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录取数据中,在相同标化成绩基础上国际学校和美高背景学生在录取美国大学有一定的优势。
原因不外:
1. 美国招生官对国际部美高课程设置更熟悉和认可。
2. 普高课程设置偏应试模式
3. 课外活动深度
说白了整个美国大学申请过程就是审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领导,公益,个人兴趣,写作表达能力。通过良好规划,普高同学如何逆袭?
学术能力上,普高学生可以通过SAT/SAT2/考试表现逆袭。虽然招生官认可历史悠久、质量高的国际部和美高,但是他们更认可是学生个人学术能力。所以通过SAT考试的表现与SAT2/的搭配,国际部课程设置的优势可以抵消,刚好普高学生应试积累下来的扎实基础知识就是扭转的劣势的资本。考核完学生标化考试和学术成绩(基础学术能力)后,招生官的重点是学生有没有学术特长。
这里就体现活动规划的重要性。如数学有偏好,可以通过参加美国数学学术活动AMC10/12和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来体现。AMC10/12表现优秀者可以晋级AIME比赛。AMC10/12和AIME优秀表现对申请理工科有很大帮助。名校如卡耐基梅隆大学在申请表上特别要求申请人提交AMC10/12和AIME比赛成绩,重视度可见。
如对计算机有偏好,初三高一学生可以通过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New Media)和硅谷著名科技教育公司Digital Media Academy联合开拓的硅谷创新科技体验营--AR增强现实拓宽兴趣。通过参与3D场景和AR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将游戏设计产品可视化,建立学生的 Design Thinking。高二学生可以通过Pioneer Academy或AI Hub由美国大学教授指导参与研究项目。以参与研究论文发表体现学生计算机方面学术能力。
或者参与丘成桐科学奖比赛,体现学术能力,对申请顶尖计算机专业加分。如对商科有偏好,初三高一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商赛来坚定基础。譬如NEC-经济学,铁未来商赛。高一高二可以参加WGHS沃顿商赛。通过参加顶尖商学院举办比赛积累经验培养敏锐商业思维。说白了就是学术活动打穿,研究到底,显示学生对专业的热情和成就。
另外招生官关注的是学生会不会成为校园中一个活跃的同学还是只会每天泡在图书馆里头或者沉迷游戏。
这方面招生官会关注学生的课外活动的类型还有参与度,还有个人陈述所传递学生的思维和经历。因此除个人专业喜好外还需要搭配跟学生个性相配的活动。申请文书的个人陈述写作需要提早开始。
从素材准备,述说手法,还有学校研究。都需要多次讨论。终究本科申请只有一次机会。建议学子提早准备,咨询资深规划还有文书老师。祝申请顺利,录取梦校。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