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多家长只要有条件,纷纷都把孩子往国外输送,去得到更高的教育。
美籍华裔作家朱贲兰,一位年轻的美国妈妈,却将孩子带到中国公立学校,并将教育的过程和心得编写成一部作品《小战士:一个美国男孩、一所中国学校和一场全球学术活动》。
在写书描述了儿子在中国公立学校的求学经历后,美籍华裔作家朱贲兰(Lenora Chu)听到了骂声:“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你的儿子?”《小战士》在美国出版已一年有余,美国家长的教育焦虑,加上中美竞争的大背景,让该书受到美国各大主流媒体关注。
因为在大部分上海的美国家长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的时候,朱贲兰将儿子莱尼(Rainey)送进上海公立幼儿园确实是不同寻常的选择。
来看看都发生了哪些故事?
2010年,朱贲兰和丈夫带着18个月大的儿子莱尼来到了中国。
当时他们的美国朋友听到这一决定,多会流露出羡慕之情:
美国经济尚未从金融危机中恢复,中国则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甚至可能在数年后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很快,莱尼就到了进幼儿园的年纪。他们身边的外国朋友大都把孩子送去了国际学校,但朱贲兰夫妇却有不同的想法。莱尼此前所在的双语托儿所频繁更换老师,国际学校的学费又过于高昂。相比而言,自家附近一所极为著名的公立幼儿园显然划算得多。
金钱并非唯一的考虑因素。朱贲兰听说中国学校善于管理纪律,希望儿子能在那里养成自控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她的丈夫也希望儿子能从小接受双语教育。实际上,中英双语教育正在美国成为风潮。
亚马逊公司创始人贝索斯、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美国“第一女儿”伊万卡·特朗普等名人争相让自家孩子学中文。
据报道,“沉浸式中文学校”近年来在美国各地涌现,越来越多来自各种族和社会阶层的美国家长更是开始雇佣讲中文的保姆来培养孩子。
美国孩子的中文课堂
上海教育也成为了全球新闻热点。2009年,上海首次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于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的评价研究项目PISA,排名世界第一。
2012年,上海再度夺冠。而美国的成绩远低于前10名,徘徊在平均线上下。尽管测试方法和结果不乏争议,但“来自上海的最佳成绩震惊了教育者”、“所有国家都应该采用上海数学教学法吗?”之类的标题登上了国际媒体。
但对朱贲兰来说,这绝不是一场用于观察的实验。让莱尼就读离家不远的这所著名公立幼儿园是当时他们眼前的最佳选择,她和丈夫费尽千辛万苦为他抢到了一个位子。
多年后,她仍对莱尼接受的教育总体满意,特别是他的数学水平已超前于美国同龄人多年。
朱贲兰决定不像自己父母那样把儿子逼得太紧,而是让他在双休日去打棒球、踢足球。
但她也坦言,在异国求学的儿子也面临着许多艰难挑战:
莱尼必须同时在英文和中文环境下学习生活、作为中国孩子里的“老外”始终是一个局外人,这都是她自己在儿时无需顾虑的。
她也仍然珍惜自己父母对她的中式教育。她在著作的致谢部分称,尽管她对他们的方法不太满意,但他们教会了她努力的价值,以及“一切皆有可能”的态度,为孩子花的时间和精力也令她难以企及。
无论如何,她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还是延续了下来。莱尼从公立幼儿园毕业后,朱贲兰夫妇又把他送进了上海的一所私立小学,仍以中式教育为主,外国学生也不多。
朱贲兰辅导儿子做作业
“我整体上是个颇为焦虑的人,”朱贲兰说,“有人告诉我说,他们读了我的书,就感觉我的焦虑跃然纸上。但就是这种焦虑让我愿意提问,驱使了我的写作。”
几乎所有关于《小战士》的宣传都会提到“鸡蛋的故事”,以至于现在还常有人问莱尼:“你喜欢吃鸡蛋吗?”这是朱贲兰对中国基础教育最初的体验之一。
莱尼曾经最讨厌吃鸡蛋,但在来到这家入学门槛极高的著名幼儿园第二天,他就告诉妈妈,老师有4次把蛋塞进他的嘴里,前三次,他都哭着吐了出来,到第四次,他才把鸡蛋咽了下去。
这位来自美国的妈妈惊愕万分,约了老师谈话,告诉老师说,美国人不会逼迫孩子吃不喜欢的东西,而是要向孩子解释,鸡蛋对骨骼和视力有好处,激发孩子自主“选择”吃鸡蛋。“这种方法能成功吗?”老师问。
她不得不承认:“呃……不是一直能成功吧。”
老师点点头,理所当然地说:“莱尼需要吃鸡蛋。我们认为鸡蛋营养好,所有孩子都必须吃。”
后来的某天放学时,老师对她宣布:“莱尼能吃蛋了。过程很辛苦,但目标最终达成了。”
在家里,无论是煮蛋、炒蛋还是荷包蛋,莱尼还是不肯吃,只有在连哄带骗的情况下才勉强拿起了带着蛋液的法国吐司。
幼儿园老师是怎么做到让莱尼吃下鸡蛋的?这让她难以理解。现在莱尼能吃鸡蛋了吗?朱贲兰笑着说 “能吃啊”,就像是在说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