有演讲比赛,爸爸都会鼓励我参加,并且在每准备一场演讲前,都会指导我一些演讲技能,所以现在在公共场合演讲,我一般不会怯场。
至于选择去国际学校,这完全是我自己的想法,而且因为做出决定的时间是在初三,当时爸爸妈妈很担心我如果没有考到心仪的国际学校,同时又耽误了中考该怎么办,他们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尊重我决定,给予我最大的支持,让我无后顾之忧地放手一搏。
从小到大,他们都把我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对于我提出的想法,他们会给予尊重,同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来完善,可以说我一直生活在一个非常开明的家庭。
在谈到今后在课程方面的选择,以及留学申请的学校和专业,他们也表示会以我的意愿为主,可以说从小他们就是在我是个人意愿和兴趣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后面的尊重也就自然而然。
我觉得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决定和对待事情的看法都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因此如果想让孩子成长成父母期待的样子,父母自己就要有去潜心培养的意识,有计划地经营家庭氛围,创造更多可能。
我很期待在世外的学习生活,也很感激因为有这样的父母,才让我今天有能力进入世外,成为更优秀的那群人。我的学习生涯即将迎来新篇章,希望我的这篇分享,也能给你们的择校之路指明方向,谢谢!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